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法批评史
读者评分
4分

中国书法批评史

1星价 ¥42.8 (6.2折)
2星价¥42.8 定价¥6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207372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42
  • 出版时间:2016-03-01
  • 条形码:9787102073729 ; 978-7-102-07372-9

本书特色

拙著即将付梓,掩卷回顾,从起稿到现在,拖沓近十五个春秋,其中不免有一些周折和感想。依我个人的初衷,这个稿本还没有到要印行的时候,因为每年授课都会发现旧稿中的一些问题,对各个时期的书法思想也会有一些新的理解,理想的状况是把它作为讲义持续不断地加以修订。 当然,这种昨日之非、今日之是的念头也自知是个怪圈。去年得一机缘,此稿本被列入出版日程,思量之后还是决计应命,原因在于旧稿各本颇传于本校就读的多届同学,其中错讹难以一一纠正,应该乘此机会,将已发现的各种不足尽量完善,遂尽半年之力作了一次全面的修改,也算是此项工作的一个小结。 治书法理论通史之难,在于材料多为人们所熟悉,一家有一家之视点与心得,求其美备,不亦难乎!对于治史,前人要求史学、史才、史识具备,我做这项工作,并非觉得自己有这些能力,而是工作的需要所致。 就我自己来说,当初涉足书法,完全是一种兴趣。为了写好字也会相应去读一些前人关于书法的言论。通常的情形是选择性地看那些自己喜欢的书家在想什么,有什么心得之言。随着涉猎的不断深入,了解的层面也会逐渐扩展,都是围绕自己的兴趣而为之。早年念中文本科时,曾读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他自况“好读书,不求甚解”,觉得这个方式颇适合我这类人。又看到启功先生《坚净居杂书》“有钱可买帖,有暇可看帖,有纸笔可临帖。欲撰文时,再看论书著作”之语,也欣然接受。现在想来,这些都是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去理解的。即便后来走上书法专业岗位,不能不作一些学术方面的探究,依然零打碎敲,不能专注。 自1999年博士毕业后,我留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任教,其中一项工作是教授硕士研究生“古代书法理论”课程。就古代书法理论思想的研究成果而言,其时现成的书法理论史、书法思想史、书法美学史等著述已有数种,直接拿来总会感到不踏实,料想讲授这门课程可能直到退休,还得做点事,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因是之故,我于2001年申请了“中国书法批评史”的课题,该课题两年后完成,并通过了结题验收。此后十多年中,修修补补,交稿之际,心存忐忑,由此想见前人著一稿,终身秘之箧笥的良苦用心。 如前所述,这本书是批评史课题与研究生课程讲授的一个结合。做课题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框架,包括核心议题及其连贯性、各个时段书法思想的主要特点及代表性理论家的选择等。当初做课题时,我的基本思路是做一部比较纯的书法艺术问题的历史,其他问题尽量不涉及。其二是做一部材料比较可靠的历史,相关的伪托之作尽可能剔除。研究生课程讲授既要有历史文化的全局意识及研究方法的介绍,又要对具体问题作深入浅出的解析。主观愿望是两者能兼顾,当然也可能因此而衍生相应的问题,前者为了保持理论框架的完整与论旨的一贯而于一些问题或有所忽视,后者则可能为了便于读者的理解而显得絮絮叨叨。所以,宏观框架及议题是否匹配历史的事实,选择的理论家及著述是否有代表性,阐释部分深浅的拿捏是否得当,诸如此类,都可能存在偏颇,还望大方君子有以教我。 中国书法思想的历史近两千年,涉及的篇目人物头绪很多,理想的境地是对每个时段都有专门的研究,一些代表性的名家思想尤当如此,但一人之力似乎很难克成。好在经过几十年的积累,诸多学者对于材料考证、思想特点都有深入的研究,对我做这个工作多有启发,本书也多有借鉴,在此深致谢忱! 此前已经出版的同类型著述已有多种,各有特色,拙著不敢奢望踵事增华,若能免于续貂之讥,也就心满意足了。 书中误失与不足,在所难免,还望读者指正。借用孙过庭之语,所谓“阙而未逮,请俟将来”。 作者谨序 二〇一五年三月六日 于北京西八里庄寓所

内容简介

“一部书法批评史就是一部追寻书法意义的历史。”甘中流先生《中国书法批评史》凝结作者十五年教学研究心得,以四十余万字篇幅引领读者回顾追寻之路,重新发现和省思书法的意义。 该著系统整理前人论书文献,将其按历史发展顺序分“东汉至唐”“宋”“元明”“清”“近代”五编进行论述。每编前有《导引》通览全貌,后列章节分条缕析,系统全面,重点突出,表述精当。在开篇《绪论》中作者提出“知材料、知概念、知体系、知旨归、知源流、知汇通”的批评史研究方法,并以此贯穿写作始终,使得《中国书法批评史》在材料的引述上力求严谨,在概念的解析上深入浅出,在框架的建构上追求完整,在文化的观照上亦不忘全局。另外,本书专辟《近代书法批评》一编,对张宗祥、王国维、宗白华、朱光潜诸家书法批评进行解读,提供了一种观点和视角,为同类著作所罕见者。

