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1540733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76
- 出版时间:2016-10-01
- 条形码:9787515407333 ; 978-7-5154-0733-3
本书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 国史研究(简称国史研究),是以新中国的成立、建设和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与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研究相衔接,与中共党史研究相融合而又颇具特色的历史学科,又是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在国史研究及其经验与规律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其他学科特别是中共党史研究等相近、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是国史研究学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史研究起着规范、引导和推动作用。本书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国史研究的学术发展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范畴和方法,为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学理基础。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简称国史研究),是以新中国的成立、建设和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与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研究相衔接,与中共党史研究相融合而又颇具特色的历史学科,又是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在国史研究及其经验与规律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其他学科特别是中共党史研究等相近、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是国史研究学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史研究起着规范、引导和推动作用。本书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国史研究的学术发展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范畴和方法,为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学理基础。
目录
绪 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理论与国史研究理论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上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学术发展史
**章 20世纪50年代国史研究的兴起
**节 中国史学中的“当代人写当代史”
一、“当代人写当代史”的形成与演化
二、晚清至中华民国时期关于当代史编撰问题的探讨
第二节 唯物史观对中国史学发展的影响与国史研究的起步
一、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目 录 绪 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理论与国史研究理论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上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学术发展史 **章 20世纪50年代国史研究的兴起 **节 中国史学中的“当代人写当代史” 一、“当代人写当代史”的形成与演化 二、晚清至中华民国时期关于当代史编撰问题的探讨 第二节 唯物史观对中国史学发展的影响与国史研究的起步 一、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 二、唯物史观在新中国史学中指导地位的确立 三、国史研究的起步 第三节 20世纪50年代国史研究的开展 一、国史研究纳入国家社会科学规划 二、国史史料和国史编纂、研究成果的出现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恢复和发展 **节 国史研究的恢复和展开 一、新中国成立30年历史经验的总结 二、国史研究工作的初步规划 三、《当代中国》丛书的编写 四、胡乔木对国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 五、国史研究专门机构的设立 第二节 国史研究与编纂的代表性成果 一、当代中国研究所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三、多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 四、国史基本问题研究进展 第三章 国史与中共党史及其研究之间的关系 **节 国史与中共党史的统一关系 一、中共党史与国史中的执政党史 二、中共党史与国史发展的基本走向 三、中共党史与国史发展的规律性 第二节 国史研究与中共党史研究融通互鉴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 二、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史研究 三、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形态研究 四、关于国史研究学科门类建设 第三节 国史研究与中共党史研究的主要区别 一、关于研究对象与学科属性 二、关于研究内容与重点 第四章 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认识论基础及其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指导意义 **节 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一、两个《历史决议》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贯彻 二、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三、科学揭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第二节 根据全部历史来认识和处理历史问题 一、第二个《历史决议》的雏形 二、第二个《历史决议》起草工作的根本原则 第三节 分清历史的主流与支流 一、正确认识历史功绩与错误 二、正确对待历史经验与教训 中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基本理论问题 第五章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辩证统一关系 **节 历史发展逻辑 一、关系问题缘起 二、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第二节 认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论 二、从两次“伟大革命”到“三次历史性巨变”论 三、从三个“永远铭记”到“三件大事”论 四、“两个不能否定”论 第三节 科学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一、认识和把握两个历史时期的本质特征 二、正确处理两个历史时期关系需要解决三个基本认识问题 第六章 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人物的历史作用 **节 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一、唯物史观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二、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认识 第二节 国史人物的产生及其历史作用 一、国史人物产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二、国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七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发展中的正确与错误 **节 正确与错误的辩证关系 一、正确与错误的对立统一 二、正确与错误的斗争 第二节 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史上的错误 一、国史上错误产生的根源 二、中国共产党对待国史上错误的基本态度 三、正确认识国史上错误的基本原则 第八章 历史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史料的整理和研究 **节 国史研究是史观与史料的有机结合 