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研究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1617053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4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516170533 ; 978-7-5161-7053-3
本书特色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研究》坚持理论与现实相统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从分析网络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理论入手,紧密结合网络传播的特征和功能,注重对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主体、传播受众、传播效果进行调查与研究,了解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再对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与形式、原则与机制、传播模式、有效途径、经验启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系统地探讨,从而为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借鉴与参考,以确保马克思主义在网络传播视域下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维护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
内容简介
本书坚持理论与现实相统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从分析网络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理论入手,紧密结合网络传播的特征和功能,注重对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主体、传播受众、传播效果进行调查与研究,了解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再对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与形式、原则与机制、传播模式、有效途径、经验启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系统地探讨,从而为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借鉴与参考,以确保马克思主义在网络传播视域下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维护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
目录
一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 目前的研究现状与评析
(一)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机遇研究
(二)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研究
(三)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
(四)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评析
三 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四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网络调研法导论
一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 目前的研究现状与评析
(一)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机遇研究
(二)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研究
(三)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
(四)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评析
三 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四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网络调研法
(四)案例分析法
(五)跨学科综合研究法
五 研究思路和框架
**章 网络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概述
一 网络传播的特征与优势
(一)信息容量的无限性
(二)传播反应的即时性
(三)媒体功能的融合性
(四)传受双向的互动性
(五)发布主体的开放性
(六)休闲文化的创新性
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涵义及其界定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
三 网络传播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命题的解读
(二)网络传播引发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生态的变革
(三)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优势
第二章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调研
一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调研的总体概况
(一)调研的基本方法
(二)调研的样本特征分析
二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分析
(一)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现状分析
(二)对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分析
三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效探索
(一)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团队
(二)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群众地位
(三)统筹传播优势,实现媒介融合
(四)丰富理论内容,提高网民兴趣
(五)优化传播形式,满足大众需要
(六)注重现实需要,重塑理论形象
(七)运用数据分析,把握宣传动态
(八)加强统一管理,构建新型机制
(九)科学监测舆情,强化舆论引导
第三章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与形式
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的丰富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的丰富和发展
(三)网络传播助力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与形式
二 网络传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与形式的新要求
(一)网络传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的传播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网络传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的基础条件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网络传播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更具说服力
(四)网络传播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更具吸引力
三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与形式的新发展
(一)网络传播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提供了崭新的舞台
(二)网络传播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拓宽了发展的视野
第四章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则与机制
一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则
(一)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
(二)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原则
二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制
(一)目标、动力机制
(二)教育、学习机制
(三)政策、管理机制
(四)考核、评估机制
第五章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模式构建
一 以传播者精英化为取向的模式
(一)全面提高传播者的综合素质
(二)重点提升传播者的传播素养
(三)不断加强传播者的科学管理
二 以传播介质多样化为取向的模式
(一)基于网络话语平台的引领型传播模式
(二)基于网络对话平台的交流型传播模式
(三)基于网络实践平台的信息型传播模式
三 以传播信息亲民化为取向的模式
(一)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环境分析
(二)网络时代的受众特点分析
(三)利用互联网,让马克思主义走进群众
第六章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探索
一 设置网络传播议程
(一)网络传播视域下的议程设置及其特征
(二)设置网络传播议程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作用
(三)网络传播议程的设置
二 提升网络主体素质
(一)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的基本构成
(二)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素质的提升
三 优化网络传播环境
(一)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环境及其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环境存在的主要困境
(三)网络传播环境的优化
四 改进网络传播教育方式
(一)改进网络传播教育方式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作用
(二)网络传播教育的具体方式
(三)网络传播教育方式的改进
第七章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启示
一 宣传引导,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路径意识
(一)注重理论指导作用,强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传播路径意识
(二)体现实践强化作用,培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传播路径意识
(三)发挥政策推动作用,发展网络传播路径意识
二 改革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传播阵地
(一)建设主题网站,占领传播主阵地
(二)运用主流微博,拓展传播新渠道
(三)开通专家博客,拓展传播新平台
(四)设立专业论坛,开辟传播辩论场
(五)利用网络视频,实现形式多元化
三 活力精干,打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业网络队伍
(一)聘请专家团队,精炼传播内容
(二)引进技术骨干,搭建传播平台
(三)培养多元人才,丰富传播形式
四 新旧融合,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互动配合机制
(一)网络媒体及时更新,体现大众化网络传播效率
(二)传统媒体深入基层,完善大众化传播全面覆盖
(三)传统网络相互渗透,促进大众化传播互动配合
附录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调查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信息
作者简介
郑洁,1974年生,四川泸州人,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者,重庆市第二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社会科学普及专家。长期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
波斯帝国王位争夺战回忆录
¥23.8¥68.0 -
陌生人的需要
¥17.1¥45.0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2.3¥35.0 -
毛泽东选集(普及本)(全四册)
¥60.8¥81.0 -
(平装)二战战史
¥14.0¥45.0 -
中国历代创业帝王
¥6.8¥25.0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
¥73.1¥97.5 -
中国政治二千年
¥9.6¥20.0 -
一臂之间-美国总统保镖回忆录
¥16.8¥48.0 -
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一百八十天
¥11.2¥32.0 -
思想与社会
¥11.9¥27.0 -
行省制度研究
¥11.7¥30.0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9.9¥49.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一卷
¥15.7¥49.0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9.9¥23.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四卷
¥15.7¥49.0 -
秘密访问-中美关系破冰亲历
¥10.6¥28.0 -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11.7¥18.0 -
白人的工资 : 种族与美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22.8¥65.0 -
列宁全集·第八卷
¥6.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