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河湟谷地-中国地理百科
读者评分
5分

河湟谷地-中国地理百科

¥16.1 (3.2折) ?
1星价 ¥23.0
2星价¥23.0 定价¥49.9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0082139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5
  • 出版时间:2015-08-01
  • 条形码:9787510082139 ; 978-7-5100-8213-9

本书特色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创新地把中国全境按山川形胜划分出数百个地理单元,并力求融“百科全书词典”的简洁准确,与“有图通俗读物”的生动有趣为一体,通过大量图片和词条之间的互相诠释,充分展示每一地理单元。《河湟谷地》一书即围绕青海西宁和海东境内的黄河谷地与湟水谷地而展开,这片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处,呈现 “三山夹两谷”的地貌,拥有西北地区形态*典型的丹霞地貌。本书还介绍了境内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不仅有众多自然保护区和林场,还有龙胆、大黄、羌活等名贵药材,更有马鹿、岩羊、蓝马鸡等多种珍贵物种。虽然属西北干旱区,但由于气候、土壤和水利条件复杂而优越,是青海农业*为发达的片区之一,俨然一副“小江南”的景象;这里曾是中国历史上民族交往的交通要道,更有著名的唐蕃古道在这里穿过,中原农耕文明与西北游牧文明在这里交织、融合、演变;当地宗教文化的代表——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以及西宁东关清真寺等等,这些内容都在本书中一一呈现。

内容简介

  中国首套规模达到数百分册的地理科普丛书,范围无缝覆盖中国全境。打破传统认识上的行政区划的界线,依据黄河与湟水形成的河谷的地貌特征,划分本书区域范围。   走进中国两大高原相接处,被称为“西北翡翠谷”的富饶农耕区。   呈现连缀的串珠状盆地地貌以及壮观的坎布拉丹霞奇观。   展示中原文明与西北边地文明的融合之所。   展现当地保留完好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佛教、伊斯兰教等多元化的宗教信仰。   形式新颖,文字精简而通俗,图片真实而精彩,这两者的交互使科普阅读变得生动有趣。    

