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转型价值观的分化与整合

包邮社会转型价值观的分化与整合

1星价 ¥28.6 (6.2折)
2星价¥28.6 定价¥4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6856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91页
  • 出版时间:2016-09-01
  • 条形码:9787010168562 ; 978-7-01-016856-2

本书特色

王虎学*的这本《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分化与整合》在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分化与整合问题。具体而言,一方面,直面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分化与整合这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特别是将价值观问题置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一基本框架中,深入分析了价值观分化的表现、效应、规律和趋势,尝试探索价值观整合的原则、机制,特别是突出了利益整合的基础地位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角度回答并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所内蕴的“分化—整合”的价值逻辑,特别是就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问题进行了深入独特的分析和研究,并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一种动态、开放、公共性的价值秩序的构建。

内容简介

本书不是泛泛而论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分化与整合问题,而是在已有关于分化与整合研究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分化与整合问题。具体而言,一方面,直面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分化与整合这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特别是将价值观问题置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一基本框架中,深入分析了价值观分化的表现、效应、规律和趋势,尝试探索价值观整合的原则、机制,特别是突出了利益整合的基础地位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角度回答并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所内蕴的“分化-整合”的价值逻辑,特别是就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问题进行了深入独特的分析和研究,并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一种动态、开放、公共性的价值秩序的构建。

目录

导言 分化与整合: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深层透视 **章 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的嬗变**节 社会转型的价值学考察一、社会转型:一个价值哲学范畴二、价值观分化:社会转型的价值境遇三、价值观整合:社会转型的价值诉求第二节 “加速转型期”的价值观嬗变一、价值观嬗变的多维透视二、价值观嬗变的存在形态三、价值观嬗变的基本指征 第二章 价值观分化的二重性与价值观冲突**节 价值观分化的维度与根源一、价值观分化的维度二、价值观分化的根源第二节 价值观分化的双重效应一、价值观分化的正效应二、价值观分化的负效应第三节 价值观冲突的表现与实质一、价值观冲突的发生二、价值观冲突的表现三、价值观冲突的实质 第三章 价值观整合的理论基础与理想图景**节 价值观整合的理论基础一、社会整合:概念辨析与基本理路二、社会分工:现代社会整合的重要基础三、共享价值:价值观整合的认同规范四、主导价值:价值观整合的内在诉求第二节 价值观整合的理想图景一、幸福:个体层面的理想图景二、公正:群体层面的理想图景三、和谐:社会层面的理想图景 第四章 价值观整合的基础、原则和机制**节 利益整合:价值观整合的基础一、利益: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二、利益整合:价值观整合的内在支撑第二节 执政党:价值观整合的主体一、政党意识形态:价值观整合的精神武器二、意识形态认同:价值观整合的思想基础三、价值观整合,关键在党第三节 价值观整合的原则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二、“综合创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三、“和而不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第四节 价值观整合的机制一、反思传统模式,寻求新型整合机制二、认同性整合:价值观整合的自律机制三、制度性整合:价值观整合的他律机制 第五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体性及其内在逻辑一、社会主义的“共同思想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四、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精髓”五、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第二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一、指导思想上的一元性二、理想信念上的坚定性三、精神状态上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四、思想道德上的基础性五、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一、国家的“软实力”二、社会的“黏合剂”三、民族的“主心骨”第四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合力一、文化整合力二、价值整合力三、社会整合力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与建构**节 重塑“精神世界”,重建“精神家园”一、直面价值失衡二、实现价值认同三、达致价值共识第二节 开显“社会主义”价值意蕴,重构“精神的太阳”一、社会主义及其“中国特色”二、社会主义与“中国道路”的开拓三、社会主义与“民族国家”的价值契合四、社会主义与“意识形态建设”的自觉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培育和践行一、实践与生活: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论自觉二、分歧与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沉思三、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生成 结语 走向一种动态、开放、公共性的价值秩序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虎学,甘肃庆阳人,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等。已出版个人专著3部:《马克思分工思想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