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届真维斯杯纺织服装教育获奖论文集

第二届真维斯杯纺织服装教育获奖论文集

1星价 ¥42.8 (6.3折)
2星价¥42.8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8013388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2
  • 出版时间:2015-02-01
  • 条形码:9787518013388 ; 978-7-5180-1338-8

内容简介

  2014年2月举办了第二届“真维斯杯”纺织服装教育论文征集评选活动。  《第二届“真维斯杯”纺织服装教育获奖论文集》活动历时7个月,全部采用网络参评和网络评审方式。共有来自全国26所本科院校的108篇论文和21所职业院校的78篇论文参加评选,179位专家评委参与评审。*终评选出本科教育组、职业教育组一等奖各1名、二等奖各5名、三等奖各10名、优秀奖各20名。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于2014年10月对各位获奖作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金。  《第二届“真维斯杯”纺织服装教育获奖论文集》汇集了一、二、三等奖共32篇获奖论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我国纺织服装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水平。

目录

目录 第二届“真维斯杯”纺织服装教育获奖论文集 本科教育组 一等奖 基于市场需求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1 二等奖 纺织类(本科)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思考9 瞄准纺织强国建设需求,创新纺织专业人才培养15 “服装生产工艺与设备”网络课程建设23 基于校企多元化合作的服装卓越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31 基于“专业、职业、就业和创业”教育维度的纺织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38 三等奖 政府主导、高校中心、多方参与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模式研究43 “纺织工程卓越计划”企业工程实践教学的实施与总结52 微时代视阈下的服装专业“翻转课堂”探索58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探索多元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63 基于CDIO的机织学协同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70 非织造布性能与测试研究型教学方法及应用76 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的新主张——“三点一线”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82 卓越计划下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88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印染CAD为例93 纺织工程专业多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100 职业教育组 一等奖 以职教集团为平台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108 二等奖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实践113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实施教管研一体化建设的探索119 高职院校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127 关于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的六阶教学模式135 “知识+技能”视阈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服装制板与工艺 专业为例145 三等奖 服装制板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验与研究154 服装专业学生核心技能训练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之我思我行164 产业转型升级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72 校企合作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反思——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染整技术专业为例181 以技能竞赛推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为例187 “自我引导教育”在高职机织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192 关于纺织类课程信息化建设几个问题的探讨197 基于区域产业集群的现代纺织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2 自我导航学习在高职纺织专业资源库的应用及构建研究208 服装专业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216 附录 关于举办第二届“真维斯杯”纺织服装教育论文征集评选活动的通知221
展开全部

节选

  基于市场需求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东华大学李敏李梦璐李俊于晓坤张向辉  关键词  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教育市场需求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摘要  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中国服装产业结构升级加速向承担服装高级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国家高等教育政策也要求教学与产业及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在这三重因素的引导下,本研究以东华大学为例,在比较国内外服装高等教育的异同、吸取国际化的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对企业人才需求的深度访谈,梳理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明确了毕业生实践能力提升要点,对高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模式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正文  我国的服装产业正处于转型时期,由加工制造型逐步转为具有设计、生产以及完整物流和销售系统的产业链体系。据统计,目前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性质主要包括服装外贸、国内服装品牌市场拓展、服装企业管理、服装样板技术、教师、公务员等,但随着服装产业结构的升级,各个就业方向的毕业生比重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在服装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趋势和国家高等院校教育培养政策的双重引导下,高校毕业生教学质量对学生就业和企业人才供需相符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开拓专业特色,是目前专业建设学科面临的紧迫问题。  一、研究背景  1就业趋势不容乐观  据知名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跟踪调查,2013届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由该机构从2012年12月12日开始到2013年1月11日结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低于上届同期8个百分点。2013年在网络上被戏称为“史上*难就业年”。  因为一边是创下历史新高的毕业生规模——来自教育部新近公布的数字称: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刷新纪录;一边是计划招聘岗位数的下降——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2013年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北京毕业生签约率总体不足三成,上海不足三成,广东不足五成;一边是观望者多,企业待遇与毕业生的期望值有一定差距,导致其观望心态浓厚;除此之外,还与经济增长率的降低有关。  2中国服装产业结构升级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  近年来由于贸易壁垒频发、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飞涨、外部贸易环境变化等一系列因素,推动了中国服装产业的升级,我国的服装产业正由加工制造型逐步转为具有设计、生产以及完整物流和销售系统的产业链体系。2006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联合发文,明确要求加快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一重要时期,服装高级专业人才成为影响产业升级步伐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服装产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它向承担服装高级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通过深化课程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培养出应对企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高专业度的人才,成为服装院校迫在眉睫的任务。  3国家高等院校教育培养政策要求教学与产业紧密结合  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提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是我国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具体落脚点。为贯彻纲要,教育部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提出了“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同时在计划中提出了三个特点: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服装这样的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中将教学与产业、行业、经济紧密结合,是目前高校教育发展的重点和主要方向之一。......  ……

作者简介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简称:中纺教育学会),英文名称:CHINA TEXTILE AND APPAREL EDUCATION SOCIETY(缩写CTAES),成立于1992年,是经教育部批准,民政部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由全国纺织行业的企*单位和社会团体自愿组成的学术性、非营利性、全国性的社会团体。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