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之前听说这位名叫李零的作者把孔子写做“丧家狗”,引起了争议。但当时没读到那篇文章。我是从这套书认识李零,结论就是太喜欢他了! 真正意义上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装帧印刷什么的也没得说。虽然这一套算是本“字书”,不过里面几张彩色照片印得一点不含糊,色彩浓郁,轮廓清晰。 读这套书让人有很大的冲动是按着书中所说把中国这些地方都走一遍!
- ISBN:978710805557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100
- 出版时间:2016-06-01
- 条形码:9787108055576 ; 978-7-108-05557-6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 优质纸张,印制精美,书中包含多张彩色、黑白插图,图文并茂
★ 《茫茫禹迹》讲述中国大一统国家形成的历史进程,“禹迹”是古人对中国的起初表达,本书通过禹贡九州总论中国地理的全貌
★ 《周行天下》跟随古代“三大旅行家”孔子、秦始皇、汉武帝的足迹寻访古今变迁,孔子是宦游的代表,秦皇、汉武是巡狩的代表
★ 《大地文章》既是山川考察记,也是家乡考古学,中国人极重视“老家”,寻根问祖也要有从纸上到地上的功夫
★ 《思想地图》特别提到思想的重要性,“大一统”是古代的世界概念,中国叫“天下”,中国是一个文明漩涡,既有辐辏,也有辐射,雪球越滚越大,形成了“大一统”
著名学者李零历经十余年,在中国各地一边考察一边读书,探究古代历史,思考当下问题,推出专题论著集《我们的中国》。
全书分四编:一编“茫茫禹迹”,讲述中国大一统国家形成的历史进程。“禹迹”是古人对中国的起初表达,本书通过禹贡九州总论中国地理的全貌。第二编“周行天下”,跟随古代“三大旅行家”的足迹寻访古今变迁。头一位旅行家是孔子,第二是秦始皇,第三是汉武帝;孔子是宦游的代表,秦皇、汉武是巡狩的代表。第三编“大地文章”,既是山川考察记,也是家乡考古学。中国人极重视“老家”,寻根问祖也要有从纸上到地上的功夫。第四编“思想地图”,特别提到思想的重要性,“大一统”是古代的世界概念,中国叫“天下”。中国是一个文明漩涡,既有辐辏,也有辐射,雪球越滚越大,形成了“大一统”。
内容简介
中国是一个怎样的中国?
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历经多年遍访中国上古以来重要的城址、战场、祭祀遗迹等,在旅行日记和考察记的基础上,写作《我们的中国》。书中从禹贡九州,讲到周秦的两次大一统;从寻访孔子和秦始皇、汉武帝的足迹,到中国的山水形胜、岳镇海渎;还论述了20世纪中国革命的地理问题。
经由此书,中国自上古以来的人文和精神世界,有了一个大地上的维度。《我们的中国》是李零在《我们的经典》之后,又一部研究中国的巨制。
目录
节选
相关资料
近年来李零所做的学术工作,集中于研究中国各地的地上遗迹、地下文物,新的问题来自*新的考古发现或是对传世文献的全新解读,在一系列具体研究的背后,是他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他将多年来的论著、学术随笔、考察笔记结集成书,就是《我们的中国》。
从《我们的经典》到《我们的中国》
在写作《我们的中国》之前,李零用了近八年的时间,撰写了另一部大书《我们的经典》。他站在出土文献研究的前沿,为普通读者重新讲解《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和《周易》这四部名著。他说,这是现代人眼中“*能代表中国古代智慧的书”,也“比其他古书更能代表中国文化,更容易融入世界文化”。他写这套书,意在整理、普及优秀的传统典籍,反对泥古、崇古,他的译注和解读显得独树一帜,没有浓重的学究气,有我们这个时代的鲜明个性。《我们的经典》套装和单行本迄今销售超过了5万部,仍不断加印,尤其以讲解《周易》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影响*大。
《我们的经典》和《我们的中国》,有内在的关联。前者通过四部书,解说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后者则是从书斋走向了名山大川,面对一个更广阔、更现实的大地上的中国。
《我们的中国》分为四册,各有独立的书名。**册“茫茫禹迹”,讲述中国大一统国家形成的历史进程。“禹迹”是古人对中国的*初表达,这一册总论中国地理的全貌。第二册“周行天下”,跟随古代“三大旅行家”的足迹寻访古今变迁。这三大旅行家是李零所封,指孔子、秦始皇和汉武帝,孔子周游列国是“宦游”的代表,秦始皇、汉武帝劳民伤财的出行是“巡狩”的代表。第三册“大地文章”,既有山川考察记,也有“家乡考古学”。中国人*重视“老家”,书中以晋东南为例做寻根问祖的研究,可以看出从纸上到地上的考察功夫。第四册“思想地图”侧重于思想史。“大一统”是古代的世界概念,中国叫“天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漩涡,雪球越滚越大,形成了“大一统”。认识中国、理解中国,从宏观方面着眼,就要思考“大一统”的问题。
“两次大一统”塑造了中国
