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396234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78
  • 出版时间:2016-12-01
  • 条形码:9787503962349 ; 978-7-5039-6234-9

内容简介

  新的一辑《戏剧学》已经面世,本辑设有“观念与理论”、“商榷与争鸣”、“剧史与文化”、“外国戏剧”、“导演艺术”、“舞台美术”、“戏曲剧种”、“当代剧人”八个栏目,共收录了27篇论文。在以往栏目的基础上,本辑增设了“导演艺术”一栏,收录了陈明正先生的《要日出》一文。  今年是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开展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值此重要的纪念日,本辑也特别刊登了叶长海、李伟民、龚重谟等多位“汤学”与“莎学”专家的文章。  我们注意到,在过去一年中,围绕张福海先生《中国现时期戏剧剧目结构体系的建设及其评价标准的确立》一文出现了一些学术争鸣,郭汉城、刘厚生两位先生更是亲自撰文参与讨论,这体现了两位先生对于中国戏剧发展现状的关心。本辑“商榷与争鸣”一栏特别选择了四篇较有代表性的讨论文章,以飨读者。

目录

一 观念与理论
民族特色与普世价值:中国戏曲可能在世界各地可持续发展吗?/孙惠柱
舞台意象及其诗性蕴藉/顾春芳

二 商榷与争鸣
中国现时期戏剧剧目结构体系的建设及其评价标准的确立/张福海
坚持本民族戏剧传统实现中国戏剧的现代性
——读张福海教授关于剧目建设一文的看法/郭汉城
重视剧目建设,创造戏剧审美的新时代
——张福海关于剧目建设问题意见的思考/刘厚生
戏剧创作:从题材决定论向写意戏剧观转变
——也谈当前戏剧创作的深层问题及应对策略/李伟
从西方戏剧理论看戏剧改本思想/倪胜

三 剧史与文化
仙令琐语
——读《玉茗堂尺牍》札记/叶长海
再谈汤显祖家传全集残版发现与寻找经过/龚重谟
关于《问棘邮草》的版本问题/郑志良
清末时事剧《潘烈士投海》本事及版本考述/唐海宏
京剧流派·程式等论题的研讨/田志平
《赵氏孤儿》与美国革命/
[美]菲利普·瓦伦提(Philip Valenti)著王若木译

四 外国戏剧
莎士比亚研究的现代性: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李伟民教授
访谈录/李伟民胡蓓
莎士比亚与记忆术/张之燕
戏内戏外的双重镜像
——《哈姆雷特》戏剧艺术中的时代和民族文化特点/刘晶
从《艺术》看法国林荫道戏剧的演变/宫宝荣
《天鹅白》:斯特林堡的“玻璃城堡”/吴靖青

五 导演艺术
《日出》要日出
——一位导演对《日出》再体现的探求/陈明正

六 舞台美术
舞台美术新思维三题/刘杏林
历史真实与舞台真实
——从大型现代吕剧《回家》人物造型谈起/潘健华
不信东风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
——一组关于“革命”主题的舞台设计/王履玮
越剧艺术的水乡情结
——《洪异》舞台设计中水元素的运用/胡佐
舞台绘景二度创作新论/傅建翎汤婕好

七 戏曲剧种
黄梅戏的形成、发展与美学特征/朱恒夫

八 当代剧人
误读“红楼”:徐进的抒情密码/陈芳

编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戏剧学(第4辑)》:  一、“京剧流派”中两个相关小论题的延伸研究  “京剧流派”是京剧发展进入兴盛时期的一种突出现象,是京剧艺术走向精深并独领时代演艺风骚的一类高端成果。台湾大学曾永义教授在研究中对“京剧流派”的定义、形成原因等问题展开论析;他以众家之说为参照,紧扣“京剧流派”建构条件,提出了自己的完整见解。这一套完整见解及其细腻的论述是令人信服的。  沿着曾先生研究的基础,笔者尝试对构建“京剧流派”的基础部分——“行当”平台,以及“京剧流派”在演艺市场化前提下的“品牌”作用,做一个延伸探讨,并期待曾先生与各位专家的指教。  (一)京剧表演行当是适于流派形成的技艺平台  《京剧知识词典》共统计并介绍京剧流派47个,其中老生行当的流派14个、武生行当的流派7个、小生行当的流派4个、旦行(青衣、花旦、花衫)的流派9个、武旦行当的流派2个、老旦行当的流派3个、净行的流派5个、丑行的流派3个。根据这样的统计和介绍,可以看出京剧在舞台演出中处于*突出位置、*受观众欢迎的行当——老生、旦行、武生这三类行当,分别拥有14个、9个、7个流派,共计拥有流派30个,数量上已经接近全部47个京剧流派中的三分之二。  从京剧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这种局面的形成完全来源于各行当演技平台的发展程度。换一个角度来看,是因为社会艺术市场的需求,先后促动了一部分行当的长足发展。在京剧发展到成熟期、鼎盛期,这些行当的表演内涵大幅增扩,于是出现了同一表演类型中多种风格异彩纷呈的局面。这种情况在京剧老生行当中表现得比较突出。  京剧形成初期,老生行当处于*重要的地位。《中国京剧史》介绍:“在汉戏进京之前,无论是称为雅部的昆班,还是属于花部的京、秦、徽班,无一不是以演旦角戏为主。……随着汉戏生行演员的进京,老生戏的流行,使当时北京剧坛由以旦行为主,逐渐向着以生行为主的趋势迅速发展。到了道光二十五年(1845),当时雄踞于北京剧界的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嵩祝、新兴金钰、大景和等7个戏班,除大景和以净行的任花脸为领班人外,其余6班,如三庆的程长庚,春台的余三胜,四喜的张二奎,和春的王洪贵,嵩祝的张如林,新兴金钰的薛印轩,均是由老生行任领班人。其演出剧目,仅就道光二十五年(1845)刊本的《都门纪略》记载看,上述七班演出剧目计有八十余出,而以老生为主的剧目……数量约占一半以上。”  老生行当的兴盛,始终伴随着京剧舞台表演艺术的成长。“前三鼎甲”、“后三鼎甲”、前后“四大须生”,以及众多流派创始人和承袭者,共计产生了四五代创造力非凡的优秀演员。在京剧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他们全身心参与了京剧从成熟到鼎盛时期的艺术创作,成为推动京剧艺术走向丰富、细腻、精致的*重要的一批担纲的巨匠。  早期京剧表演艺术家必须具备较为完整全面的艺术能力,才能够适应艺术市场的激烈竞争。在“前三鼎甲”中,程长庚是文武全才,并且可以承担多种行当的表演;余三胜也是擅长演出唱、做并重的剧目。由非专业演员“下海”的张二奎,虽然24岁才正式做了京剧演员,但早期苦学加后期勤练,使他在艺术表现能力方面并不逊色于他人,他既擅演以唱腔动人的“王帽戏”,也能兼演武生戏。他曾经培养的学生中,有京剧武生独自成行的开创者之一俞菊笙,还有文武兼备、享誉京沪剧坛的杨月楼,可见张二奎在武戏表演上必有很深造诣和传授能力。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