目录

前言区域地貌示意图 1当高原邂逅高原 2一 自然地理东部季风区末端 9 / 黄土低山丘陵 9 / 不连续黄土台地 10 / “三山夹两谷” 10 /串珠状河谷 11 / 西北翡翠谷 12 / 川水区 14 / 浅山区 14 / 脑山区 14 / 青藏高原凹部 15 /祁连山地槽褶皱带东段 16 / 共和运动 16 / 拉脊山断裂带 17 / 湟水沿岸阶地 17 /龙羊峡以东谷地 18 / 河湟丹霞 18 / 中国三大自然区界山——日月山 20 /大通山—达坂山南麓 21 / 拉脊山脉 22 / 西宁—民和盆地 22 / 循化—化隆盆地 23 / 湟水 23 /黄河(海东段) 24 / 公伯峡水库 25 / 湟水流域温暖灌区 25 / 青海暖区 26 / 灰钙土 26 /沟道侵蚀 27 / “拉羊皮不沾草” 28 / 金银滩草原 28 / 水峡河谷 29 / 麻匹寺河 29 /东大滩水库 30 / 娘娘山 30 / 老爷山 30 / 大通盆地 31 / 宝库峡 32 / 鹞子沟 33 /向化达坂草场 33 / 黑林河 33 / 东峡河 34 / 宝库河 35 / 黑泉水库 35 / 北沟脑岭 35 /东尖山 35 / 俄座岭 36 / 加浪亚豁 36 / 互助小三峡 36 / 哈拉直沟 37 / 沙塘川 37 /南门峡水库 38 / 药水泉 38 / 华石山 38 / 黑山 39 / “丁”字形盆地 39 / “尕三峡” 40 /大黑沟 41 / 哈城草场 41 / 药水河 42 / 拉拉河 42 / 南朔山 42 / 大南川谷地 43 / 云谷川 44 /大南川河 44 / 盘道沟 45 / 莲湖 45 / 药水滩温泉 45 / 土楼山丹霞 46 / 小峡 47 / 北川河 47 /阿米吉日山 48 / 青沙山 48 / 平安盆地 49 / 白沈沟 49 / 阿弥桑朵山 50 / 老鸦峡谷 51 /乐都盆地 51 / 引胜沟河 52 / 大石滩水库 52 / 胜保扎 53 / 贵德盆地 54 / 阿什贡丹霞 54 /松巴峡 54 / 千姿湖湿地 56 / 尕让河 57 / 扎仓温泉 57 / 胜保—泽钦山脉 58 / 坎布拉丹霞 58 /隆务峡 59 / 加让沟 62 / 卡力岗山系 62 / 龟山平湖 62 / 阿拉古山 63 / 野花山 64 / 东塬 64 /官亭盆地 65 / 七里寺峡 67 / 娘娘池 67 / 达里加山 68 / 积石山 68 / 积石峡 69 /清水河谷 70 / 岗察草原 70 / 黄河清水湾 71 / 街子河 71 / 孟达天池 71 / 雾山池 74 /安岗瀑布 74 / 修关神洞 74 / 隆务河下游 75 / 大漠“绿宝石” 79 / 孟达自然保护区 79 /松山原始森林区 80 / 北山原始森林 80 / 群加林区 81 / 峡群寺次生林 82 / 东峡林场 82 /大黑沟白桦 83 / 黑大山杜鹃林 83 / 西宁植物园 83 / 太白红杉 84 / 巴山冷杉 85 /紫果云杉 85 / 油松 85 / 大果圆柏 86 / 大叶钓樟 87 / 高山柳87 / 冬瓜杨 87 / 红瑞木 89 /文冠果 89 / 烈香杜鹃 90 / 山丹 90 / 金露梅 90 / 珍珠梅 91 / 郁金香 91 / 花叶海棠 92 /丁香 92 / 蓝花荆芥 93 / 沙棘 93 / 狼毒花 94 / 报春花 95 / 绿绒蒿 95 / 赤芍 98 / 羌活 98 /甘青铁线莲 99 / 龙胆 99 / 早熟禾 100 / 旱雀麦 100 / 互叶醉鱼草 100 / 蕨麻 101 / 地皮菜 102 /雪豹 103 / 白唇鹿 103 / 岩羊 104 / 苏门羚 104 / 马麝 106 / 赤狐 107 / 猞猁 107 /荒漠猫 108 / 香鼬 108 / 石貂 109 / 水獭 109 / 草原雕 110 / 黑颈鹤 110 / 斑尾榛鸡 111 /血雉 112 / 蓝马鸡 113 / 雉鹑 113二 经济地理“西北天府” 117 / “以射猎为事” 117 / 边缘农业 118 / 从农耕到游牧 118 / “牛时代” 119 /屯田·戍边 120 / 赤岭互市 120 / 青唐城商业 121 / 山地垦殖 121 / 唐蕃古道 122 /散勒·木瓦 123 / “脚户” 123 / 达坂山隧道 126 / “引大济湟” 127 / 海晏原子城 128 /拉水峡铜镍矿 128 / 上庄磷矿 129 / 白云岩 129 / 钙芒硝 130 / 互助石膏 130 / 石英 131 /丹麻彩玉 131 / 桥儿沟砂罐 132 / 加牙藏毯 133 / 互助酩酼 134 / 湟源陈醋 134 / 油菜花蜜 135 /白牦牛 135 / 互助黑猪 136 / 海东鸡 136 / 享堂西瓜 137 / 沙果 137 / 民和桃 138 / 