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医改的政策选择-基于激励机制设计理论的视角

中国医改的政策选择-基于激励机制设计理论的视角

1星价 ¥11.9 (3.4折)
2星价¥11.9 定价¥3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239088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78
  • 出版时间:2015-04-01
  • 条形码:9787302390886 ; 978-7-302-39088-6

本书特色

近年来,新医改工作稳步推进,各项政策平稳落实,“世界性难题”在中国已经驶入“深水区”。然而,医患纠纷愈演愈烈,“看病贵、看病难”仍痼疾难祛,“深水区”医改不可不谓之艰难。本书写在这个关头,旨在以经济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当下医患关系与医疗服务质量等相关焦点问题,试图厘清医疗服务市场“医患保”三者之间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借由激励机制设计作为“经济学方药”对症下药,不敢奢盼药到病祛,惟望尽绵薄之力。   本书共分为基础篇、理论篇、实践篇三个部分,共计七个章节。前两章基础篇主要介绍医疗服务与医疗服务市场的基本特征,详细阐释“医患保”三者之间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将医疗费用与医疗服务质量这两个关键点作为医疗服务市场效率评价维度,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激励机制设计理论,夯实理论篇分析研究的基础。第三、四章是本书的核心部分理论篇。第三章是从医疗服务市场的实际出发,在科学合理的假设前提下,将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模型化,并在医疗服务质量确定性条件下探索控制医疗费用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激励机制模式。第四章则是在医疗服务质量不确定性条件下,进一步探究医疗保险机构如何设计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激励机制问题。实践篇则是从现实出发,向世界各国问道,分国家介绍当下世界现存主流医疗卫生体制的相关情况及各国医改进展,提炼经验启示;向历史问道,分阶段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沿革,总结经验教训;问道为突破,为革新,为政策选择指明方向。*后本书针对当下新医改的各项重点任务给出对应的措施建议。   医改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民生事业改革,改革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敕始毖终。本书冗长万词,不过微言,如若给广大医改工作者片言启示,吾辈便堪以告慰。

