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名人传记:达尔文---进化论奠基人

中外名人传记:达尔文---进化论奠基人

1星价 ¥6.5 (5.2折)
2星价¥6.5 定价¥12.5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613763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76
  • 出版时间:2015-07-01
  • 条形码:9787546137636 ; 978-7-5461-3763-6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7-14岁   1.成功不可复制,但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2.伟大的人不是生来就伟大的,深入了解伟人,*好的方式是了解他的成长过程;  3.追寻名人成功足迹,收获经验和智慧,激励勇气和斗志

内容简介

  历经几千年,有些人物就像盏盏明灯,照亮着一代代人的成长道路,指引人们走向成功。了解这些人、这些事,对于青少年做人、做事、做文章,都有很大的好处。对于弘扬爱国精神,传播中华文明,普及历史知识,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文化素质都会起很好的作用。  为了让少年儿童喜欢读、读得懂,编者和作者依照历史记载,采取了普通话口语讲故事的形式,用几个或者十几个*能够体现人物特点的小故事,把人物的生平事迹讲述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故事,既真实可信,又有声有色,读起来也不费劲儿。文字浅显,故事突出,是老少咸宜的读物。

目录

**章 少年时代 童年印象 并非天才少年 学医障碍 兴趣问题第二章 环球之旅 好事多磨 忧喜交加 丰富多彩的旅行生活 巴西内陆之旅 发现化石 草原之行 驶向太平洋 翻越安第斯山脉 颠覆性问题 *后的旅程第三章 成家立业 回到故土 初露峥嵘 美满姻缘 迁居唐恩第四章 创立进化论 颠覆信仰 理论成型 《物种起源》 保卫真理之战 永不停步
展开全部

