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评论(1条)
灰烬0***(二星用户)

传播学史的中国版本

比起罗杰斯的版本更符合国人的阅读习惯,推荐

2022-02-23 16:57:20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437268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466
  • 出版时间:2014-11-01
  • 条形码:9787504372680 ; 978-7-5043-7268-0

本书特色

《传播学史》是传播学的入门读物,梳理了传播成为传播学的过程。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北美早期传播学史、欧洲早期传播学史和传播学发展的新时期。统领传播学发展全过程,每一部分介绍了主要代表人物、著作及影响传播学的理论思想。*后关注了近三十年传播学研究的发展现状。《传播学史》是国内*早系统梳理传播学发展史的著作,综合了国内外传播学研究的成果,在体例和内容上更加贴近国内高等教育现状,利于学生掌握,是国内新闻传媒类教学、考试**书目。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传播学学术思想渊源、启蒙时代 (20世纪20至30年代) 、先驱者时代 (20世纪40年代) 、美国传播学的诞生及初步体系的形成 (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 、加拿大学者的传播学研究 (20世纪50至60年代) 等。

目录

上卷 **篇 北美早期传播学史 概述 **章 传播学学术思想渊源 **节 芝加哥学派的思想启蒙 第二节 20世纪初芝加哥学派的代表性学者 第二章 启蒙时代(20世纪20至30年代) **节 李普曼与《公众舆论》(1922) 第二节 帕克与《移民报刊及其控制》(1922) 第三节 拉斯韦尔与《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27) 第四节 20世纪30年代迅速兴起的法兰克福学派 第三章 先驱者时代(20世纪40年代) **节 卢因与《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 第二节 拉斯韦尔与《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 第三节 拉扎斯菲尔德与《人民的选择》(1948) 第四节 霍夫兰与《大众传播试验》(1949) 第五节 社会责任论及《哈钦斯报告》(1947) 第六节 维纳与《控制论》(1948) 第七节 香农与《传播的数学理论》(1949) 第四章 美国传播学的诞生及初步体系的形成(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 **节 施拉姆创办**个传播研究所(1948) 第二节 维纳控制论通俗化(1950) 第三节 对系统方法的首次描绘(1954) 第四节 信息论的普及和演变(20世纪50年代) 第五章 加拿大学者的传播学研究(20世纪50至60年代) **节 哈罗德·英尼斯与《帝国与传播》(1950) 第二节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1964) 第六章 传播学科独立及传播理论的新发展(20世纪60至70年代) **节 美国传播学科的独立 第二节 有限效果论的流行(1960) 第三节 教化理论的提出与完善(1969) 第二篇 欧洲早期传播学史 概述 第七章 欧洲传播学史概观 **节 源于欧洲的传播学思想 第二节 欧洲现代传播学发展脉络 第三节 欧洲和美国传播研究的异同 第八章 英国传播学史 **节 英国传播学发展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英国传播学研究的学术环境 第三节 英国传播学研究的两大标签 第九章 法国传播学史(结构主义一文化工业) **节 大众传播研究中心(CECMAs)建立 第二节 法国结构主义路径的传播理论 第三节 法国符号学路径的传播理论 第五节 独立的学科领域 第十章 德国传播学史 **节 法兰克福学派及其传承者 第二节 诺利·纽曼和沉默的螺旋(1971) 第三节 德国的传播学研究 下卷 第三篇 传播学发展的新时期 概述 第十一章 20世纪70至80年代的传播学 **节 蒂奇诺和多诺霍的知识沟假说 第二节 尼尔·波兹曼与对媒介环境的研究(1971) 第三节 麦库姆斯和肖的议程设置理论(1972) 第四节 伊莱休·卡茨的使用与满足理论(1974) 第五节 20世纪70年代末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热潮 第十二章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传播学研究 **节 传播学近三十年发展的学术讨论评价 第二节 文化研究的热潮 第三节 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第四节 发展传播学及其新范式的产生 第五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 第六节 欧洲各国当前传播学研究现状 第七节 传播学研究现存问题及未来展望 附录1 美国传播学教育的三种基本类型 附录2 英国大学传播学教育 附录3 德国大学新闻传播学的学习和研究 附录4 法国传播学研究机构与研究团队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宫承波(1966~),男,山东省章丘市人。2000年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0年10月至2003年3月,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曾赴日本、韩国、香港等地参加学术访问与交流。现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媒体创意专业主任、媒体创意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有专著《媒体创意导论》、《传播学纲要》,另有合著《民族审美心理学》、《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美育的意义: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发展史论》、《中外美育思想家评传》等,发表论文、评论40余篇。
  
  管磷(1974~),女,先后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语言教育学硕士,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硕士。曾先后在北京洪恩教育集团、中央电视台国际新闻部、北京方特思讯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从事英语实务工作,后转向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为北京联合大学外语部讲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媒体创意专业英语》课的外聘主讲教师。有参著《新媒体概论》、《数字时代的英语教学》,主持或参与制作的外语图书和音像有《随心所欲说英语》、《你好,美国》、《背单词》、《白领英语》、《奇境英语》、《Para动感少儿英语》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