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484235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43
  • 出版时间:2013-06-01
  • 条形码:9787534842351 ; 978-7-5348-4235-1

内容简介

  《消失的村庄》内容包括:新石器时期遗址上的古村落——矬李村、人才辈出的摇篮——陈李寨村、洛南排鼓之乡——曹屯村、周文王后裔集聚地——东杨屯村、小村故事多——八里凹村、都市中的“古城”——古城村、清风岭下古村落——老贯庄村、上过省报的文明村——黄屯村等。

目录

引言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新石器时期遗址上的古村落——矬李村
人才辈出的摇篮——陈李寨村
洛南排鼓之乡——曹屯村
周文王后裔集聚地——东杨屯村
小村故事多——八里凹村
都市中的“古城”——古城村
清风岭下古村落——老贯庄村
上过省报的文明村——黄屯村
都市里的文明村——焦屯村
司马光后裔居住地——王圪蛸村
明朝洛阳的商贸要地——庞家屯村
金龙寺旁文广寨——马圪蛸村
洛南拆迁**村——孙庄村
商朝后裔的集聚地——商屯村
依傍市场奔小康——新庄村
洛南*神秘的地方——夜叉磨村
伟人之父寻根之地——练庄村
龙门山下一明珠——徐屯村
洛南的“磁疙瘩儿”——西杨屯村
洛河流域的“小江南”——杨庄村
皂荚的传奇——皂角树村
四朝元老的故乡——魏屯村
闯王营中铁匠铺——铁匠村
制革致富的村庄——邢屯村
洛阳曲剧的发源地——大东村
洛阳城南的水陆交通咽喉——茹凹村
展开全部

节选

  《消失的村庄》:  20世纪60、70、80年代,村里人忙于生产,忙于生活,狮舞表演停了下来。到了20世纪90年代,村民们比较富裕了,一帮热心狮舞的人在当年耍狮舞的老者指导下,狮舞社火又组织起来。  (二)狮舞趣事  民国时期,民间社火以及狮舞团队之间的争雄争霸甚为激烈。  梢子棍在表演竞争中有三个作用,一是壮声势,二是打场子,三是应付不测场面。梢子棍,铁锨柄一般粗,上面用铁环套着一截小棍。打场子的时候,几十个棒小伙一声呐喊,棍子戳地有声, “哗啦哗啦”一阵响,逼得人们忙向后退,场子就打开了。  还有另种竞争,某村一个老财主,每年都赞助狮舞表演,但他有一个要求: “让我出钱,必须让我看‘头舞’。”就是先由社头领着一架狮子,摇头摆尾来到他家门前预演,这种情况延续多年。可是有一年的正月,已经过了元宵节了,老财主还没有听到狮子登门的铜铃声响。正月十九,才从串门的亲戚嘴里打听到,狮舞队早已经去了县城。原来,社头多年来憋着一口气,嫌他架子太大,这一年早早定下了新的出资人,把他甩了!  狮子舞表演,从准备到表演,早就约定成俗,大家都墨守成规。譬如村中小伙子,皆有行社义务。社头只要把梢子棍往你门前一靠,没啥说的,到时候你就扛着梢子棍出力吧!若你不理会,村里人也就不再理你了。  表演时放鞭炮,竞争也非常激烈,火药味是很浓的。去年你赞助了两篓子鞭炮,今年我就弄来一牛车!俗话说“没有鞭炮,狮子睡觉”。耍狮子的人,一听到鞭炮,就像士兵听见冲锋号,新娘看见大花轿,来劲儿!  狮子出动放鞭炮,图个吉利;狮子出村放鞭炮,让人知道;来到表演场地放鞭炮,是要表演了!要转场放鞭炮,带观众走!当然,在整个表演过程中,高潮之处,集中连放,震地撼天。鞭炮手之间也争高下,亮绝活儿。有的伸平手掌端起来一捆鞭炮,双足飞动攀援,嗖嗖地爬到老杆顶上去,然后把黑色火药往炮捻上一倒,嘴里叼着香烟,往前一递,瞬间点燃,噼里啪啦地连环响过,人群一片惊呼!而他却毫发无损,哧溜滑到地面上了。  社火鞭炮论车买!说明鞭炮耗费惊人,社头们事先都要算一下:跑几个场子,要多长时间,需要多少鞭炮,一旦上了街,*担心的事是鞭炮用光。用光了,没面子,第二年这个社头就得换。  所以,出资购买鞭炮的人,要比捐粮的人有面子,因为出的是现钱,花费大,受尊敬。而一般的村民,不捐钱粮,可以出力,只要对社火表示关心就行。自古以来,社火表演*能检验一个村一个寨的财力、人力和凝聚力。能同时耍起三架狮子的村子,一般都是大村寨,人口大都在3000人以上。人口少耍不成,因为行社需要全村人的配合。年轻妇女,要蒸馍做饭,端茶送水;老翁老妪,需要照顾小孩,看家护院;青壮年要参加仪仗队,或者打梢子棍,或者打旗擂鼓放鞭炮。另外一些人要运送设备,搭建平台、高台,等等。所以每逢正月社火表演,往往倾村而动。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