节选

  童年印象  在距离伦敦220公里的地方,塞文河转了个急弯,河湾的直径有几公里,把一座小山围成了一个半岛,英国的古城什鲁斯伯里就是在这里发展起来的。在什鲁斯伯里*北端的塞文河畔,有一座两层楼的红砖房,这座房子就是伟大的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的诞生之地。  达尔文的父亲罗伯特·达尔文出生于1766年5月30日,他少年时在荷兰莱顿大学学医,19岁就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1787年,21岁的罗伯特·达尔文独自一人来到什鲁斯伯里,当了一名医生。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对所有病人无论贫富都一视同仁地精心诊治,很快就在这座小城有了名气。第二年,罗伯特已经成了城中备受尊敬的名医,并获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达尔文的母亲苏珊娜·伊丽莎白·韦奇伍德是英国著名陶瓷技师乔赛亚·韦奇伍德的大女儿。乔赛亚继承了家族的陶瓷产业后,悉心研究陶瓷工艺,烧制出了在英国前所未见的精美瓷器,深受英国王室和贵族的喜爱。乔治三世的王后夏洛特为此还专门接见了乔赛亚,以嘉奖他的出色技艺。罗伯特的父亲伊拉兹马斯和乔赛亚是老朋友,两人都是皇家学会会员,关系亲密。因此,罗伯特和比他小一岁的苏珊娜从少年时就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两人长大后,年少时的纯洁友情变成了炽热的爱情。但是由于两家信奉的宗教不同,乔赛亚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不同教派的男子,因此竭力反对他们成婚。可是,这一对年轻的恋人彼此忠贞不渝,早已无法割舍对方,所以两人直到年过三十,都没有成婚。1795年,苏珊娜的父亲乔赛亚去世后,罗伯特和苏珊娜多年的苦恋才修成正果。两人于1796年举行了婚礼,有情人终成眷属。  罗伯特和苏珊娜结婚后,于1800年在塞文河畔修建了一幢两层楼的红砖房。这栋房子既是他们甜蜜的爱巢,也是罗伯特行医的诊所。楼房的所在地叫“蒙特”,因此这座房子被称为“蒙特宅”。楼房的两侧有几间平房,是候诊室、花房、储藏室、马车库和工人的宿舍。楼房旁边还有一个罗伯特夫妇亲自开辟的花园,里面种满了各种果木花卉。这幢房屋背北朝南,雄踞于全城的*高点,从这里不仅可以凭窗俯视塞文河上的片片白帆,还能看见远处青青的牧场和连绵起伏的群山。  达尔文于1809年2月12日出生,他是家中的第五个孩子,前面已经有了三个姐姐玛丽安娜、卡罗琳、苏珊和一个哥哥伊拉兹马斯(与祖父同名)。达尔文一岁多时,妈妈又给他添了个小妹妹凯瑟琳。  罗伯特夫妻悉心经营着这个幸福的小家庭。苏珊娜不仅将全家人的生活安排得舒适而甜蜜,而且全心全意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然而对于她柔弱的身体来说,操持一大家子人的生活实在太过辛苦,她的健康状况似乎越来越糟了。尽管罗伯特医生百般呵护妻子,但苏珊娜还是在1817年10月3日撇下心爱的丈夫和儿女,撒手人寰。当时达尔文才八岁,正如他自己所说:“除了妈妈临终时睡的床、黑丝绒长衣和结构奇特的针线桌之外,我几乎记不起关于她的任何事情了。”  失去了心爱的妻子,罗伯特悲痛欲绝,但是他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因为家中还有六个子女需要自己照顾和教养。达尔文对父亲的记忆非常深刻。在他的印象中,父亲罗伯特不仅医术高明,而且是一位正直诚恳、乐于助人、宽厚仁慈的君子。罗伯特总是尽己所能地帮助别人。有一次,什鲁斯伯里城的白先生事业出现了危机,他的工厂面临着破产,全家人将陷入衣食无着的困境,他便请求罗伯特医生借给他一万英镑。当时罗伯特并不太富裕,一万英镑实在不啻于一笔巨款,而且白先生根本无法提供任何有法律效力的抵押,只能写下一张日后一定偿还的借据。罗伯特不忍心看到白先生一家遭受破产的不幸,便倾其所有地筹足这笔巨款,借给了白先生。白先生对他感恩戴德,渡过难关后立即归还了这笔钱。  曾经有个爱尔兰人在什鲁斯伯里丢失了钱包,他找罗伯特医生借了二十英镑,答应回家后即刻寄来汇票。罗伯特毫不迟疑地把钱借给了他。不久,爱尔兰人果然寄来了一封信,在信中诚挚地感激罗伯特的仗义之举,可是信中并没有他承诺寄来的汇票。大家都认定这个爱尔兰人不守诺言,但罗伯特相信他不是这样的人。果然,那人的第二封信随即就到了,信中有一张汇单,他还再三道歉说,他太粗心了,寄出信才发现汇单还留在桌上。  罗伯特不仅心地宽厚,为人正直,而且洞察力极其敏锐。  有一次,罗伯特从一位病人口中得知,一位富有的教士来到了这座小城,这位教士慷慨地答应满足人们向他提出的各种要求,人人都争相与他结交。罗伯特觉得很好奇,就去拜访了那位教士。教士一见到罗伯特就宣称自己如何富有、高尚,并问罗伯特有什么要求。罗伯特觉得这位教士并不是个可靠的人,因为一个真正诚实而富有的人是不会刻意夸耀自己的美德和财富的。罗伯特回家后叮嘱几个孩子不要同这个教士来往。孩子们疑惑地问:“城里的人都争相邀请他去做客,为什么我们不能跟他来往呢?”罗伯特坚决地说:“不管别人怎么样,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和他结交,因为他可能是个骗子。”果然,几个月后,这位教士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了什鲁斯伯里,还骗走了不少人的钱财。  父亲对达尔文的影响是巨大的,达尔文常说他父亲是“人们当中*聪明的人”。罗伯特高明的医术和高尚的品德令他深受人们的尊敬和信赖。很多病人不只来找他看病,还向他倾诉生活上的痛苦和烦难。那时,有一些前来就医的妇女总是哭哭啼啼,罗伯特医生总能对她们的痛苦感同身受,并认真听她们倾诉,尽力安慰她们。但他发现,越是请她们不要哭,她们就哭得越厉害。因此,后来他就鼓励她们哭,让她们把痛苦发泄出来。果然,那些妇女尽情地大哭一场之后,就会感觉如释重负,平静下来接受医生的诊断。  罗伯特·达尔文自从1787年来到什鲁斯伯里之后,在这里行医61年,为无数市民解除了痛苦。