×
城南旧事-珍藏版
读者评分
4.9分

城南旧事-珍藏版

文坛的“女中豪杰”,台湾文学“祖母级人物”林海音的成名作和小说代表作,一部直抵千万读者灵魂的童年离骚。

¥11.5 (3.9折) ?
1星价 ¥12.8
2星价¥12.8 定价¥2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48条)
ztw***(二星用户)

除了南城旧事外,还写了另外两篇,但是个人认为确实没我快南城旧事好看

2023-11-23 23:13:47
0 0
山茶花***(二星用户)

品相不错,适合买回来收藏。

2023-10-14 22:24:15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414040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2
  • 出版时间:2014-11-01
  • 条形码:9787214140401 ; 978-7-214-14040-1

本书特色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代表作,小说由五个故事构成,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着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林海音用纯真的笔调,描绘出一段段温煦的回忆,道尽人生和命运的曲折凄苦,同时也展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京风貌,被《亚洲周刊》评选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之一。
  除《城南旧事》外,本书亦收录了林海音的中长篇小说名篇《春风》和《婚姻的故事》。

内容简介

1. 文坛的“女中豪杰”,台湾文学“祖母级人物”——林海音的成名作和小说代表作,一部直抵千万读者灵魂的童年离骚。
  2. 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之一,当代华语文学*闪亮的明珠!记忆中的城南旧貌,如涓涓细流,在林海音的笔下汇成一句句打动人心的文字,交织成一篇篇清丽隽永的文章,将那已经远去的北平市井风貌又重新呈现于读者眼前。翻开书页,仿佛也听见那悠远的驼铃声,将我们带往遥远而又温柔的儿时记忆,重温那些年的纯真与美好。
  3. 精心选录林海音长篇小说代表作《城南旧事》《春风》《婚姻的故事》,大时代中的小故事,重温心底*柔软的时光。

目录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 
春风
婚姻的故事 

展开全部

节选

  爸爸的花儿落了   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   “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我告诉爸,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我问爸,能不能起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六年前他参加了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今天,“六年后”到了,老师真的选了我做这件事。   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   “我怎么能够去?”   但是我说:   “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台底下,我上台说话就不发慌了。”   爸爸说:   “英子,不要怕,无论多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那么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   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后,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啊!”   “我知道,爸爸。”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英子?”   “是。”我虽然这么答应了,但是觉得爸爸讲的话很使我不舒服,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当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床的毛病。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可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每天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坐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有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妈妈打扮得穿上肥大的夹袄(是在夏天),踢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地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她看见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哀求说:   “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   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意,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在床前来,瞪着我: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   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怕同学耻笑我。   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老师教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大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正在静默的当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势告诉我,教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看,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子儿来给我。   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校门的学生之一。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她教我唱歌跳舞。   啊!这样的早晨,一年年都过去了,今天是我*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当当当,钟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看外面的天,有点阴,我忽然想,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我又想,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院里大盆的石榴和夹竹桃今年爸爸都没有给上麻渣,他因为叔叔给日本人害死,急得吐血了,到了五月节,石榴花没有开得那么红,那么大。如果秋天来了,爸还要买那样多的菊花,摆满在我们的院子里,廊檐下,客厅的花架上吗?   爸是多么喜欢花。   每天他下班回来,我们在门口等他,他把草帽推到头后面抱起弟弟,经过自来水龙头,拿起灌满了水的喷水壶,唱着歌儿走到后院来。他回家来的**件事就是浇花。那时太阳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着凉爽的风,爸爸摘下一朵茉莉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陈家的伯伯对爸爸说:“老林,你这样喜欢花,所以你太太生了一堆女儿!”我有四个妹妹,只有两个弟弟。我才十二岁。……   我为什么总想到这些呢?韩主任已经上台了,他很正经地说:   “各位同学都毕业了,就要离开上了六年的小学到中学去读书,做了中学生就不是小孩子了,当你们回到小学来看老师的时候,我一定高兴看你们都长高了,长大了……”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宋妈临回她的老家的时候说: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还小。”   兰姨娘跟着那个四眼狗上马车的时候说: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   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说:   “等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虽然,这些人都随着我长大没了影子了。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也一块儿失去了吗?   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了,他说:   “英子,去把这些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   “爸爸!——”   “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大。”   于是他数了钱,告诉我怎样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去寄这笔钱——到*里面的柜子上去要一张寄款单,填上“金柒拾圆也”,写上日本横滨的地址,交给柜台里的小日本儿!   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   我心情紧张地手里捏紧一卷钞票到银行去。等到从*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蒲公英。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她们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冬阳·童年·骆驼队 /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们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的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那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袄,也都脱了下来,搭在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

相关资料


  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余光中

  作者将英子眼中的城南风光均匀地穿插在叙述之间,给全书一种诗意、读后的整体印象中,好似那座城和那个时代扮演着比人物更重的角色。不是冷峻的历史角色,而是一种亲切的、包容的角色,《城南旧事》若脱离了这样的时空观念,就无法留下永恒的价值了。

  ——齐邦媛

  林先生心上的北平不在了,林先生笔下的北平还在:中国乡愁文学的*后一笔终于随着运煤骆驼队走进淡淡的水墨山影里,不必叮咛,不带惊讶,依稀听到的是城南那个小女孩花树下的笑语和足音。林先生永远不老,像英子。

  ——董桥

  她的小说和散文,往往都以家庭为背景,包括小孩、女人、婚姻的描写,由于平日细心观察,对于各种琐碎的情节,均能准确地表达出来。林海音的文字,一如她的笑声和为人,爽朗而明快。打开她的书,或是和她聊天,你都会有“在春风里”的感觉。

  ——隐地

  林海音的80岁生涯极其丰富,她不仅是一位作家、编辑、出版者,更深深介入文艺界各阶层,她所认识、喜爱、关怀的人太多,好比一幅画像,有些人的肖像可以深浅色彩为背景,或者以山水林木衬托,但画林海音的肖像,身边必须要有许多人物围绕着。……她这一生始终生活在众人之中,而众人也都爱戴她。

  ——林文月

  林海音的小说既是一柄刀,也是一幅画说是一柄刀,是因为它以锋利的刀刃剌入了封建婚姻制度的要害:说它是一幅画,是它清晰地以一个个画面.展示出了具有浓郁时代特色和文化意蕴的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婚姻和风俗样态。这种样态,既是大陆的,也是台湾的,是全中国的,它是中国特定时期婚姻和风俗文化的整体体现。

  ——古继堂

  与其说林女士,不如说林先生,这是以她独特而豁达的胸襟而言;如果她生而为男人,将比她现在的成就

  为大,但因为她是个天生的女性,却能赢得普遍的敬仰和爱慕。

  ——七等生

  他们说:这已经是尊敬的极致了。

  如果整个社会都称她为“先生”,如果整个时代都说她是“女中丈夫”,就是一个女子*大的荣宠了。

  即使她的胸襟与胆识在当时无人能及。

  是这样吗?只能这样了吗?

  为什么我们不来造一些字,造一些真正的敬辞,好来呈献给这位刚刚逝去的长者——一个在文化困境中流

  离的灵魂,却以整个生命的光与热情修补了每一道创痕的妇人。

  ——席慕容

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
    当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祖籍台湾省苗栗县。曾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主持《联合报》副刊十数年,她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堪称中国**个文学专业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十分丰富,结集出版有《城南旧事》《烛心》《婚姻的故事》《家住书坊边》《北平漫笔》等,并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散见于各种报刊。林海音是台湾女性文学的开山人,被称为“台湾文学的保姆”,曾荣获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