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分
中国1913-民初的政治纷争与政治转型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此评论不是书评,主要是包装上我很不满意,没有护封罢了,不考虑雨季把书湿了(已有污),这个价格不是新书,买的时候就能接受,只要三本幸免还是有塑封的。我不是苛责商家与物流,只是爱书人士一点建议,即便是旧书也防护到位。
- ISBN:97872241124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4
- 出版时间:2014-11-01
- 条形码:9787224112450 ; 978-7-224-11245-0
本书特色
1913年是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也是民国成立后的第二年。本来是在中国的历史上并不起眼的一年,但是这一年,尚未完成的革命继续发酵,因为各种原因而参加革命的人开始分道扬镳,而且他们之间面临的是血与火的对决。为什么会发生宋教仁案 如果没有二次革命,会发生什么 《中国1913(民初的政治纷争与政治转型)》一书中,作者张华腾以历史随笔的方式为您娓娓道来。
内容简介
《中国1913:民初的政治纷争与政治转型》讲述的辛亥革命开辟的政治民主化道路为什么会昙花一现般的收场?袁世凯及其北洋军阀势力是破坏中华民国政治民主发展的力量吗?其他阶级和政治势力,尤其是偏激的革命党人又负有怎样的责任呢?中国数千年发展的政治文化与西方民主政治迥然不同,民初移植西方民主又会出现怎样的水土不服呢?让我们客观认识民初政治局势的纷纷扰扰,认真审视中国社会转型的那段曲折历史。
目录
一、国人瞩目的国会大选
(一)晚清志士仁人对国会的向往与追求
(二)预备立宪中国会的雏形——资政院
(三)民初国会之前身——临时参议院
(四)《国会组织法》颁布与选举筹备工作
1.国会组织法、选举法的议定与颁布
2.国会议员选举的主要规定
3.选举筹备工作的开展
4.选举人资格调查和民众的参与态度
5.**届国会选举的一般特点
(五)各政党对国会选举的竞争
1.各政党对国会选举的竞争
2.非正常的竞争手段
(六)国会选举揭晓与国会开幕
1.国会选举揭晓
2.首届国会开幕
二、迷雾重重的宋教仁案
(一)宋教仁的政治才能与政治抱负
1.出身与经历
2.求学日本,初显才华
3.潜心研究,捍卫中国领土
4.适应革命发展,创立同盟会中部总会
5.策划起义,推翻清王朝
6.为中华民国的创建竭尽全力
(二)宋教仁与国民党的成立
(三)国民党选举的胜利与宋教仁遇害
1.国民党选举的胜利
2.宋教仁遇害
(四)迷雾重重的宋教仁案
1.宋案的**嫌疑人——国务总理赵秉钧
2.宋案的*大嫌疑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
3.*不可理解的嫌疑人——宋教仁的革命同志陈其美
4.宋案是一次偶发事件?——主犯应夔丞决策杀人
5.宋案的重大影响
三、善后大借款的是是非非
(一)民初财政状况与借款
1.财政危机与清王朝的灭亡
2.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与借款
3.北京政府的财政状况
(二)善后大借款的艰难谈判
1.所谓的善后事宜
2.内阁总理的大计划
3.财长熊希龄的妥协与抗争
4.黄兴的财政计划
5.大借款的*终达成
(三)善后借款面面观
1.支付费用合乎国际惯例
2.接受大借款也是无奈之举
3.银行团财政监督带来的双重影响
4.善后借款*终去向
(四)政府借款违法不违法
1.国民党的“法律倒袁”
2.进步党的方针与对策
3.大借款案不了了之
4.对善后大借款案的*新评判
四、二次革命该不该发动
(一)法律解决还是武力解决
1.宋案与大借款案的发酵
2.一厢情愿的调停
(二)二次革命的发动
1.赣皖粤三督被罢
2.江西首举义旗
(三)各地纷纷响应
1.上海还是南京
2.貌似风起云涌
(四)二次革命昙花一现
1.战火纷飞
2.战事余波
3.孙中山与黄兴
4.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
五、《天坛宪草》与国会命运
(一)争夺宪法起草权的斗争
1.公众人物及地方实力派对宪法起草权的讨论
2.袁世凯组织“宪法起草委员会”
3.国民党与其他势力对袁世凯争夺制宪权的反抗
(二)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面面观
1.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的成立
2.宪法起草委员之分析
(三)总统、国会关于制宪的博弈
1.国会制宪初战告捷,总统干涉完全失败
2.总统非法手段,宪草胎死腹中
(四)《天坛宪草》的多维分析
1.《天坛宪草》——资产阶级的宪法草案
2.《天坛宪草》的缺陷和不足
后续:1914年的政治发展
历史的深思:民初政治转型的两种模式
参考文献
后 记
节选
