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分
包邮中国古生物学学科史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0466569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7cm
- 页数:326
- 出版时间:2015-01-01
- 条形码:9787504665690 ; 978-7-5046-6569-0
本书特色
中国的古生物学已经走过近百年曲折而光辉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近30年来所取得的重要进展深刻地改变着古生物学的传统观点,大大促进了古生物学学科的发展和繁荣,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在中国,该学科自诞生以来,就在区域地质调查、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探索生命起源与演化,以及在保护地球环境和科普教育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了回顾我国古生物学近百年来的发展历史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需要认真梳理学科发展的历程,总结成长和发展中的成就和经验,认清中国古生物学领域的优势和不足,以保持我国古生物学研究的活力,向着更高的水平迈进。本书以中国古生物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为主线,力图对中国古生物学学科史作出较完整、较系统的梳理,综述学科形成发展的重要历程,展示中国古生物学学科发展的概貌,总结中国古生物学学科发展的成就和基本经验,展望中国古生物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古生物学学科前史 ; 近代古生物学在中国的萌芽 (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 ; 近代古生物学在中国的奠基 (1912-1949) ;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古生物学学科的发展 (1949-1978) 等。
目录
**章中国古生物学学科前史
**节人类对化石的*初理解
一、国外关于化石的早期记载
二、中国古代关于化石的记载
第二节近代古生物学的形成及其历史背景
一、西方的工业革命催生了古生物学学科的形成
二、学科交叉促进了古生物学学科的形成
三、近代古生物学学科的建立
第三节近代古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的概况
一、古无脊椎动物学
二、古脊椎动物学
三、古人类学
四、古植物学
五、微体古生物学
六、生物进化理论
七、生物地层学
第二章近代古生物学在中国的萌芽(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
**节中国古生物学萌芽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西学东渐与中国古生物学、地层学研究的前奏
一、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包括地质学、古生物学)著作的翻译引进
二、地质古生物学高等教育机构的创办
三、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第三节外国学者早期在中国的地质古生物学考察与研究
一、古无脊椎动物学之研究
二、古脊椎动物之研究
三、古植物学之研究
第三章近代古生物学在中国的奠基(1912—1949)
**节建立地质古生物学机构,开展调查研究
一、全国性地质机构
二、专业性地质机构
三、地方性地质机构
第二节兴办地质教育,培养地质古生物学人才
一、从京师大学堂设地质学门到北京大学建立地质系
二、许多大学相继建立地质学系
第三节成立学术共同体,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一、中国地质学会
二、中国古生物学会
第四节中国古生物学的奠基与学科进展
一、中国近现代古生物学研究的发端
二、系统古生物学
三、古生态学、古气候学
四、生物地层学
第五节外国古生物学家对中国古生物学发展的贡献
一、古无脊椎动物学方面
二、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方面
三、古植物学方面
第四章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古生物学学科的发展(1949—1978)
**节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古生物学学科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一、地质古生物学机构的调整和设立
二、古生物学教育与人才培养
三、学术共同体的建设
四、学术刊物的出版得到发展
五、古生物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
六、对外学术交流的开展
第二节中国古生物学学科的全面拓展与繁荣
一、古生物学学科研究工作的恢复与发展
二、系统古生物学
三、 古生物地理学
四、 生物地层学
第五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古生物学学科的发展(1979—2014)
**节中国古生物学迎来了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期
一、古生物学学科研究工作全面恢复
二、古生物学教育的恢复和发展
三、学术共同体建设不断加强
四、学术刊物出版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五、古生物学知识得到空前普及与传播
六、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空前活跃
第二节中国古生物学学科及相关分支学科的拓展与繁荣
一、系统古生物学
二、演化古生物学
三、古生态学、古气候学、古生物地理学
四、分子古生物学
五、定量古生物学
六、地球生物学
七、生物地层学与年代地层学
第六章中国古生物学学科发展的特点
**节中国古生物学的发展起步晚、起点高
第二节中国古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曲折而光辉的历程
第三节中国古生物学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第四节中国古生物学学科发展的推动力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科学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强烈愿望
三、古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四、中国具有发展古生物学的得“地”独厚的自然条件
五、中国古生物学者重视古生物基础资料的收集和研究
六、中国古生物学者具有热爱祖国、献身科学、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
优良传统
七、国际古生物学界的交流与合作
八、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政策扶持
第七章中国古生物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展望
**节中国古生物学学科发展的有利形势和使命
第二节中国古生物学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中国古生物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对策
参考文献
中国古生物学学科发展大事记 索引
作者简介
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为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及前中央地质调查所等机构的古生物室(组),目前是我国唯一的从事古生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与古植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专业机构。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第4版
¥34.6¥56.0 -
昆虫的生存之道
¥12.4¥38.0 -
世纪幽灵-走近量子纠缠
¥9.4¥28.0 -
古文诗词中的地球与环境事件
¥9.4¥28.0 -
物理学之美-插图珍藏版
¥29.0¥69.0 -
数学的魅力;初等数学概念演绎
¥9.4¥22.0 -
13次时空穿梭之旅
¥18.7¥59.0 -
昆虫采集制作及主要目科简易识别手册
¥16.0¥50.0 -
艾萨克·牛顿、理性时代与现代科学的肇始(八品-九品)
¥25.0¥96.0 -
改变世界的发现
¥25.8¥48.0 -
勒维特之星-大发现系列丛书
¥5.0¥16.0 -
濒危植物图鉴
¥131.3¥268.0 -
离散数学(第六版)
¥43.4¥49.9 -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与二十四节气
¥20.2¥40.0 -
世界技术编年史(交通机械)
¥38.0¥100.0 -
世界技术编年史(航空 航天 军事兵工)
¥54.0¥150.0 -
世界技术编年史(化工轻工纺织)
¥48.3¥115.0 -
世界技术编年史(通信电子无线电计算机)
¥40.0¥100.0 -
世界技术编年史(农业 建筑 水利)
¥46.9¥135.0 -
世界技术编年史(采矿冶金 能源动力)
¥48.3¥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