内容简介

VI 中国医改的政策选择——基于激励机制设计理论的视角 立医院改革。总体来说,“中国式处方”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大人民群 众“看病贵、看病难”的老大难问题。 然而,当下我国医改工作已涉入“深水区”,如何全面破解全民基本 医保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社会办医面临制度性障碍、基层卫生人才匮 乏、药品价格虚高等突出问题,已成为“深水区”改革的当务之急。近年 来,医患纠纷愈发引人关注,暴力伤医事件更是“井喷式”爆发,医患矛 盾愈演愈烈的背后是医患信任的缺失;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而乡镇卫生 院则鲜有问津,造成“基层机构冷、城市医院热”的怪现状;此外,旧体制 残存的医药各个环节的“权力寻租”等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疗资源 的错配。要破解这些难题,必须找对“症结”,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a”,认清医疗服务市场的特征不仅是 对医疗卫生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以求达到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的必要前 提,也是新时期我国医改政策选择的根本前提。医疗服务不同于一般的商 品服务,它兼具“非公共品”与“准公共品”双重特征。从经济学的角度 来说,“非公共品”特性适合应用市场规律来调节,而“准公共品”则需 要市场失灵情况下的政府干预,这就带来了医改“政府派”与“市场派” 的争论。此外,医患纠纷、权力寻租等问题皆源于医疗服务市场的不确定 性与信息不对称这两大特征。从信息经济学角度来说,医患、医保之间普 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租金产生的根源,更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程 中权力租金产生的根源,而这两种租金正是医疗费用高居不下的经济学解 释;同样,信息不对称还是医患、医保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根本原因;而 不确定性的存在作为医疗服务市场风险的本源,给原本的医疗服务市场复 杂的委托代理关系蒙上了更神秘的面纱。因此,从理论分析角度而言,想 要解决医改工作中的医疗费用与医疗服务质量问题,必须从信息经济学的 角度,针对医疗服务市场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 制,从源头上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 理成分,提升高质量医疗服务供给的积 极性。 a 出自(清)喻嘉言的《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 病者也。” 前 言 VII 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推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 成果。”医改是世界性难题,西方国家医改工作虽然同样困难重重,但是 仍然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当然,也正如习主席所言,“不 是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来 创造性前进”。古语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 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改工作的历史沿革,认真践行“牢记历史 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借古喻今,为新医改顺利推进提供有益 助力。本书正是围绕这样的思路展开。开篇即基础篇是从医疗服务与医疗 服务市场落笔,着力概括、总结了医疗服务基本概念与特性,详细阐述了 医疗服务市场的特征,透过揭示医疗服务市场中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引 出激励机制设计理论的概述以及对医疗市场委托代理关系的进一步剖析。 理论篇则是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确定性条件与 不确定性条件两种情境下探索 控制医疗费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激励机制设计。而实践篇则是从当下 世界现存的主要医疗卫生体制及各国医改经验入手,较为详细地对美国、 英国、加拿大和日本的医疗卫生体制展开论述,并结合当前我国医改工作 的实际情况,提炼出值得我国医改学习与借鉴的启示;接着分阶段梳理新 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沿革,总结医改历史的经验教 训,为*后一个部分的政策选择做铺垫;*后我国医改的政策选择部分, 便是针对当下新医改的各项重点任务给出本书的措施建议。 任何一项改革的目的都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受益,必然会触动固有的 利益格局,必然要面对利益集团的诸多阻力。医改作为我国社会民生领域 的重大改革,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福祉,必须要做好统筹谋划、循序渐 进,更要敢于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往前推进,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踟蹰。 正如开头所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今吾辈学者著述医改,针砭时 弊,建言献策,可谓怀上医 之心、体下医之难而后行中医之实,“中医” 者,“医人”也,民生幸福是国家安宁富强的根本。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 革的红利要想*终落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上,实现先哲“上医医国”的政治 VIII 中国医改的政策选择——基于激励机制设计理论的视角 宏愿,这就必然要求“中国式”医改秉承公益性为圭臬、实现公平与效率 并重、以民安为试金石,民安则邦本固,“本固”自然“邦宁”。 “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a”毋庸讳言,但凡改 革,毋有单单只革一个领域、一个社会问题而全然不顾其他领域与社会问 题的,医改亦是如此。这可谓是本书的一大遗憾,憾只扫医改一家门前之 雪,未言及其他社会事业改革瓦上寒霜,这自然非吾辈著述医改的本愿, 更非本书“思之不精”。虽然书中多次提到配套改革、统筹谋划,但是并 没有试图着墨下力去勾画出各种社会事业改革统筹配套谋划的大业宏图, 实乃自知“学不博”,故“无以通其变”,唯有廖以“医贵乎精,学贵乎 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b几句警醒拳拳“医者”之心。虽如 此,“中国式医改”未来必将在顶层推动、上下同心、部门联动、政策配 套中实现“医之能事毕矣”。 本书由王大平、孔昭昆、王苏生等组织编著,讨论确定书稿框架结 构及主要内容。撰写工作具体分工如下:孔昭昆、许桐桐博士负责第1~2 章,孔昭昆博士负责第3~4章,杨希博士负责第5章,王珩博士负责第6 章,陈刚博士负责前言和第7章,孔昭昆博士对全书初稿进行了统一修改,* 后由王大平、孔昭昆、王苏生共同审阅、讨论、修订、定稿。此外,由衷感 谢清华大学出版社,是他们一流、专业的编辑工作促成本书的顺利出版。 a 出自清代名医林佩琴的《类证治裁》:“第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惟博 也故腕妙于应,而生面别开;惟精也故悟彻于元,而重关直辟。” b 出自(清)赵濂的《医门补要·自序》:“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 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

