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067198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64
  • 出版时间:2017-03-01
  • 条形码:9787530671986 ; 978-7-5306-7198-6

本书特色

梁启超九个子女,个个成才,这在中国家庭中* 为罕见。
《梁启超家书》编选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家人的上百封书信,信中梁启超“笔端饱含感情” ,以自己的感悟与爱,兼顾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就修身、读书、职业、理财、爱情、择友、家庭等方面进行交流,既有生命的大方向感,又有生活的细腻感,没有严厉的呵斥,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在孩子们面前,梁启超既是一位父亲,又是一位导师,还是一个知心朋友。他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全面发展,这种趣味式、陪伴式的教育理念,不仅超前,而且对当下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除了书信上的叮咛与指导,在现实生活中,梁启超还以身作则,躬身示范,他积*生活适应时代的取舍,他与妻子相濡以沫经营家庭的智慧,都为子女做出了表率,于今而言,仍不乏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梁启超九个子女,个个成才,这在中国家庭中极为罕见。  本书编选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家人的上百封书信,信中梁启超“笔端饱含感情”,以自己的感悟与爱,兼顾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就修身、读书、职业、理财、爱情、择友、家庭等方面进行交流,既有生命的大方向感,又有生活的细腻感,没有严厉的呵斥,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在孩子们面前,梁启超既是一位父亲,又是一位导师,还是一个知心朋友。他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全面发展,这种趣味式、陪伴式的教育理念,不仅超前,而且对当下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除了书信上的叮咛与指导,在现实生活中,梁启超还以身作则,躬身示范,他积极生活适应时代的取舍,他与妻子相濡以沫经营家庭的智慧,都为子女做出了表率,于今而言,仍不乏现实意义。

目录

关于修养 致李蕙仙(1899年2月2日) 致李蕙仙(1899年3月24日) 致梁思顺(1912年12月20日) 致梁思顺(1913年1月15日) 致梁思顺(1913年4月29日) 致梁思顺(1915年8月23日) 致梁思顺(1916年1月2日) 致梁思顺(1916年2月8日) 致梁思顺(1916年2月28日) 致梁思顺(1916年3月20日—21日) 致梁思顺(1916年7月14日) 致梁思顺(1919年12月2日) 致梁思顺(1921年5月16日) 致梁思顺(1923年5月8日) 致梁思顺(1923年5月11日) 致梁思成(1923年7月26日) 致梁思成(1925年12月27日) 致梁思成(1926年1月5日) 致孩子们(1926年2月18日) 致梁思顺(1926年6月11日) 致孩子们(1926年10月4日) 致孩子们(1926年10月14日) 致孩子们(1926年10月7日) 致孩子们(1926年10月19日) 致孩子们(1927年1月2日) 致孩子们(1927年1月27日) 致孩子们(1927年2月6日—16日) 致孩子们(1927年2月28日) 致孩子们(1927年3月9日) 致孩子们(1927年3月10日) 致孩子们(1927年5月5日) 致孩子们(1927年5月26日) 致梁思顺(1927年7月3日) 致孩子们(1927年11月23日—12月5日) 致孩子们(1927年12月12日) 致梁思成、林徽因(1928年4月26日) 致梁思顺(1928年5月13日) 致梁思顺(1928年6月19日) 关于读书 致梁思顺(1912年12月5日) 致梁思顺(1913年1月17日) 致梁思顺(1913年1月23日) 致梁思顺(1913年2月7日) 致梁思顺(1916年5月3日) 致梁思成、梁思永(1916年6月22日) 致梁思顺(1921年5月30日) 致梁思顺(1922年12月2日) 致梁思成(1923年5月) 致孩子们(1925年7月10日) 致梁思顺(1925年9月24日) 致孩子们(1927年8月29日) 致孩子们(1927年12月19日) 致孩子们(1928年2月13日) 致梁思永(1928年4月3日) 关于职业 致梁思顺(1916年10月11日) 致梁思顺(1921年7月22日) 致梁思成、梁思永等(1922年11月23日) 致梁思顺(1923年11月5日) 致孩子们(1926年2月27日) 致孩子们(1926年9月14日) 致梁思永(1926年12月10日) 致孩子们(1926年12月20日) 致梁思永(1927年1月10日) 致梁思永(1927年4月21日) 致孩子们(1927年10月29日—11月15日) 致梁思顺(1927年12月13日) 致梁思顺(1928年2月2日) 致梁思顺(1928年4月28日) 致梁思顺(1928年10月12日) 关于爱情 致李蕙仙(1898年9月15日) 致梁思顺(1923年1月7日) 致梁思顺、梁思成、梁思永、梁思庄(1925年9月29日) 致梁思成(1927年12月18日) 致梁思顺(1928年5月5日) 致梁思顺(1928年8月22日) 关于家庭 致梁思顺(1922年11月29日) 致梁思顺(1923年1月15日) 致梁思顺(1923年1月21日) 致梁思顺(1923年7月26日) 致梁思顺(1923年8月1日) 致梁思顺(1923年8月8日) 致梁思顺(1923年9月15日) 致梁思顺(1924年2月2日) 致梁思顺、梁思庄(1925年4月17日) 致梁思顺、梁思成、梁思永、梁思庄(1925年5月11日) 致梁思顺等(1925年约5月) 致梁思顺(1926年3月7日) 致孩子们(1926年3月10日) 致梁思顺(1926年6月5日) 致孩子们(1926年8月18日) 致孩子们(1926年8月22日) 致孩子们(1926年9月27日) 致孩子们(1926年9月29日) 致孩子们(1926年10月22日) 致梁思顺(1927年1月30日) 致孩子们(1927年2月23日) 致孩子们(1927年3月30日) 致孩子们(1927年4月19日—20日) 致梁思顺(1927年6月23日) 致梁思顺(1927年12月19日) 致梁思达(1928年1月) 致梁思顺(1928年5月8日) 关于择友 致梁思顺(1922年12月25日) 致孩子们(1926年9月4日) 致孩子们(1926年9月26日) 附录 为学与做人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中国近代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和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 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启迪思想。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