李零说道,中国作为文明漩涡,既有“中”对周边的吸引,也有周边对“中”的征服,随着周边不断地加入,与“中”融为一体——“中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考古学家们对早期中国的形成已有许多争鸣,不同的学者依据各自的研究和发现,有二里岗“中国”、二里头“中国”、龙山“中国”、庙底沟“中国”之说,问题越追越远,背景的背后还有背景,似乎难有定论。李零认为,“中国”概念的形成,关键是“两次大一统”,**次是西周封建,终结了三代,夏商周三分归一统;第二次是春秋战国纷争之后的秦汉大一统。
中国太大,内外矛盾丛生,自古已然。如何认识中国,对西方人、东方人都是一个难题。西周封建,文武之治,寄托了儒家的理想政治,基础是宗法制。李零说,从西周盛世转为东周衰世,关键在于血缘关系罩不住地缘关系,地缘关系大发展,家和国已经分离,必须有另外一套管法。秦取代周,秦始皇要树立三个方面的大一统:制度大一统、学术大一统、宗教大一统。制度大一统,秦朝很见成效,两千年来有目共睹;而学术和宗教方面的大一统要等到汉武帝时才得以完成,汉武帝是接着秦始皇的事业来做。到王莽时,汉武帝确定的祭祀制度又被废除,官方宗教和百姓信仰完全分开,所以从东汉以来,中国的局面一直是:有国家的大一统,但没有宗教的大一统。这与西方正好相反。
“大一统”是个几千年的大发明,也是几千年搬不动的大石头,体系严密,有利也有弊,中国人该如何面对?与大一统相对应,中国的民众自古就*有反抗精神,敢于挑战各种天经地义,皇帝、鬼神、礼法等等,*终全都沦为失败者。没有殷周、秦汉之际的变革,现在的中国就不会是这个面貌。
读书行路,思考当下
《我们的中国》书中宏观的思考,基于大量具体的研究。占全书篇幅*大的,是李零去各地考察的笔记,或结合笔记所写的文章,像汾阴后土祠、雍州、滹沱河、中国的山川祭祀等。他曾应山东电视台之邀,重走孔子走过的地方,行程6000公里,寻访了24个县市,回来后写成6万余字的《大地上的〈论语〉》。他还曾多次深入考察晋东南的上党地区,特别在老家武乡县一带,察看当地的文物、碑刻、古建,写了《上党,我的天堂》《上党从来天下脊》等六篇文章。他抓紧开会和外出的机会,有目的地看了许多的地方,像太行八陉(太行山的八个咽喉要道)、齐鲁的八主祠、五岳五镇四海四渎等等。他走了很多路,回来就写成笔记和文章,还要读更多的书。一边读书、一边走路,《我们的中国》大致是这样写成的。
不久前,李零先生在北大做了一场有关中国艺术中“瑞兽”形象的讲座,在交流阶段,一位资深的媒体人谈道,“以前读李先生的书,《花间一壶酒》《鸟儿歌唱》等,印象极深,觉得痛快淋漓。今天**次见到他,听他讲这么专深、精细的学术问题,我很难将这位学者李零与那个写杂文嬉笑怒骂的李零联系起来”。确实,李零在专门研究和杂文随笔上都有一些产生过很大影响的书,一个人能兼擅这两方面,很不简单;但如果了解一点他这两方面的写作情况,大概不会有上面的疑惑,在他的杂文中,其实能看到学者的严谨和深厚的积累,而在他的学术写作中,也往往可见活泼灵动的文风,以及犀利警策的论断。《我们的中国》这套书篇幅较大,写作时间长,因此写作的形式更为自由,学术与非学术的界限不是那么清楚,他的写作是为问题服务的。读者从书中还可以看出,作者是个善于走路的学者,去过很多地方。学者边走路边读书,思考当下的问题,研究才有生气,才能让自己的专业所长有切实的用武之地。这也是阅读《我们的中国》带来的又一个启示。
摘自山西新闻出版网
作者简介
李零,1948年生,祖籍山西武乡。北京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献的研究。主要著作:《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郭店楚简校读记》《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兵以诈立——我读《孙子》》《丧家狗——我读《论语》》《兰台万卷——读《汉书?艺文志》》《我们的经典》《中国方术正考》《中国方术续考》《入山与出塞》《铄古铸今》《待兔轩文存·读史卷》《放虎归山》《花间一壶酒》《何枝可依——待兔轩读书记》《鸟儿歌唱》《大刀阔斧绣花针》《小字白劳》
-
中国近代史
¥14.7¥39.8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9.8¥76.0 -
一张纸铺开的人类文明史
¥13.9¥39.8 -
史学与红学
¥10.0¥27.0 -
史学与红学
¥7.0¥26.0 -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19.7¥58.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7.6¥4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1.4¥38.0 -
清朝穿越指南
¥16.7¥45.0 -
五口通商变局
¥12.0¥30.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万国来朝-明朝那些事儿-第贰部
¥24.5¥35.0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3.3¥36.0 -
中国通史
¥18.5¥45.0 -
大结局-明朝那些事儿-第柒部-新版
¥15.1¥35.0 -
妖孽宫廷-明朝那些事儿-第叁部-新版
¥19.3¥3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粉饰太平-明朝那些事儿-第肆部-新版
¥17.2¥35.0 -
毕竟战功谁第一
¥17.5¥46.0 -
中国历史速记图表
¥9.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