1912年12月,他曾对法、日公使讲,虽政府“于聘用外国有学问有经验者相助为理,已久怀此事,各公使当表同情”,但“若将聘用财政顾问等员载在借款合同,更易引起国人之反对”。①虽然中国方面对于财政监督的利弊有着一定的认识,并给予强烈的反对,但是以中国当时的情况,似乎在与银行团的谈判中并没有多少筹码,对于对方开出的条件也就难以拒绝了。在另一个方面,从银行团的角度看,财政监督却也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在一般的借贷活动中,债权方监督债务方对借款使用是一种惯例,用于防止债务方可能出现的反信用行为。可以说当时中国政府的信用不足是监督的缘由,而监督也体现着一种外交大势。当时政府面临的是严峻的财政局面,随时面临局势失控,中国再次陷入混乱的危险,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接受有损主权的财政监督条款是不得不为之的选择,是两害取其轻的选择。 曾经极力反对借款的地方实力派柏文蔚就说过:“借款监督,欠款也监督,毋宁忍痛须臾,尚可死中求活。”②周学熙在事后的表白更能突出两害取轻的用意。他认为,无论大借款成功与否,银行团必为监督中国财政之组织。外人利用监督财政“侵我主权,遂无磋商之余地。此系政治关系,全系公使作梗”,其根源在于“上年比款滥用,各界攻击,外人藉口,始终持其监督主义”。中国既不能与之对抗,不如与之合作,既可以解决财政危机,又可借借款之交涉,一并解决外交上许多问题。 民初的著名记者黄远庸则从“外交均势”的出发点进行了分析。“盖今日根本之患,在外交均势之局已成,借款特其表面发现之一种事实。”“愈逃则受祸愈酷。”在他看来,接受监督,避免外交上单纯的行动,“虽一时忍辱含垢,亦较胜于全体溃烂不可收拾者”。 ……
作者简介
张华腾,1955年生,河南滑县人,陕西师范大学、安阳师范学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历史学博士。曾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育技术带头人等。主要从事晚清史、辛亥革命史、中华民国史、北洋军阀史、袁世凯与北洋集团研究、清末民初社会转型研究以及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等。著有《袁世凯与中国近代化》(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袁世凯与近代名流》(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洪宪帝制》(中华书局2007年版)等,主编《袁世凯与北洋军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近代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等。在《近代史研究》、《史学月刊》、《史学集刊》、《史林》、《民国档案》、《历史档案》、《历史教学》、《江海学刊》等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24.5¥49.0 -
清朝穿越指南
¥21.6¥45.0 -
人类酷刑简史
¥32.5¥5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31.3¥68.0 -
朱元璋传
¥25.0¥3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5¥38.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1.7¥39.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1¥35.0 -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19.7¥5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1.8¥68.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25.0¥78.0 -
硬核原始人
¥19.5¥65.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8.6¥58.0 -
中国近代史
¥10.2¥20.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28.9¥45.8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15.2¥29.8 -
谁是剽窃者: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
¥15.8¥45.0 -
中国通史
¥34.7¥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