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1星价 ¥15.1 (3.8折)
2星价¥14.7 定价¥3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5482624
  • 装帧:7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74
  • 出版时间:2015-08-01
  • 条形码:9787535482624 ; 978-7-5354-8262-4

本书特色

钱文忠以《三字经》《弟子规》原文内容包括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理念和规范,短小精干的故事和文字,讲述了百则故事和案例,充分融入了儒家思想中关于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思想的精髓。     作为国学经典的启蒙读物,钱先生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解读,借鉴古人、融会历史、贯通现代,将积淀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用生动的语言,针对目前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道德危机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之道,成为当今社会生活道德规范的宝贵镜鉴。

内容简介

钱文忠在解读的《弟子规》中, 讲述了为人子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理念和规范为纲, 精辟阐述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思想, 并解释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的巨大作用, 提出建设性的解决之道。

目录

**讲
 规矩的作用

《弟子规》是继《三字经》之后,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又一重要读本。《弟子规》告诉孩子们,按照圣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应该遵守哪些规矩。那么对于学习了众多知识与技能的现代年轻人来说,懂得规矩的重要性又在哪里呢?


第二讲
 入则孝之一

《弟子规》在“入则孝”的篇首,就明确提出了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那么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我们都做到了吗?


第三讲
 入则孝之二

《弟子规》接下来,又规定了哪些事情是子女应该做的?哪些事情是子女不应该做的?


第四讲
 入则孝之三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子女之间会出现各种复杂的情况,如果父母不喜爱我们,我们做子女的应该怎么办?如果父母犯了错,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第五讲
 入则孝之四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父母生病了,子女究竟应该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顺呢?


第六讲
 弟之一

《弟子规》开篇就告诉我们“首孝悌,次谨信”。可见,古人把“弟”和“孝”一并列为传统美德之首,那么“弟”是指什么?讲求“弟道”为什么如此重要?“孝”和“弟”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第七讲
 弟之二 

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启蒙读物,《弟子规》要求孩子和长辈在一起的时候,遵守哪些规范?注意哪些礼节?随着时代的变迁,《弟子规》中的一些具体要求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再适用。那么,现在的孩子和尊长交往的时候,又应该遵守哪些礼节呢?


第八讲
 谨之一

衣、食、住、行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四项基本需求,其中为什么要把穿衣排在首位?中国古代关于穿衣戴帽都有哪些严格要求?如果穿戴不合乎规定,又可能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第九讲
 谨之二

今天的家长*关心孩子的饮食习惯。在中国古代,这个问题同样也是人们*为关注的问题。那么,古人所说的饮食习惯是指什么?和今天家长关注的是不是一回事?在培养孩子饮食习惯的问题上,父母又应该注意哪些呢?


第十讲
 谨之三

为了让我们养成言行慎重的好习惯,《弟子规》甚至对行走站立都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那么究竟怎么走,怎么站,怎么坐才是对的呢?


第十一讲
 谨之四

《弟子规》在“谨”的篇尾还特别强调:有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我们不加以注意的话,往往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那么,究竟哪些事情是我们应该特别警惕的呢?


第十二讲
 信之一

《弟子规》“信”篇开篇就告诉我们说话要诚信为先。但是说话并不是只讲信用就够了,说话还是一门艺术。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当天真的孩子面对大人们善意的谎言时,他们又该怎么办?


第十三讲
 信之二

《弟子规》作为一本儒家启蒙教育读本,要求孩子们从小就要谨言慎行,并且明确告诫孩子们有三种言语是绝对不能说的。那么,这三种言语具体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说过这种不得体的话?与人交谈中,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什么样的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说?如何才能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谈吐得体的人呢?


第十四讲
 信之三

在什么情况下不能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什么样的事情不可以随意传播?什么样的要求可以答应别人?什么样的要求是不能够答应的?如果承诺了对方却没能兑现该怎么办?当遇到这些问题时,《弟子规》会教我们如何处理呢?


第十五讲
 信之四

《弟子规》作为一本儒家启蒙教育读本,就是通过规范生活中的言行来塑造一个人的良好品格。那么,《弟子规》是如何规范孩子们日常说话中的咬字吐字的?说话的时候,又应该怎样控制语言的轻重缓急呢?

第十六讲
 信之五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极其丰富,未成年的孩子攀比斗富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地认识攀比?孩子之间,哪些方面是可以比的?哪些方面是不可以比的?《弟子规》又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第十七讲
 泛爱众之一

人*应该重视什么?是外在的容貌还是内在的修养?才华和名望又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才华?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别人承认的、对社会有益的人呢?


第十八讲
 泛爱众之二

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一直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情,那么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面对善恶,《弟子规》甚至给我们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那么这些看起来有些自相矛盾的观点,我们又该如何取舍呢?


第十九讲
 泛爱众之三

在给予和获取之间,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古人说的“取予不可苟且”究竟是什么意思?《弟子规》这些本来是用来规范孩子言行的话语,对成年人又有什么现实的指导意义呢?

第二十讲
 亲仁

《弟子规》“亲仁”篇虽然篇幅短小,却饱含深意。亲仁,就是亲近仁者,与仁者为友。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仁者?我们在交朋友时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第二十一讲
 余力学文之一

“余力学文”是《弟子规》的*后一个部分。在今天,好好学习几乎是家长对孩子唯一的要求了,可是为什么《弟子规》却告诉我们要有余力才学文呢?难道还有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事情吗?


第二十二讲
 余力学文之二

读书除了心、眼、口三到,还有哪些要求?我们应该让孩子读什么样的书?如果读书时遇到问题怎么办?《弟子规》甚至对读书的环境、字的写法、笔墨的摆放等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那么这些看起来并不会影响读书的事情,《弟子规》为什么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呢?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钱文忠,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纂委员会委员。   钱文忠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起,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20世纪80年代中期,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历史文化学系,师从著名印度学家A. Wezler教授、著名佛教学家L.Schmithausen教授、著名伊朗学家R.E.Emmerick教授,主修印度学,副修藏学和伊朗学。   钱文忠的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门立雪》、《天竺与佛陀》、《国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游记》、《巴利文讲稿》、《钱文忠内外学》、《医圣李时珍》、《汶川集》(合著),《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大陆版和台湾版,《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钱文忠说即墨》、《戊子草》、《班墨传奇》、《传统的再生》、《乙丑草》。译作有:《绘画与表演》(合译)、《唐代密宗》、《道、学、政》。另有资料编集与古籍整理十余种,发表各类文章近三百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