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兆麟纳西学论集

宋兆麟纳西学论集

1星价 ¥20.3 (7.0折)
2星价¥20.3 定价¥2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513467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65
  • 出版时间:2014-11-01
  • 条形码:9787105134670 ; 978-7-105-13467-0

本书特色

宋兆麟,长期从事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侧重史前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研究。 作者本次所著《宋兆麟纳西学论集/纳西学丛书》是对纳西民族文化的补足,是进一步为纳西学立名、正名,并全面。系统地展示纳西学的内涵。 本书对纳西文化有很好的推广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纳西,了解纳西文化。

内容简介

  “纳西学,就是以纳西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时间上,它贯穿古今;在空间上,它横跨东西。既包括对纳西族的本体性研究,也包含这种研究本身。它起步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初,源于西方学者、传教士、军事人员对纳西族地区的游历……”  《宋兆麟纳西学论集》论文有:《“女儿国”的歌》《永宁摩梭人的母系亲族》《从摩梭住宅看仰韶文化住俗》《达巴教和达巴文》《卡瓦村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制》……

目录

一幅明代纳西族风俗画
“女儿国”的歌
永宁摩梭人的母系亲族
摩梭人的母系家庭
木楞房上的刻画符号
洗马火葬仪式
从摩梭住宅看仰韶文化住俗
从摩梭人葬礼看仰韶文化葬俗
从飞石索看石球使用之谜
摩梭木犁与赵过耦犁
达巴教和达巴文
俄亚纳西族的伙婚仪礼
卡瓦村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制
俄亚纳西族的起居生活
俄亚纳西族的麻纺技术
从石祖祭看生育信仰
横渡无量河
展开全部

节选

  《宋兆麟纳西学论集》:  由于盛行对偶家庭,在母亲家庭公社内部不包括家庭公社中妇女的兄弟,因为他们“出嫁”了,而包括妇女们的丈夫。这时夫妻有了共同的经济生活,父子关系也日趋明确,父系血缘开始渗透到母系家庭公社中来,这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形态。很明显,纳西族的母系衣杜也不是共同家族或母系家庭公社。  纳西族的母系衣杜,是由一个始祖母繁衍下来的三四代人所组成的,主要成员有祖母及其兄弟姊妹、母亲及其兄弟姊妹、子女和孙子孙女等,既不包括女成员的男配偶,也不包括男成员的女配偶。“氏族是由一个假定的女性祖先和她的子女及根据女系永远传下去的她的女性子孙的子女所组成。”①因此,母系衣杜与母系氏族是一样的,既是母系血缘集团,又是一个生产、生活单位。从这种意义上说,母系衣杜就是一个小氏族,或者是氏族的缩影。母系衣杜与氏族的区别,只是人口较少,一般七八个人,多者三四十人。其成员之所以减少,一是在近代犁耕农业的情况下,已经不需要往日那样庞大的生产单位了,从而导致母系衣杜日趋分化,人口锐减;二是封建土司为了增加提供劳役和贡赋的单位,也竭力提倡母系衣杜分化。  总之,纳西族的母系衣杜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家庭,而是一种畸形化了的小氏族。它是母系氏族的遗制,但又不同于原生的母系氏族,所以我们称它为母系衣杜,或母系亲族,以便与一般氏族或家庭组织区别开来。  母系亲族是不是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过的一种社会现象呢?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不仅涉及纳西族家庭类型的划分,而且对于研究母系氏族繁荣期的内部结构也有一定帮助。且看下列事实:北美洲易洛魁人在母系氏族繁荣期就分裂为更小的母系亲族,叫做“奥华契拉”。它由同一个始祖母所生的三四代女系后裔构成,包括她的子女、她女儿的子女、她孙女的子女等等,人口有数十至一二百人,但不包括男女成员的配偶。几个奥华契拉组成一个氏族。每个奥华契拉居住在一个长屋里,它既是一个母系血缘集团,又是一个生产和生活单位。他们严格遵守氏族外婚制,但是结婚并不导致新夫妇的共同生活,丈夫与妻子仍然和自己的母系亲族生活在一起。已婚妇女都在长屋中分占一个单独房间,每天入夜之后,丈夫才瞒了众人惜哨地到妻子的房间里过单纯的性生活。①上述情况表明,易洛魁人在历史上曾有过以母系亲族为生产、生活单位的时期。与此相适应的婚姻形态也是夜合昼分的走访婚,这是与纳西族的情况完全吻合的。摩尔根在他的名著《古代社会》一书中,并没有涉及易洛魁人的母系亲族——奥华契拉,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漏。在他的家庭婚姻系列中,把普那路亚婚与对偶婚、普那路亚家庭与对偶家庭视为两组直接联系的历史现象,这一点无论从理论上或实践上说都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两种婚姻形态之间有许多缺环,母系亲族及其走访婚就是比对偶婚和对偶家庭古老的婚姻“家庭”形态。  在亚洲其他地区也有不少类似的发现。例如,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居住的米南卡保人,称村庄为“苏库”(Su Ku)。“苏库”就是由一个女祖先的后裔组成的母系氏族。氏族内部分若干“氏族家庭”,它们分别居住在村落的一定区域。  ……

作者简介

  宋兆麟,男。1936年二月生于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县。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基本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担任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首席顾问、文化部非物质文化专家委员会成员。除从事考古研究外,曾大量进行民族田野调查。著有《*后的捕猎者》《女儿国亲历记》《边疆民族考察记》等。能够将考古学与民族学进行比较研究,有《中国原始社会史》《原始风俗》《中国生育·性·巫术》《巫与祭司》等书出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