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初年的历法之争与儒耶冲突

康熙初年的历法之争与儒耶冲突

1星价 ¥22.1 (4.5折)
2星价¥22.1 定价¥4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10906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4
  • 出版时间:2015-06-01
  • 条形码:9787101109061 ; 978-7-101-10906-1

本书特色

  清朝初年发生过一桩儒者杨光先因历法问题控告传教士的案件,导致传教士汤若望入狱,钦天监历科官员李祖白等五人被杀。这个橐件,因为杨光先说过“宁可使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往往被当成士大夫保守顽固、排斥新鲜事物的反面例证,当事人杨光先也被认为是阻挡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科技发展的绊脚石。但若深入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情况,将历史事件放到历史中去研究,却会有不同的发现。吕江英编著的《康熙初年的历法之争与儒耶冲突》带你还原历史真相。

内容简介

清朝初年发生过一桩儒者杨光先因历法问题控告传教士的案件,导致传教士汤若望入狱,钦天监历科官员李祖白等五人被杀。这个案件,因为杨光先说过“宁可使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往往被当成士大夫保守顽固、排斥新鲜事物的反面例证,当事人杨光先也被认为是阻挡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科技发展的绊脚石。但若深入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情况,将历史事件放到历史中去研究,却会有不同的发现。“杨光先事件”包含对“好历法”的态度和对“西洋人”的态度两个层面。对西洋历法的态度上,杨光先主要是在历理上否定西洋历法,这是与历法在明清期间的政治属性分不开的。在对西洋人的态度上,他主要是反对西洋人传播的耶稣教而不是西方科学,这在本质上是儒学和耶稣教的冲突,涉及到儒耶在世界观、道德和信仰等三方面不可调和的矛盾。

目录

**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内容  一  对杨光先的评价    (一)顽固保守说    (二)狭隘小人说  二  对西方传教士的评价  三  对杨光先事件的研究    (一)权力斗争说    (二)政教冲突说    (三)意见不合说    (四)文化排斥说  四  小结第二章  历法之争  一  历法之争概述  二  历法之争焦点解读    (一)历理和历数    (二)科学和政治  三  历法之争与西洋科学在中国的传播    (一)历法之争对中国科学氛围的不利影响    (二)历法之争前后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  四  小结第三章  西洋人之考辨  一  明清之际的西洋人    (一)天主教开始进入中国(1583—1599)    (二)天主教的迅速发展和儒耶矛盾爆发    (1600—1663)    (三)儒耶矛盾的激化和禁教(1664—1811)  二  西洋人来华的目的    (一)传教与殖民    (二)君权谁授?    (三)科技利益与国家安全  三  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洋传教士的态度    (一)民众的立场:保护神越多越好    (二)士大夫的立场:科学与宗教的两难选择    (三)统治者的立场:利用科学,尊重信仰,禁止传教  四  小结第四章  关于儒教和天主教矛盾的  几种不同观点  一  杨光先反教观点——重读《不得已》    (一)《不得已》的成书与核心思想    (二)杨光先反天主教的三  原因    (三)杨光先反天主教的目的  二  接纳天主教的两种观点    (一)“西学中源”与“以耶补儒”    (二)“西学中源”分析    (三)“以耶补儒”分析    (四)“格物”补儒    (五)伦理补儒  三  利玛窦的“文化调试政策”    (一)“文化调试政策”与天主教的传播    (二)“文化调试政策”的先天不足  四  罗马教廷与儒耶矛盾的激化  五  小结第五章  儒耶世界观的差异  一  利玛窦译dues为“上帝”的策略    (一)同一“天”、“上帝”和“天主”    (二)用天主教“天主”取代儒教之“天”    (三)否认“理”可以称天  二  儒教之“天”、“上帝”与耶稣教“天主”(dues)的  异同    (一)儒耶对“天”的不同解说    (二)儒耶对“上帝”的不同解说    (三)儒耶在天理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三  儒教之“天”的政治意义  四  小结第六章  儒耶道德的冲突  一  儒耶道德观念的相似性    (一)都把“爱”作为重要的道德原则    (二)都强调修身    (三)都主张反省  二  儒耶道德实际上难以调和    (一)儒教之“仁”与天主教之“爱”指向不同    (二)亲亲之“仁”与泛爱之“爱”  三  儒耶道德实现的路径和目的不同    (一)强调自省与外在约束    (二)恢复本性与赎罪  四  忠孝为基与上帝崇拜的对立    (一)孝顺父母与爱上帝的对立    (二)主张有后与上帝崇拜的对立  五  儒耶道德基础的差异    (一)“五  伦”与“十诫”    (二)“五  伦”与“十诫”的人性基础    (三)“五  伦”的差等爱与“十诫”的泛爱  六  儒耶对人性的不同诠释    (一)人性本善与“原罪”    (二)自觉修身与理智选择  七  小结第七章  儒耶信仰的对立  一  祖宗神与上帝的对立    (一)祭祖与上帝崇拜的矛盾    (二)多神崇拜与一  神崇拜的矛盾  二  儒教圣贤与天主教上帝崇拜的对立    (一)天主教认为中国圣贤是魔鬼    (二)儒教把圣贤崇拜为神  三  儒教报应论与天主教的来世说    (一)儒教对天主教天堂地狱说的冷漠    (二)儒耶对死后的不同渴望    (三)儒教的善有善报和天主教的死后天堂  四  小结  结论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吕江英,女,1977年生,上海交通大学讲师。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毕业,导师为李申教授。学术研究方向为宗教学、中西文化交流。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