1848年11月13日,这位德高望重、救死扶伤的医生与世长辞了。什鲁斯伯里市民为了纪念他,将从他家通往市区的街道改名为达尔文街。父亲的言行和品德对达尔文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尔文说:“我从父亲那里,并没有获得很多理性上的知识,但是他却起了道德上的模范作用。”  达尔文对父亲的感情极深,在晚年时还能清楚地回忆起父亲生前的许多生活琐事。父亲去世后,因为达尔文兄弟姐妹都有自己的家,所以蒙特宅就转让给了他人。达尔文晚年时,曾在女儿的陪同下重访什鲁斯伯里。那时的蒙特宅已经物是人非了,但是那些熟悉的景致和旧物都勾起了他对父亲的美好回忆。遗憾的是,他没能走进父亲的花房看一看。达尔文离开时悲怆地说:“如果我能在那个玻璃花房中单独待上五分钟,我知道我能清楚地看到父亲坐在他那个轮椅中,就好像是他在我面前一样。”  并非天才少年  达尔文小时候并没有显示出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并不是一位“天才少年”。儿时的达尔文贪玩而淘气,像所有同年龄的男孩那样,经常上树掏鸟蛋,在草丛里钻来钻去地捉虫子,下河捕鱼捞虾,有时还自作聪明地把自家果树的果子摘下来藏在草丛里,回家谎报果园的水果被人偷了。但是他这点小把戏怎么能瞒得过父亲敏锐的眼睛。罗伯特从不凶狠地批评他撒谎,而是因势利导地从小事中教育达尔文要诚实正直。  母亲去世那年,八岁的达尔文和妹妹凯瑟琳被送到凯斯先生主持的日校读小学。由于父亲工作很忙,能干的二姐卡罗琳便自告奋勇地照管起达尔文和凯瑟琳的学习。顽皮的达尔文对学习并没有妹妹凯萨琳那么热心,因此功课比妹妹差得多。卡罗琳不得不经常把达尔文叫到自己的房间里,恩威并施地帮他预习、复习功课,但她还是经常担心他的考试能否及格。卡罗琳还总想要纠正达尔文的脾气,*初达尔文还肯听教,可是次数多了,达尔文就觉得她太过于热心了,反倒产生了逆反心理。  达尔文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每当我要跨进她的房间时,就不禁在心中盘算,她又要来数说我的什么错处呢?因此,我反而横下一条心,采取满不在乎的顽抗态度,随便二姐怎么说,都只当耳旁风。”  达尔文虽然在学习上不甚上心,却有别的方面的兴趣。在学校上课时,他*喜欢的是自然常识课,并且将这种兴趣发展到了生活中。他一有空就到塞文河的沙滩上去收集卵石和美丽的贝壳,有时到附近的小山上去寻找矿石,或者在花园里观察花草树木。他总是想方设法弄清楚各种植物的名称,一动不动地趴在草丛里看那些小虫子的活动。后来他收集的嗜好一发不可收拾,各种印章、钱币、火漆信封、邮票和不同式样的印纸都成了他的收藏品。  达尔文的另一个嗜好是长时间地独自散步。散步时他的小脑瓜不停地转动着,思考着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有一次他在什鲁斯伯里的旧城堡旁的一条小道上散步时,想问题想得出了神,结果一脚踏空,从七、八英尺高的地方失足跌了下去。他还喜欢钓鱼,常常一连几个小时在河边守着钓鱼竿一动不动。这个男孩在童年时代就有一颗仁厚之心,这当然是因为受到了父亲言行的熏陶和善良的姐妹们的影响。他不忍看到人们遭受痛苦,甚至对动物也极富爱心。他在收集鸟蛋时,在每个鸟窝里只拿走一个鸟蛋,从不多拿一个。只有一次例外,他把一个鸟巢中的鸟蛋全都取走了,目的是想恫吓那只鸟。  在收集昆虫时,他总是不忍心用大头针把那些蝴蝶、甲虫、飞蛾和斑蝥钉死,就去问二姐卡罗琳怎么办。卡罗琳便教他只收集那些死了的昆虫,就不用残忍地杀死它们,看它们垂死挣扎。找死昆虫比找活的要难得多,但是达尔文却毫不介意,因为这样他的良心好过多了。直到后来,达尔文为了科学研究必须捕捉昆虫的时候,他也总是用月桂树和夹竹桃叶的汁液对昆虫进行“麻醉”,让它们不受折磨地死去。  有一次,达尔文正在花园里玩自己的宝贝——乔赛亚舅舅送给他的古钱、大表姐送给他的奥国马克和保姆南茜送给他的一个奇形怪状的纽扣。这时有只小狗向他直奔过来,他以为小狗想要抢他的宝贝,情急之下对着小狗的屁股踢了一脚。小狗叫唤了一声,落荒而逃,可是达尔文却呆呆地望着小狗逃走的方向,心里对自己的“暴行”后悔不迭,连那些宝贝也没有心思再看了。这件事一直令达尔文的良心深感不安,以至于直到晚年时他还清楚地记得“那次犯罪”的准确地点。就拿钓鱼这件事来说,孩子们都喜欢用活蚯蚓做鱼饵,因为扭来摆去的活蚯蚓能把鱼儿逗引上钩。但是达尔文觉得把一条活生生的蚯蚓挂在鱼钩上实在是太残忍了。他听人说可以用盐水杀死蚯蚓,于是就先把蚯蚓浸在盐水里,等它死了再用。  达尔文在凯斯日校只上了一年学,到1818年夏天时父亲就把他送到了布特勒中学就读,哥哥伊拉兹马斯也在这所学校上学。  布特勒中学是一所旧式寄宿学校,达尔文兄弟俩一起在学校住读。校长布特勒博士毕业于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是利奇菲尔德大教堂的神父,与达尔文的父亲是朋友。他被任命为这所中学的校长后,制定了严格的校规以加强古典教育课程。学校进行的是一种严格的古典教学,特别重视写作诗歌,主要教授古代语言文学、拉丁文、希腊文,除此之外还有古代史、地理和圣经的故事这些课程。达尔文在布特勒中学念了七年书,但他对这所学校的古典教育方式毫无好感。对他来说,学校的课程实在是太单调、太枯燥了,每天都要在教堂里做祷告,学古文,并且还要背诵。达尔文通过死记硬背也能完成背诵要求,但是两天以后就把背会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了。地理和历史课较少,教师讲授得非常简要,也无法从中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那时,唯一带给达尔文乐趣的只有荷马、弗吉尔、贺拉斯的诗篇。他总是在做祷告时念诵他们的诗。他尤其喜欢贺拉斯的诗,直到晚年还记得那时背诵过的那些希腊颂诗。  达尔文虽然在学校寄宿,可是学校离家还不到一英里,所以他常常在每天两次点名之间的那段空当里跑回家去,因为他在家里可以尽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且他总是非要在家里待到*后一分钟,才一路跑回学校去。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