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可以颠覆历史-大国崛起的秘密-2

包邮金融可以颠覆历史-大国崛起的秘密-2

¥13.3 (3.7折) ?
1星价 ¥13.3
2星价¥13.3 定价¥3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5735620
  • 装帧:7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7
  • 出版时间:2015-10-01
  • 条形码:9787505735620 ; 978-7-5057-3562-0

本书特色

作者在筹建中国金融博物馆的过程中,系统地研究和梳理了金融史,根据三十多年金融经验,创作了《金融可以颠覆历史》一书。深受读者欢迎,并获得了2014年第五届中国图书好书奖。   作者再接再厉创作了该系列书的第二册。追溯地理大发现的金融驱动,美国独立战争的债券能力,次贷危机的“缝纫机效应”等。你还可以看到:摩根、洛克菲勒、米尔肯和克拉克的金融传奇……   金融是我们的朋友,不是我们的敌人。2015年的中国股灾更让我们了解金融的真正魔力。

内容简介

1. 长江商学院mba总裁班金融课堂*受欢迎课程。   周其仁、任志强作序,马勇、雷颐等诚意推荐。   2. 大国崛起的金融逻辑。   一本书梳理大国崛起背后的财富力量与金融逻辑   3. 透过大国崛起的历史和金融家的故事,可以获得正确的金融观念。