长把梨 138 /酥梅梨 139 / 黑马铃薯 139 / 循化线椒 140 / 马牙蚕豆 140 / 贵德花椒 141 / 乐都紫皮蒜 141三 历史地理马厂时代 145 / 卡约人 145 / 氐羌 146 / 先零羌 146 / 羌汉杂居 147 / 多族轮治 148 /汉族难民潮 148 / 唐蕃石堡城之战 149 / 收复河湟 149 / 来自撒马尔罕 150 / 赐地回回 151 /藏传佛教日盛 151 / 土族形成 152 / “封土司民” 153 / 马尕三起事 153 / 河湟事变 154 /青海建省 154 / 吐谷浑国 154 / 宗喀政权 156 / 南凉国 156 / 柳湾墓地 157 / 喇家遗址 157 /马场垣遗址 160 / 柳湾裸体人像彩陶壶 161 / 沈那遗址 161 / 西平郡城 162 / 三角城 163 /尕让城垣 163 / 虎台 164 / 临津渡 165 / 明代边墙 165 / 威远堡鼓楼 166 / 河阴古建筑 167 /玉石公馆 167四 文化地理湟水古文化带 171 / 卡力岗人 171 / 土族 171 / 河湟回民 172 / 撒拉族 173 / 宝库蒙古族 174 /阿格尼 174 / 土族女红 175 / 坎肩 176 / 五彩花袖衫 176 / “扭达” 177 / 河湟清真老八盘 178 /雀舌面 179 / “哈力海” 179 / 奶茶 179 / 干板鱼 180 / 庄廓院 180 / 大庄篱笆木楼 181 /开脸 181 / “戴天头” 182 / 小进小出·大出大进 182 / “无媒不成亲” 183 / “卍”字符 184 /长寿羊 184 / “圆蹄”禁忌 185 / 三杯酒 185 / “六月六”歌舞会 186 / 老爷山朝山会 186 /贵德拉伊会 187 / 纳顿节 187 / 河湟社火 188 / 湟源排灯 189 / “轮子秋” 190 / 古尔邦节 190 /“波波会” 192 / 塔尔寺 193 / 瞿昙寺 194 / 东关清真大寺 195 / 河湟皮影戏 198 /“四片瓦” 198 / 酥油花 199 / 湟中农民画 200 / “黄河磬王” 201 / “口细” 201 / 河湟花儿 201 /《拉仁布与吉门索》 203 / 无弋爰剑 204 / 秃发乌孤 204 / 何灌 205 / 唃厮啰 205 / 宗喀巴 206 /喜饶嘉措 206 / 十世班禅 207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a 读完这本书啦,好喜欢啊。 整本读下来,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好有趣,知识点挺多的。我去过这本书里提及的一些地方,那时候只知道风景很漂亮,并不知道这些风景是怎样来的。看了这本书以后才明白原来大自然的这些美丽景色是经过地质运动和风、水等的作用才形成的。比如峡谷是一条河固执地冲刷山体,过了好久好久,就把山切开形成了峡谷。而宽敞平坦的河谷,则是由河流带来的泥沙一点一点堆积在一起形成的。想到这里,不由得觉得人在大自然面前很渺小,也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还是说回这本书。书里面的内容按自然、经济、历史、文化分四章,分别讲了山、河流、动植物、特产、文物、遗址、习俗和节庆等。正文里穿插了很多图片。我很喜欢书里面的图片。以前地理学得不太好,觉得很多东西都很抽象,书里的这些图片和正文的内容呼应,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开篇的地貌图和里面的大图给我的印象比较深。从地貌图上可以看到这个地区的山脉、河流的走向,让人一下子就对这个地区的地形有了立体的认识。说起来,还是**次看到书里面用这样的图呢,觉得做得不错。里面的大图也挺精彩,既美观又有知识性。比如坎布拉丹霞那张图,上方是红色山崖,下面是碧绿的植物,对比鲜明,给人的视觉冲击比较强。旁边还有小图展示山的不同样子:尖峰、陡崖、粗壮的山体等。这一大组图画面很漂亮,内容挺丰富,更难得的是图注还通过对这一地区气候的介绍,说明干旱的气候下风的作用对山体形态的影响,读完真是大开眼界。我也挺喜欢日月山的图片:山脉在两边,中间是河谷,山坡和河谷里都是绿油油的田野,整片土地充满富饶的气息,与印象中的西北差异极大。看了下图片的图注,才知道原来是因为黄河和湟水给这里提供了水和肥沃的土。看完这个自然地理章,感觉长了不少见识。 后面的几章里我*喜欢书的是文化地理这章。它介绍了土家族婚礼、社火的各种表演、河湟皮影、塔尔寺的酥油花、土族的“花儿会”,还配了很多图片,很有趣。如果能多加上一些藏族传统习俗和节日的图片就更好啦。 总体感觉这本书既是科普书和百科全书,又有旅游指南的作用。