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的中国影像:1793-1949:阿道夫·伊拉莫维奇·鲍耶尔斯基 古特曼·卡尔·

西方的中国影像:1793-1949:阿道夫·伊拉莫维奇·鲍耶尔斯基 古特曼·卡尔·

1星价 ¥864.0 (7.2折)
2星价¥864.0 定价¥120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6154275
  • 装帧:157g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0cm
  • 页数:162
  • 出版时间:2016-06-01
  • 条形码:9787546154275 ; 978-7-5461-5427-5

本书特色

2014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历史影像出版史上的巨制,规模空前,64册大型图集 1793—1949年间来华西方人士留下的两万幅记录中国历史的珍贵影像70%以上在大陆是首次出版历史图片数量庞大,时间跨度久远,作者数量众多迄今为止收录来华西方人士有关中国题材的历史影像数量*多、内容*新、装帧*精美、印制水平*高的一套中国历史影像库。 本项目汇集1793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使华以来(此前有关中国的影像较少)到1949年以前西方来华的外交官、军人、传教士、探险家、专业记者等创作的有关中国的绘画和照片以及西方报刊或在中国境内出版的西文报刊当时发表的有关中国的图片资料。绘画和照片的内容包括自然风光、宫殿民居建筑、生产生活场景、民族宗教社会习俗以及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等。 本项目以绘画者或摄影者为单元,按绘画者或摄影者来华时间或作品产生时间先后排序,不以作者生年排序;西方报刊或在中国境内出版的西文报刊上的图片,则以报刊为单元,以选用之首张图片产生年代先后排序。每单元首列作者简介或报刊简介暨作者肖像(或缺),对作者的生平及来华活动作简要介绍;每幅图片都有简要文字说明,主要介绍图片记录的事件、人物、地点、时间等内容。本项目收录的图片近两万幅,70%以上在大陆是首次出版。

内容简介

  《西方的中国影像(1793-1949):阿道夫·伊拉莫维奇·鲍耶尔斯基 古特曼·卡尔·克里斯卷》选录自1793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使华到1949年以前约一个半世纪西方来华的外交官、军人、传教士、探险家、记者、商人等有关中国的绘画或照片等,以及在此时期内西方报刊或在中国境内出版的西文报刊发表的有关中国的图片资料。  《西方的中国影像(1793-1949):阿道夫·伊拉莫维奇·鲍耶尔斯基 古特曼·卡尔·克里斯卷》所谓的“西方”,不仅仅是指地理概念上的西方,更取社会与文化发展意义上的西方,故包含有近代较早接受西方文化、较早进入近代化社会阶段的国家,如日本等。  《西方的中国影像(1793-1949):阿道夫·伊拉莫维奇·鲍耶尔斯基 古特曼·卡尔·克里斯卷》以绘画者、摄影者、图片收藏者或近代有关中国影像书籍的编辑者为单元分卷;西方报刊或在中国境内出版的西文报刊上的图片资料,则以报刊名称为单元分卷。同一作者(单元)作品数量较多者,可单独成卷或分多卷;同一作者(单元)作品数量较少,不足以独立成卷者,则由多个作者(单元)并作一卷。  《西方的中国影像(1793-1949):阿道夫·伊拉莫维奇·鲍耶尔斯基 古特曼·卡尔·克里斯卷》每单元首列作者简介或报刊简介。图片以作品产生年代或发表年代先后排序;无时间标识者,则以时间段排序;拍摄时间、地点不明的,置于同一作者(单元)卷末。  每幅图片作简单说明,主要介绍图片记录的事件、人物、地点、时间等内容,不作牵强附会解释,不作主观随意评价。拍摄时间、地点不明的,不作标注。  书中所涉地名纷繁琐碎,中、外文地名通译难度较大,个别音译地名括附外文原名。图片产生时行政区划与现代行政区划不同的,《西方的中国影像(1793-1949):阿道夫·伊拉莫维奇·鲍耶尔斯基 古特曼·卡尔·克里斯卷》原则上依据图片的原始信息,沿用当时的行政区划。而对历史上变动频繁的行政区划,难以考证者,间以现代行政区划为准。  阿道夫·伊拉莫维奇·鲍耶尔斯基 (Adolf Erazmovich Boiarskii),俄国人,生卒年不详,1874-1875年俄国来华科学和贸易考察团随行摄影师。 1874-1875年,俄罗斯政府向中国派出一支由九人组成的科学和贸易考察团,由当时俄国总参谋部中校尤利安·A·索斯诺夫斯基带领,成员有地质学家马图索夫斯基,科学官员帕维尔·亚科夫里维奇·派亚塞特斯基博士,以及汉语和俄罗斯语翻译等,鲍耶尔斯基则作为考察图的摄影师随行。鲍耶尔斯基随考察团俄国从圣彼得堡出发,途经乌兰巴托、北京、天津至上海,继而沿长江上行,折转沿丝绸之路线,穿越哈密绿洲、斋桑泊,返回俄罗斯,沿途中,他拍摄了约 200 张照片,回国之后,整理成图册,命名为《中国之旅:俄国科学贸易考察团》。这批照片,大部分呈现了1874-1875年中国的社会风貌、城市建筑、自然风光等,较为直观地展现了同光年间民生时局,鲍耶尔斯基也成为较中的一位用相机镜头记录中国晚清社会实相的西方摄影师之一。  哈里森·福尔曼(Harrison Forman ,1904—1978)美国人,著名的探险家、飞行员、摄影师、记者和作家。1904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他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方语言专业。他的一生,足迹踏遍了东亚、印度、中东、南太平洋、非洲和南美,享有“现代的马可波罗”之誉。在1930年初,他来到中国,用相机记录了无数的小镇街道、历史遗址、建筑艺术、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妇女,男人和儿童的肖像,以及人们的日常活动。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用镜头真实地记录、报道了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抵抗。1944年,他到达延安和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战地采访,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战斗发表了轰动中外的《红色中国报道》(后译为《北行漫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福尔曼又拍摄了大量反映中国战后局势变化、国民党政权败亡的历史画面。他的许多摄影作品,成为摄影史上的著名典范,发表在《时代》、《生活》等著名杂志上。 本卷选录的图片,是福尔曼来到中国之后不久,于1932年至1937年间游历承德、甘肃、西藏等地时所拍的照片。  古特曼·卡尔·克里斯(Gutmann, Karl Christ,1872-1926),德国人,1872年1月出生于海登海姆(Heidenheim)。职业牧师,1891年加入巴色会(Basel Mission,或译巴色差会)。1897年,受巴色会差遣来华传教,至1907年。由于巴色会则重于在中国广东省客家地区传教,所以在华期间,克里斯也主要活动在香港、广州等地。传教之暇,他还拍摄搜集了不少有关中国华南地区的城市建筑、市民生活、寺宇乡村等方面内容的照片,形象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华南地区城市农村的社会风貌。

目录

阿道夫·伊拉莫维奇·鲍耶尔斯基
古特曼·卡尔·克里斯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卞修跃,1989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工作至今,1999年晋为副编审。2001年9月复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6月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近代史资料》编辑以及抗日战争史、侵华日军暴行史、中日战争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几年着重从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问题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工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