目录

序 言 居然有了下册 王巍推荐序 为什么金融观念很重要 周其仁推荐序 对沉睡的社会进行一场启蒙的“革命” 任志强**章 地理大发现背后的黄金梦 /001从 15 世纪到 17 世纪,在大西洋、印度洋远至太平洋的海面上,“地 理大发现”的风暴正席卷而来。往往能带来几倍乃至几十倍利润的远洋 冒险,令欧洲各国的热情空前高涨,他们的船只成群结队地出现在世界 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追求土地、奴隶、 黄金为目的的航海热激荡了整整三百多年。第二章  吹响工业革命号的东印度公司 /011在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下,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帝国主义的马前卒, 剥削压迫亚洲人民的商业机器,尤其是罪恶的鸦片战争的帮凶。这固然 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但简单否定会有片面性。东印度公司是人类历史上 **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跨国公司,它在造就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市场 全球化和股份公司制度上都是奠基者。从更宏观的历史维度上,我们需 要了解东印度公司的真相。第三章  中央银行的起源与争议 /021中世纪的欧洲,在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热那亚等港口城市,常常 可以看见坐在长板凳上的人在翘首等待,等待远航归来的商人从各国带 回金属货币。这些货币的品质、成色、大小堪称五花八门。“坐长板凳 的人”负责货币兑换,手中一部分沉淀下来的现金,则用于借贷给急需 用钱的人,以赚取利息。拉丁文“banco”意指“长板凳”,银行的英文 名称“bank”一词由此而来。第四章  蒸汽机与英国崛起 /033很难想象一瞬间的灵感会如何改变世界。1765 年,詹姆斯哈格 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将只能运转一条棉纱一个纱锭的纺织机,升级 为可同时运转八十条棉纱和八十个纱锭,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1769 年,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机,则成为这次革命的标志和动力。这场革 命为欧洲的兴起和殖民地国家的发展安上了“发动机”,以欧洲为核心 的崭新文明影响全世界。第五章  花 5400 万买来的美国 /045独立战争以 5400 万美元债务为代价换来成功,那么,如何避免“打 江山”的负债拖累“守天下”?曾经在商业银行工作的汉密尔顿有丰富 的经验:对债权人,旧纸币兑新纸币,新纸币购新债,旧债换新债;对 负债累累的政府,新纸币购旧纸币,新债兑新纸币,新债换旧债。新旧 两个时代的历史遗留问题就这样被汉密尔顿的“旋转门计划”体面地解 决!这样,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资本市场在这里初具雏形,直至规模 与影响力无可比拟,美国乃至世界经济重心遂向华尔街转移。第六章  胜家缝纫机与消费金融 /057乘坐五月花号横渡大西洋的**批美国人,带来的节俭传统,在这 片新大陆播下《圣经》福音——“借债的人就是痛苦的人”。然而,无 论是东海岸修筑铁道的工人,还是南方的种植园主,避免债务似乎是不 可能的。他们对“美国梦”的追寻,伴随着以债务之桥直达理想的向往 与本能节俭之间的长久纠结。第七章  金融大玩家摩根 /069约翰皮尔庞特摩根,这位垄断时代*后一位金融大佬,被称为“华 尔街的拿破仑”,就其两次拯救美国经济的伟绩而言,这个头衔并不夸张。 在民间演绎的文本中,他被塑造为贪婪的代名词,他的商业创新被认为 是巧取豪夺之举,他对财富和权势的追求被视为阴谋和贪婪,他的生活 方式当然是腐化和堕落的。当我们学会摒弃道德的有色眼镜,开始正视 摩根的贡献,才能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汲取更多的养料。第八章  专利法与美式创新 /081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是一个被“发明”出来的国家,它的思想、 民主、生活方式,甚至名字都是被创新出来的。从本杰明富兰克林时 代开始,尊重知识就成了这个国家*鲜明的特征。可以说,在这片被平 民精神激发出了无穷能量的土地上,无论你出身于任何阶层,只要有才华、 有能力、有专长,不需要依赖于所谓的家世背景或政治权力,通过个人 的勤奋、勇气,决心去奋斗,就能实现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这就是 “美国梦”。它为所有渴望逆袭的人提供人人均等的机会,而它的基础, 则是源于对知识、创新、发明和思想的尊重,或者说,源于对专利的保护。第九章  垄断的功与罪 /091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的美国,可谓美国独立以来的“英雄时代”, 国民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飞速发展,逐渐赶超了老牌工业强国英国,其 中资本在追求利益*大化的过程中,完成了从分散到高度集中的历史进 程。飞速发展的工业经济在很多方面挑战着人们的观念,垄断与反垄断 之争起就是其中突出的矛盾,洛克菲勒便是这场争端中站在风口浪尖的 代表性人物。列宁曾经强调,资本主义必然走向垄断,帝国主义是垄断 资本主义的*高阶段。在这种语境下,垄断在一代中国人中被妖魔化了。 在国内反垄断又掀高潮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回到历史的源头,通过** 个被《反垄断法》定罪的洛克菲勒财团的故事,重新认识垄断的功与罪。第十章 庚子赔款真相 /1011901 年 9 月 7 日,经过艰难谈判,清政府终于与德﹑法﹑俄﹑ 英﹑美﹑日等 11 国驻华公使达成了屈辱的《解决 1900 年动乱*后议定 书》,即《辛丑条约》。其中第六款规定,清政府赔偿俄、德、法、英、美、 日、意、奥 8 国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 6 个“受害国”的军费、 损失费共计 4.5 亿两白银,赔款期限为 1902 年至 1940 年,年息 4 厘, 本息合计 9.82 亿两白银。这就是著名的“庚子赔款”。