一、历史观对史料运用的决定性作用 二、坚持唯物史观与史料相结合 第二节 国史史料的分类与收集 一、国史史料的分类 二、国史史料的收集 第三节 国史史料的整理与辨别 一、史料辨伪 二、史料勘误 第九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门史研究及与通史研究的关系 **节 国史专门史研究的兴起和发展 一、中外史学中的专门史 二、国史专门史研究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节 国史专门史与通史研究的关系 一、国史专门史研究与通史研究各有所长 二、国史专门史研究与通史研究互相促进 第十章 维护国家统一视域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史研究 **节 维护国家历史安全,加强国家历史研究编纂工作 一、国家历史安全界定 二、国家历史安全在总体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维护国家历史安全 第二节 民族工作意识形态问题与民族区域自治史研究 一、民族工作意识形态问题的主要表现 二、关于民族工作意识形态建设 第三节 西藏和平解放对于新中国历史意义的认识辨正 一、关于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与地位 二、关于西藏和平解放中的分裂与反分裂斗争 第四节 从祖国观认识和研究台湾史 一、“台独”在历史问题上的主要表现与危害 二、关于台湾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第十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若干思潮辨析 **节 历史虚无主义在国史研究中的表现与实质 一、“转换”历史主题 二、伪造所谓“新史料” 三、偷换历史范畴 第二节 历史研究的“碎片化” 一、“碎片化”孤立、静止地对待历史 二、“碎片化”混淆历史逻辑 三、“碎片化”为其所用地切换历史场景 第三节 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系的 “否定说”与“统一论” 一、“否定说”的主要表现 二、“统一论”的基本内涵 下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基本方法 第十二章 国史研究的历史主义分析方法 **节 实事求是,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与人物 一、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 二、一分为二把握主流,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历史 第二节 把历史事物放到具体历史环境中认识 一、具体分析历史事件及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 二、不同历史条件和环境下相似历史事物作用的差异 第三节 以联系的观点认识历史事物的产生和发展 一、从历史事物内部的联系出发 二、把握历史事物发展的外部联系 第四节 把历史事物置于历史发展过程中认识 一、把历史事物放到历史的发展中考察 二、正确评判历史事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十三章 国史研究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节 国史研究的定性分析方法 一、归纳和演绎法 二、综合法 三、定性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第二节 国史研究的定量分析方法 一、定量分析方法的种类 二、定量分析方法的功用与局限性 第三节 国史研究坚持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一、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必要性 二、国史研究中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第十四章 国史研究的国情调研方法 **节 国情调研对国史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一、正确认识国情的重要性 二、国史研究中国情调研方法的重要性 第二节 国史研究中国情调研的开展 一、国史研究对国情调研的需要 二、国情调研方法的实施 第十五章 国史研究的比较研究方法 **节 比较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一、现代比较史学方法的产生 303 二、比较研究方法的可比性原则 305 第二节 国史比较研究方法的运用 一、国史比较研究的类型及其特点 二、国史比较研究方法的功效与局限性 三、正确运用国史比较研究方法 第十六章 国史研究的跨学科方法 **节 跨学科方法在国史研究中的运用 一、国史研究跨学科方法的可行性 二、国史研究中运用的跨学科方法 第二节 国史研究跨学科方法的功效与要求 一、跨学科方法的学术价值 二、正确运用跨学科方法的基本要求 第十七章 国史研究的口述史学方法 **节 国史研究中口述史学方法的应用 一、五六十年代口述史学方法的初步运用 二、新时期以来口述史学方法的发展 第二节 口述史学方法的价值与功效 一、在国史史料领域发挥的作用 二、对国史学科发展的贡献 第三节 口述史学方法的缺陷与对策 一、口述史学方法的缺陷 二、正确运用口述史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结 语 马克思主义国史观与国史理论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国史观的理论基础与范畴 二、马克思主义国史理论建设 附 录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治学精神与优良学风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出版而作 历史是理论的重要源泉 ——读《当代中国史理论问题十二讲》 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和建设,促进中国史学繁荣发展 ——首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综述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信息
作者简介
宋月红,河南淮阳人,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新中国历史经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5卷首席研究员。曾任《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政府白皮书《西藏和平解放60年》主要撰稿者。研究领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历史理论,以及当代西藏史、台湾问题研究。著有《当代中国的西藏政策与治理》、《中央驻藏代表张经武与西藏》。
王爱云,山东无棣人,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理论、中共党史以及国外中国问题研究评析。2010-2013年独立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次文字改革的历史经验研究”,2015年起独立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外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评析”。著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字改革》。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清朝穿越指南
¥14.4¥4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3.1¥68.0 -
朱元璋传
¥14.0¥3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7¥38.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1.7¥39.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2¥35.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27.8¥78.0 -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20.9¥5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4.1¥68.0 -
硬核原始人
¥21.0¥65.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9.7¥58.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16.0¥45.8 -
中国近代史
¥6.0¥20.0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8.9¥29.8 -
中国通史
¥18.5¥45.0 -
吴晗-明朝三百年
¥1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