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5532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3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010155326 ; 978-7-01-015532-6

本书特色

李晓林编*的《审美形而上学研究》从“审美形 而上学”的问题域切入西方美学史,梳理西方美学史 将“美”、“艺术”与“形而上学”相关联的倾向, 指出现代美学的“审美”转向。以往学界对于古希腊 至19世纪的形上美学研究较多,其学术定位几无异议 ;却往往否定20世纪西方美学的形而上倾向,甚至认 为当今美学研究应该拒斥形而上学。本书另辟蹊径, 侧重于对20世纪西方美学的探讨,并非以“审美形而 上学”涵盖整个现代美学的全貌,而是指出在当今美 学领域尚有这样一脉流传,特别对杜夫海纳等为代表 的现象学美学、海德格尔存在论美学和伽达默尔解释 学美学的形而上倾向进行了剖析。本书不是对现代美 学“审美形而上学”一脉的详尽谱系学研究,而是立 足于后现代视域反观审美形而上学的意义及其可能性 。

内容简介

本书从审美的形上学研究切入西方美学史的探索,梳理了西方美学史上将“美”、“艺术”与“形而上学”相关联的脉络,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部分内容是概念辨析,剖析“形而上学”、“形上美学”、“美的形而上学”、“艺术形而上学”和“审美形而上学”的原初内涵及流变。第二部分内容是对传统形上美学的梳理,将以“美”和“艺术”概念为切入点,系统梳理西方美学史上从柏拉图的“美的理念”、普罗提诺的“原初之美”、中世纪美学的“美作为上帝之名”、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到德国浪漫派“美、艺术与宇宙本体”的发展线索,并对其进行理论阐释和评价。第三部分内容是对唯意志论美学的考察,认为其处在传统美学向现代美学的转折点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和作用。第四部分内容是对20世纪美学审美形而上学倾向的考察,包括以杜夫海纳为发展顶峰的现象学美学、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认为这是一条将美和艺术与形而上学再次联系起来的轨迹,也是对传统形上美学的呼应。本书以西方美学史上对艺术和美的形而上视角为考察对象,将启迪消费社会的现代人,重新建立与自然、自我、社会的和谐关系,是一本具有相当学术水准的著作。

目录

导言**章  概念辨析  **节  形而上学  第二节  形上美学  第三节  美的形而上学  第四节  艺术形而上学  第五节  审美形而上学第二章  形上美学的历史流变  **节  柏拉图:“美本身”  第二节  普罗提诺:“原初之美”  第三节  中世纪美学:美作为上帝之名  第四节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第五节  浪漫主义美学:美、艺术与无限第三章  作为转折点的唯意志论美学  **节  叔本华:“美的形而上学”  第二节  尼采:“审美形而上学”  第三节  艺术作为解脱与救赎:从叔本华到尼采第四章  审美形而上学建构之一:现象学美学  **节  胡塞尔现象学哲学对现象学美学的影响  第二节  盖格尔的艺术形而上学建构  第三节  英加登论艺术的“形而上学质”  第四节  杜夫海纳论艺术“形而上的前景”第五章  审美形而上学建构之二:海德格尔存在论美学  **节  存在:重建形而上学  第二节  艺术:存在追问的途径之一  第三节  语言:存在追问的途径之二  第四节  物之为物:存在追问的途径之三第六章  审美形而上学建构之三: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  **节  “审美无区分”:对主观主义美学的批判  第二节  艺术:“存在的扩展”  第三节  美:“自身显现”  第四节  共在:艺术的人类学基础余论  后现代视域中的审美形而上学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晓林,1968年生,山东金乡人,现为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现代文论和美学。2001年于山东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在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所做访问学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审美主义:从尼采到福柯》(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个人完美与人类团结:罗蒂“诗性文化”的双重维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