第十一章  《凡尔赛和约》引发多米诺效应 /1131918 年 11 月 11 日,《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订,德国投降, 历时 4 年零 3 个月的**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次年 1 月, 协约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会议,商讨向德国等战败国索取赔偿、惩罚 条款及限制军事发展事宜,随后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这次会议是中 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索。这是人类首次通过契约的方式完成对世界大战事 宜的处理,其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乃至现代金融的发展,均有不容忽 视的影响,唯有从细节上进行追溯,才能获取历史的价值。第十二章 红色政权与金融 /123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金融这一重要的工具一度被赋予了太多特殊 的含义,严密的金融监管体制,让金融行业难以发挥本应有的作用。回 顾红色政权的建立过程,金融其实并未缺位,在革命的每个阶段,金融 对革命目标的实现均有特殊的贡献。如今我们重新梳理红色金融史,对 认清金融作用以及未来的金融改革方向都有助益。第十三章  美联储与大萧条 /1371907 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紧急关头,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挺 身而出,凭借巨大的个人影响力力挽狂澜。事后,美国政府意识到倚靠 某个人的能力解决危机的方式具有太大的不确定性,有必要成立中央银 行以履行稳定金融市场的职能。1913 年在奥尔德里奇等人的推动和规划 之下,美联储成立。1929 年,美国爆发了大萧条,美联储也迎来了** 次“大考”,不幸的是,考试并不及格,大萧条肆虐了十余年,甚至间 接诱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乃至全球遭受了极大的经济和政治灾 难。“大萧条”成了学界的热门话题,对于其经验和教训一直是众说纷纭, 关于美联储存在的必要性的争论更是延续至今。第十四章  民国金圆券改革的失败 /149在抗日战争期间,货币滥发,国民政府法币系统信誉受到损害。抗 战胜利之后国民政府内部即开始酝酿币值改革,挽救法币的信用。根据1946 年年初的统计,当时国民政府的中央银行拥有 500 多万两黄金,9 亿美元的外汇,还有美国偿还国民政府的驻军费 14 亿美元,改革币值 挽救民心,取信于民还是完全有机会的。然而,国共和谈的失败及随后 战争的爆发,打碎了国民政府货币改革的愿景。第十五章  布雷顿森林会议与美国经济霸权 /1631944 年 7 月 1 日,在美国的邀请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 之际,44 个国家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个叫作布雷顿 森林的小镇上。经过 3 周的讨论,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制 定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确立了以美 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此次会议的影响堪与雅 尔塔会议相媲美,前者界定了世界政治格局,后者则确定了世界经济格局。 主流观点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国经济霸权确立的标志,所幸它在20 世纪 70 年代崩溃了。实际上,作为二战后国际经济环境稳定的基础, 布雷顿森林体系并未失败,而是升级了。第十六章  公私合营与社会主义改造 /17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对农业、工商业 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迅速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 制的既定目标,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大改造”中,工商 业的改造是重点。工商业的改造又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将私营企业改 造为公私合营,一个是将私营企业主(资本家)改造为“自食其力”的 劳动者。在中国共产党强力推动下,甚至出现了资本家敲锣打鼓庆祝公 私合营的景象。回顾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价值的规律、商业 逻辑以及未来的方向。第十七章  米尔肯与垃圾债券 /183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垃圾债券”(junk bond),大多数的页面将 出现一个名字——迈克尔米尔肯。在今天的美国康普顿百科全书里, 迈克尔米尔肯的名字亦与“违法操作”“内部交易”等关键词紧密相 连。面对指控,他表示这是历史理解问题,未来终将还他清白。2011 年 和 2012 年他在家里和北京两次与我见面时都强调,当年与他一起被起 诉的几个同案嫌疑人经过近 10 年的抗诉,*后都胜诉了,也就证明了 他本人无罪。我问他为什么当时认罪?他笑着说,我有钱,他们没有钱。 我可以交钱认罚,换来时间办我想做的有意义的事情,不是浪费在教育 法官和不懂金融的一批人身上。现在,米尔肯建立了一个米尔肯研究院, 每年邀请全球*重要的思想家举办论坛,每次都有 2000 人左右,影响巨 大。他非常认可中国金融博物馆的创立,也表达一起推动金融教育的愿望。第十八章  中国早期的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自来水厂 /1931907 年秋,军机大臣兼外务尚书袁世凯入宫觐见慈禧太后,刚入 殿不久,一个小太监就慌慌忙忙地跑进来汇报宫内某处又“走水”了, 走水即失火。北京向来干燥少雨,房屋又多为木材建造,极易发生火灾, 皇宫大内也是如此,为了预防火灾,宫廷曾在武英殿前设置激桶处,组 织了一支 200 人左右的激桶兵,所谓激桶就是专门装灭火用水的大水缸。 这次宫内失火,虽然被激桶兵奋力扑灭了,但是因为取水不便,还是造 成了部分宫殿损毁。慈禧太后颇为无奈地问袁世凯:“防火有何良策?” 