目录

**篇 基础篇
第1章 医疗服务与医疗服务市场 
1.1 医疗服务的概念及特性 
1.1.1 医疗服务的概念 
1.1.2 医疗服务的特性 
1.2 医疗服务市场的特征 
1.2.1 不确定性 
1.2.2 信息不对称 
1.2.3 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 
1.2.4 医疗服务的需求特征 
1.2.5 医疗服务的供给特征 
1.2.6 医疗保险的影响 
1.3 医疗服务市场效率评价的维度 
1.3.1 医疗费用 
1.3.2 医疗服务质量 
第2章 激励机制设计理论及其对医疗市场的适用性 
2.1 激励机制设计理论与基本研究方法 
2.1.1 激励机制设计理论 
2.1.2 委托代理模型 
2.2 医疗市场委托代理关系 
2.2.1 患者与医生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2.2.2 医疗保险机构与医生的委托代理关系 
2.2.3 医生与社会总体福利目标的冲突 
2.3 医疗市场上委托代理的特殊性 
第二篇 理论篇
第3章 确定性条件下医疗市场效率的激励机制 
3.1 基本模型 
3.1.1 基本原理与假设 
3.1.2 变量与效用函数 
3.1.3 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优均衡解 
3.2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效率损失 
3.2.1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按项目付费机制 
3.2.2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预付机制 
3.3 控制医疗费用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激励机制设计 
3.3.1 竞争的效应 
3.3.2 控制医疗费用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激励机制模式 
第4章 不确定性条件下控制医疗费用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激励机制 
4.1 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医疗费用偿付机制设计 
4.1.1 分析模型 
4.1.2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医疗偿付机制设计 
4.2 基于拍卖理论的医疗费用激励机制设计 
4.2.1 分析模型 
4.2.2 非竞争条件下的医疗费用支出 
4.2.3 病种治疗权拍卖机制下的医疗费用支出 
4.3 不确定性条件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激励机制 
4.3.1 基本原理 
4.3.2 分析模型 
4.3.3 医患双方博弈过程及结果 
4.3.4 直接报告机制设计 
4.3.5 直接报告机制效果分析 
第三篇 实践篇
第5章 世界主要医疗卫生体制及医改经验 
5.1 “市场主导”的美国医疗卫生体制及医改经验 
5.1.1 美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概况 
5.1.2 医疗制度特点 
5.1.3 存在的问题 
5.1.4 医改历程及未来趋势 
5.1.5 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启示 
5.2 “从摇篮到坟墓”的英国nhs体系及医改经验 
5.2.1 英国nhs体系的现状 
5.2.2 医疗制度特点 
5.2.3 存在的问题 
5.2.4 医改历程及未来趋势 
5.2.5 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启示 
5.3 “全民平等”的加拿大公费医疗体制及医改经验 
5.3.1 加拿大医疗卫生体制的现状 
5.3.2 医疗制度特点 
5.3.3 存在的问题 
5.3.4 医改历程及未来趋势 
5.3.5 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启示 
5.4 “社会化”的日本医疗卫生体制及医改经验 
5.4.1 日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 
5.4.2 医疗制度特点 
5.4.3 存在的问题 
5.4.4 医改历程及未来趋势 
5.4.5 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启示 
第6章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沿革 
6.1 1949—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医药卫生体制的初步建立 
6.1.1 百废待兴:面临缺医少药的困境 
6.1.2 从零起步:建设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体系 
6.1.3 公益性突出:计划经济时期医疗卫生体系的特征 
6.1.4 低投入、高效率:计划经济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6.1.5 发展相对缓慢:政府包揽带来的问题突出 
6.2 1978—2009年:改革开放后医药卫生体制的探索阶段 
6.2.1 探索不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 
6.2.2 市场化为主:探索时期医疗卫生体系的特征 
6.2.3 效益性显著:探索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成效突出 
6.2.4 看病贵问题严重:市场引导过度引发医疗体系问题层出不穷 
6.3 2009年至今:新医改推行的重建阶段 
6.3.1 聚焦重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 
6.3.2 公益性回归:重建时期医药卫生体制的特征 
6.3.3 改革趋于完善:重建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成效明显 
6.3.4 基础弱、可及性差:医药卫生体系仍待完善 
第7章 我国医改的政策选择 
7.1 加快公共卫生体制顶层设计 
7.1.1 强力推动管理体制变革 
7.1.2 完善公共卫生法制建设 
7.1.3 加强公共卫生战略部署 
7.2 建设均等化公共卫生体系 
7.2.1 推动制度供给均等化建设 
7.2.2 完善政府公共卫生投入机制 
7.2.3 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监管 
7.3 构筑科学的医疗保障制度 
7.3.1 继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7.3.2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7.3.3 改革医保支付制度 
7.3.4 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7.4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7.4.1 推动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7.4.2 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 
7.4.3 完善医院人事薪酬制度 
7.4.4 构建多元化的办医格局 
7.5 引导药品市场健康发展 
7.5.1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7.5.2 建设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7.5.3 规范药品流通秩序 
7.5.4 建立药品市场的信用体系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