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0997803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340
  • 出版时间:2015-08-01
  • 条形码:9787560997803 ; 978-7-5609-9780-3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教材。为突出和体现“工学结合”的新理念,本书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两门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有机融合,在知识结构上简化基础理论,侧重知识应用,强调职业能力培养的“实用与够用”原则。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为总论部分, 重点阐述病理解剖学与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下篇为各论部分, 主要选择循环、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等常见疾病的病理学变化, 为后续教学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目录

绪论/1 上篇总论 **章疾病概论/7 **节健康与疾病的概念/7 第二节病因学概论/8 第三节发病学/10 第四节疾病的经过与转归/12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5 **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16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19 第三节损伤的修复/30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0 **节充血/40 第二节出血/43 第三节血栓形成/45 第四节栓塞/49 第五节梗死/52 第四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56 **节水、钠代谢紊乱/56 第二节钾代谢紊乱/65 第五章酸碱平衡紊乱/71 **节酸碱平衡调节/71 第二节单纯酸碱平衡紊乱/75 第三节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81 第六章炎症/84 **节炎症的概述/84 第二节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85 第三节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及全身反应/94 第四节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96 第五节炎症的结局/102 第七章缺氧/105 **节常用的血氧指标/105 第二节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107 第三节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110 第四节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113 第八章发热/115 **节发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116 第二节发热的分期/119 第三节发热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120 第四节发热的临床意义与防治原则/121 目录··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2版)··第九章休克/124 **节休克的病因和分类/124 第二节休克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127 第三节休克时机体各主要器官的功能变化/133 第四节休克的防治原则/135 第十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38 **节DIC的常见原因和发病机制/138 第二节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141 第三节DIC的分期和类型/142 第四节DIC的功能与代谢变化/143 第五节DIC防治原则/145 第十一章肿瘤/147 **节肿瘤的概念与形态/147 第二节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149 第三节肿瘤的生长和扩散/152 第四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157 第五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158 第六节肿瘤的命名和分类/159 第七节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161 第八节常见肿瘤举例/164 第九节肿瘤病因学和发病学/170 第十节肿瘤的防治原则/173 下篇各论 第十二章心血管系统疾病/179 **节动脉粥样硬化/179 第二节高血压病/187 第三节风湿病/191 第四节心功能衰竭/194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疾病/203 **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3 第二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09 第三节肺炎/210 第四节肺尘埃沉着症/216 第五节呼吸衰竭/219 第十四章消化系统疾病/226 **节溃疡病/226 第二节病毒性肝炎/231 第三节肝硬化/237 第四节肝功能衰竭/242 第十五章泌尿系统疾病/250 **节肾小球肾炎/250 第二节肾盂肾炎/263 第三节肾功能衰竭/265 第十六章女性生殖系统和性传播疾病/273 **节子宫疾病/273 第二节妊娠滋养层细胞疾病/277 第三节卵巢肿瘤/278 第四节乳腺癌/281 第五节性传播疾病/283 第十七章内分泌系统疾病/289 **节甲状腺疾病/289 第二节胰岛疾病/298 第十八章传染病及寄生虫病/302 **节结核病/302 第二节细菌性痢疾/308 第三节伤寒/310 第四节血吸虫病/312 中英文名词对照/316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