不错不错,以后有机会要带上这本书去那个地方看看。 b 这一系列的书有好多本,我挑了这本《河湟谷地》,读完感觉挺有意思。 上学的时候我总觉得那些地理知识干巴巴的,既难理解又难记。这本书里面虽然涉及到那些地质演变还有各种地理景观形成的原因,但是作者写得比较通俗易懂,还配了好多漂亮的图片,读起来觉得很有趣,一点也不枯燥。往后面翻,有几章介绍这些地方的经济、历史和文化,总体来说介绍得还是挺全面滴。我很喜欢文化章,里面写了很多有趣的习俗和节日,如果图片更多一些就好啦。 c 听说过山脉与山脉“牵手”,**次听说高原与高原“邂逅”,《河湟谷地》一书正是讲述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邂逅与碰撞的结果。整个谷地处于两大高原的交会地带,因为由黄河谷地和湟水谷地组成,所以合称河湟谷地。作为春风*后的“归宿”,这里气候条件优越,植被生长旺盛,盆地、宽谷成为人类较早开发的农垦区,至今仍是西北干旱边缘区*耀眼的一颗“绿宝石”。 从书中大量的摄影图片,可以*直观感受到一个事实:这里不仅山美、草美,水更美!串珠状河谷中,流水淙淙,草木茂密,沿黄河与湟水形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翡翠谷”,在与“荒漠”“高寒”“干旱”等标签挂钩的青海境内实为罕见。就连众多周知的“一碗水半碗沙”的黄河,流经此地时因流速平缓,无大波大浪,沿岸植被覆盖率较高,起到了良好的防风固沙作用,故而河水变得清澈碧蓝,颇有江南风光。 由于地理区位的独特性,这里的文化也带有中原文明和西北边地文明相互交织的鲜明烙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在此碰撞与交融,先后有马家窑人、齐家人、卡约人、辛店人、羌人、汉人、鲜卑人、吐谷浑人、吐蕃人、党项人、蒙古人、回人、撒拉人、藏人等古人类及族群以此为繁衍生息的家园。他们或彼此划界、多族并存,或争雄逐鹿、轮番掌权,使河湟谷地成为一个既纷争不断又融合不止的历史大舞台。 千百年来,各族也演绎出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如:河湟社火是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或高亢嘹亮或柔婉缠绵的民歌“花儿”,是汉族、土族、回族、撒拉族之间共同的心灵语言;土族惊险欢快的“轮子秋”运动、肃穆神秘的酬神祭祀活动“波波会”、世界上*长的狂欢节“纳顿节”、热情好客的“三杯酒”文化,无不突显了河湟谷地独特水土孕育出来的豁达豪放的民族性格。 d 读毕《河湟谷地》,一股强烈的情感驱使我写下了这篇书评。 之所以会入手这本书,是出于旅游的需要。一开始,我就被它的封面吸引住了,在高山之下,展布着一片绿油油的草原,草原之上点缀着一些房屋。好美丽!一页一页翻过这本书,异彩纷呈的图片依次呈现在我眼前,让我的心神随之荡漾,也令我对青海这个地方更加充满憧憬与期待! 非常庆幸能够在前往青海之前阅读这本书,因为它完全颠覆了我对旅游的认识。一般来说,旅游之前我们都会准备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了解一下当地的旅游景点和交通路线,但对那些山山水水和人文活动却关注得不够多,准确来说是了解得不够深入。读完《河湟谷地》后,我的内心是激动的,因为这本书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告诉了我很多“为什么”,比如,河湟谷地为什么会有谷地、盆地、峡谷、湿地和丹霞地貌,为什么被称为“西北天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物产和经济活动,“喇家遗址”“马场垣遗址”的发现说明了什么,这里为何兼有中原文明和西北边地文明……简直让我大开眼界! 与一般的旅游书籍不同,这本书的编排比较特别,首先以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历史地理和文化地理四个标题作为大的框架,然后每个标题之下是更小的标题。浏览一下这些标题,就大概可以知道这本书讲了些什么。还有,如果把它当成词典一样的工具书使用,那是极好的,比如想了解一下“青唐城商业”“唐蕃石堡城之战”“撒拉族”,就可以从目录中找到相应的页数。要是旅游的时候带上它翻看翻看,还挺方便的。 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让旅游更有价值!现在,我的旅途装备中加上了这本书,相信它会让我更加享受旅途的愉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