目录

绪论**编 东汉至唐朝书法批评导引:书法批评理论基本问题的展开与完美理想的建立**章 东汉、魏、晋时期的书法批评 **节 崔瑗《草书势》 第二节 赵壹《非草书》的书法观念 第三节 汉、魏、晋时期其他书势文献所反映的审美意识 第四节 汉、魏、西晋时期名家优劣讨论中的相关观念 第五节 王羲之的“精熟”与“书意” 第六节 王献之的新变意识第二章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批评 **节 羊欣的书法批评 第二节 虞稣的“古质”“今妍”说 第三节 王僧虔的批评观念 第四节 萧衍、陶弘景的书法批评 第五节 袁昂《古今书评》 第六节 庾肩吾《书品》 第七节 北朝书法批评简述第三章 初唐书法批评:“尽善尽美”标准的确立 **节 唐太宗的“尽善尽美”论 第二节 孙过庭《书谱》与古典完美的理想 第三节 李嗣真《书后品》第四章 张怀瓘的书学与盛唐浪漫精神 **节 张怀瓘及其书法论著 第二节 张怀瓘论书法艺术的性质及价值 第三节 张怀瓘论“意象” 第四节 张怀瓘论“神彩”“风神” 第五节 张怀瓘的批评标准及系统 第六节 张怀瓘论“不师古法”与“师法自然”第五章 唐朝中期其他各家的书法思想 **节 张旭、颜真卿、怀素对书法美的探求 第二节 唐朝中期诗人的书法理想 第三节 李阳冰、蔡希综对意象的关注 第四节 窦后臮《述书赋》及窦蒙《述书赋注》 第五节 徐浩、李华的书法理论第六章 唐朝后期的书法批评 **节 韩愈对书法中情感与物象表现的重视 第二节 刘禹锡、柳宗元的书法思想 第三节 晚唐僧侣及士人对狂逸的崇尚 第四节 关于“唐尚法”问题第二编 宋朝书法批评(附:金朝书法批评)导引:宋朝书法批评的文化基础及观念变化**章 北宋前期的书法批评 **节 北宋初期的书法观念 第二节 欧阳修的书法思想 第三节 蔡襄论书第二章 苏轼、黄庭坚与文人书法意韵的阐释 **节 关于苏轼与黄庭坚 第二节 苏轼的书“意”说 第三节 苏轼的书“理”论 第四节 苏轼“萧散简远”的审美趣味 第五节 苏轼论学养人格与书品及形式 第六节 黄庭坚的“韵”论 第七节 黄庭坚论“拙”与“质厚” 第八节 黄庭坚论创新第三章 北宋后期其他各家的书法批评 **节 朱长文《续书断》 第二节 米芾自然率真的书法理想 第三节 黄伯思等传统派书法观念 第四节 董迪《广川书跋》第四章 南宋与金朝的书法批评 **节 宋高宗《翰墨志》 第二节 朱熹等理学家的正统书法观念 第三节 姜夔《续书谱》 第四节 赵孟坚的书法批评 第五节 金朝书法批评第三编 元、明时期的书法批评导引:正统论的完成与性灵派的复兴**章 元朝书法批评的“尚古”与正统意识 **节 郝经的书法批评 第二节 赵孟頫、鲜于枢的书法批评 第三节 韩性论书法之“理” 第四节 袁桷、袁裒与虞集的书法批评 第五节 郑构《衍极》的正统书法观第二章 明朝前期与中期的书法批评 **节 明朝前期诸家的书法观念 第二节 祝允明的书法批评 第三节 杨慎、丰坊、何良俊的书法批评 第四节 王世贞的书法批评第三章 明朝后期的书法批评 **节 徐渭对书法艺术的阐释 第二节 项穆《书法雅言》与正统书学理念的系统化 第三节 董其昌对平淡自然的追求 第四节 赵宦光《寒山帚谈》的遵古避俗之论, 第五节 李日华的书法批评第四编 清朝的书法批评导引:复古为新与古典书学的总结**章 清朝前期的书法批评 **节 冯班、宋曹、姜宸英的书法批评 第二节 傅山的书法理想 第三节 笪重光《书筏》对书法形式美的认知 第四节 清初学者对汉隶的关注 第五节 石涛的艺术理想第二章 清朝中期的书法批评 **节 陈奕禧、何焯对北碑之美的欣赏 第二节 金农与郑板桥的求变意识 第三节 王文治、梁同书的书法观念 第四节 翁方纲以考据为本的书法观念 第五节 于令涝的“精神气骨”说第三章 清朝后期的书法批评 **节 阮元的“南北书派”说 第二节 包世臣的书学 第三节 何绍基的书法观念 第四节 曾国藩论阳刚、阴柔之美 第五节 赵之谦论书第四章 刘熙载对古典书学的辩证发明 **节 论书法的本质内涵 第二节 以儒、道为旨归的精神品格 第三节 书法审美层次与书品 第四节 论书法风格类型 第五节 论“本色”与“个性” 第六节 书法形式要求与“深”趣 第七节 论书法的创造第五章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与碑派理论的全面展开 **节 康有为与《广艺舟双楫》 第二节 求变与尊碑 第三节 “以唐为界”的论书准则 第四节 论南北朝碑刻书法之美 第五节 崇碑与审美观念的转变第五编 近代书法批评导引:西方艺术观念与近代书学**章 传统的全面批判 **节 张之屏与张宗祥的书法批评 第二节 邓以蛰、孙以悌的书法思想 第三节 刘咸炘《弄翰余沈》第二章 西方艺术观念影响下的近代书法批评 **节 王国维的“古雅”说与书法艺术的价值 第二节 梁启超的书法“四美”说 第三节 朱光潜、宗白华对书法美的解析 第四节 林语堂的书法观念余论: 书法批评概念类型及理论层次附录 附录一 蔡邕书法地位的变化与相关的历史问题 附录二 萧衍与《古今书人优劣评》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甘中流,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有《中国书法理论纲要》、《草书津梁》、《王羲之〈十七帖〉技法与创作图解》、《王羲之书派行书翰札导读》、《书法与中国文化》(合著)、《新编书法教程》(合著)、《甘中流草书成语字帖》、《甘中流书作》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