袁世凯赶紧回答:“以自来水对。”慈禧便将筹建自来水厂的工作交给 了袁世凯,袁世凯又推荐周学熙来具体办理。于是,北京自来水厂的一 段传奇经历就此拉开。第十九章  日本“广场协议”真相 /20120 世纪 70 年代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日本是对美国言听计从的跟班, 无独立的政治、经济地位可言,一旦日本敢于挑战美国的权威,后果不 堪设想,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所谓的“广场协议”。在广场协议之前, 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美国经济则停滞不前;而广场协议之后,形势出现 逆转,美国经济欣欣向荣,日本就此开始了“失落的十年”,陷入一蹶 不振。广场协议成为美国打压日本成长的武器,由此形成了国际资本市 场阴谋论的来源。第二十章  庞氏骗局和温州跑路潮 /211次贷危机爆发后,华尔街成为千夫所指,而麦道夫的锒铛入狱,被 认为是给了华尔街又一个“响亮的耳光”。伯纳德麦道夫这位曾经德 高望重的资深人士,被指控犯有证券欺诈、洗钱、伪证等多达 11 项罪名, 在 20 多年的时间中,从成千上万的客户中骗取了超过 500 亿美元的资金。 其欺诈的手段被简化为“庞氏骗局”再现,用我们习惯的说法即“拆东 墙补西墙”。结果,麦道夫接受了所有指控,承担了所有罪责,坐实了“惊 天巨骗”的封号。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空前发达的当下,近百年前的 古老把戏是否还能玩得转?所谓麦道夫“庞氏骗局”背后,又有哪些值 得商榷与思考的成因?第二十一章  次贷危机的来龙去脉 /221次贷危机之后,我曾邀请时任美国金融博物馆馆长 lee kjelleren 来中国讨论合作事宜。在中国期间,他在北京国宾酒店做了一场演讲, 讨论次贷危机。那次的演讲很成功,他把复杂的金融问题用老百姓能够 理解的语言娓娓道来,幽默有趣。在提问环节,有人问次贷危机是不是 华尔街的阴谋?他的回答很简单,美国为什么要隔着自己的脑袋去向别 人的脚开枪呢?无疑,美国才是次贷危机的*大受害者。第二十二章  kkr的杠杆收购kkr 和杠杆收购,这个早期低调的公司屡屡刷新着收购交易的记录,不出意料的,它的名字常常和这样的形容词联系在一起:*大的、*疯 狂的、*冷酷的……若干诸如此类的渲染形容之后,人们往往将其所作 所为盖棺论定为“恶意收购”。在金融乃至商业领域,我们似乎已经习 惯了“巧取豪夺”“贪婪”等“义正词严”的形容词,却往往会忽视事 实背后的“真相”——如果抛开那些道德领域的指责,可能我们不难发现, 这些被视为不道德的商业行为,恰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第二十三章  将世界甩在身后的风险投资家 /239在新兴的互联网行业,吉姆克拉克连掘数井,完成了一项史无前 例的创举——创办了三家市场价值均在 10 亿美元以上但又风格各异的 技术公司,大大改变了计算机业的面貌,因此被评价为“今后 20 年内硅 谷*有影响力的名字之一”。作为一个有目标的叛逆者,他一直在改变 和打破原有的规矩,改变了人们对于投资动力的认识,让“风险投资” 这一观点真正被大家所认识,激发了投资者们对新兴企业的巨大热情—— “将世界甩在身后”,亲手拉开了一个新的创业时代的序幕。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金融市场惠及的不只是老百姓个人,也能影响国家的存亡、朝代的兴衰。当风险不能通过金融工具进行交易分散时,君臣可能也难以左右国家的命运。   ——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 陈志武   本书涉猎的内容极其广泛,可以撞击流行观念的金融事件为数不少。若问正确的金融观念从何而来,我想在长期的金融事件与深入的思考之间来来回回,恐怕是一条可取之道。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周其仁   我之所以推荐王巍的这本书,正在于我们在许多问题上有着相似的认识。当我们共同举办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时,就是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对沉睡的社会发起一场启蒙的“革命”。让社会重新认识曾被当作教科书的历史记录,用独立的思考和实践的检验纠正过去的错误,找回真正属于自己的灵魂。   ——北京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任志强   货币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从发明货币开始,人类历史就与金融难解难分。然而,金融、资本曾长期被赋予了浓重的道德色彩,在历史叙事中往往成为“负面角色”,因此很难窥探金融在历史中的真正作用。在通俗、普及性作品中,这一点更为严重。本书拨乱反正,客观深入分析了金融与历史的复杂关系。更难得的是,本书通俗易懂却言之有据、洞见时出。简言之,本书毫无煽情,而以尊重史实、逻辑严谨的理性取胜。   ——知名历史学者 雷颐   金融是近代社会的产物,当中国还在“历史三峡”游荡,还没有走出“三峡”的时候,金融对于中国,还是一个不完全的工具。据我有限的阅读,我们已经有充满阴谋情怀的“货币战争”,但我们还没有从现代金融理念解读中国历史的作品。王巍先生这部《金融可以颠覆历史》作了一个有益尝试,作者从人文主义视角建构了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金融观念史,在某种程度上确实颠覆了历史的传统叙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马勇

作者简介

王巍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中国并购公会会长、万盟并购集团董事长。   自1982年以来曾在众多境内外金融机构担任要职;直接策划、组织了几十家大型企业的改制、重组、上市与并购业务,长期担任中欧和长江等商学院客座教授、曾获得2012年美国并购论坛终身并购成就奖。2015年担任亚洲并购协会(AMAA)主席和全球金融博物馆协会(IFFM)联合主席。   2010年以来在天津、苏州、北京和上海等地分别创建了五家不同主题的金融博物馆,与任志强刘晓光等共同发起了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成为国内*具社会影响力的读书平台。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