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艺术创造学/余秋雨
读者评分
5分

艺术创造学/余秋雨

余秋雨学术生涯的至高杰作,写给所有中国艺术家。原稿是余秋雨在八十年代开设的一门课程的讲稿,将古今中外对艺术的至高认知溶于一炉,既有奥义,又有实例,既是入门,又是总结,有分量且十分好读。

1星价 ¥16.6 (3.2折)
2星价¥16.6 定价¥5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64697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0
  • 出版时间:2021-10-01
  • 条形码:9787559646972 ; 978-7-5596-4697-2

本书特色

本书完成于1987年,原名《艺术创造工程》,乃是余秋雨在八十年代开设的一门同名重点课程的讲稿,篇幅不大,却能将古今中外对艺术的至高认知溶于一炉,既有奥义,又有实例,既是入门,又是总结,极有分量而又十分好读。
本书预设的读者是中国艺术家,而中国艺术家大多缺少理论习惯,因此书中尽量讲述实例,故意重点选取近代以来创造意识特别强的法国,请法国的艺术家一一论述创造的理由。为了形象、完整而又动态地说明理论问题,书中又列举了诸多欧洲当代电影。

内容简介

◎余秋雨“学术四卷”第三部,历时数年,亲自修订,定制定稿纪念版。
◎余秋雨学术生涯的至高杰作,写给所有中国艺术家的。
◎所有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有两个成功秘诀,它们的背后都潜藏着两大隐秘结构,即“无结论的两难结构”和“半透明的双层结构”。

目录

引论 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

一 无结论的两难结构

二 半透明的双层结构

本论 艺术创造论

**章 艺术本性

一 培根的定义

二 一种纯粹而孤立的创造

三 创造的说服力

第二章 艺术眼光

一 不是历史眼光

二 不是政治眼光

三 不是道德眼光

第三章 人生意识

一 人生况味

二 人生命题

第四章 哲理品格

一 从整体到哲理

二 传统名作的现代困境

三 艺术哲理示范

第五章 未知和两难

一 平庸作品验证常识,伟大作品探索未知

二 两难结构解析

第六章 集体深层心理

一 深层潜意识

二 “集体无意识”

第七章 直觉

一 直觉也能深刻

二 直觉是灵感的“黑箱”

三 发现式直觉和顿悟式直觉

第八章 造型

一 直觉需要变成艺术形式

二 情感的直觉造型

三 让哲理直观

四 “佛像效应”

五 内容不是问题,形式才是

第九章 象征

一 符号象征

二 寓言象征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外多数美学理论和文艺理论都在研究常规。虽然它们也会频频举出一些伟大作品的例子,但也只是借用它们的名声来说明常规。
常规,对于科学、医学、法学、社会学来说都非常重要,但对艺术创造来说,这是平庸的另一种说法。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所记得的那些文艺理论条文,有哪几条不是对平庸的说明?你看:
“文艺是生活的反映,又是心灵的反映”;
“文艺是情感的产物”;
“艺术典型应该超越真实形象”;
“艺术典型大多具有性格特征”;
“美追求平衡,但有时也可以打破平衡”;
“美追求完整,但有时也可以打破完整”;
“动静结合才是美”;
“虚实结合才是美”;
……
这些话都没有错,但讲了等于没讲,因为一切失败的作品也都符合这些教条。
遗憾的是,这些空话和废话是我们文艺教学的主流内容。
现代派文艺一旦被概括成理论,也产生了差不多的毛病。那些理论话语初听起来很新鲜,但通过几十年的空洞重复,也就变成了一种表层概念。结果,模拟多而创造少,即便有创造,也已无涉伟大。
我坚信伟大是有秘密的。对艺术来说,伟大作品的成功秘密,除了创作者的人格原因外,也不排除方法上的原因。我花费七年时间仔细钻研了世界上十四个国家在美学、艺术学上的主要著作,并进而研究古今伟大作品,尤其是近一百年来的现当代伟大作品,终于发现,这些作品背后都潜藏着两大隐秘结构,并由此建立了我自己的艺术创造论。
我有关伟大作品隐秘结构的理论,建立于一九八五年。当时我正为海内外多所大学讲授《艺术创造工程》,这个理论也就渗透其间。讲课教材出版后在文化学术界曾引起不小的轰动,台湾地区也立即出版了,而且由几家文化层级较高的出版社一版再版,尽管当时海峡两岸还没有开始文化交流。
教材的题目后来改成了《艺术创造论》。
对于课程之外的读者来说,教材总是显得有点沉重。因此,有必要把那两大隐秘结构用*浅显、简略的方式从书中勾勒出来,作为“核心论述”,便于大家快速了解一个大概。
我要讲述的两大隐秘结构为:
一、无结论的两难结构;
二、半透明的双层结构。
下分述之。 一、无结论的两难结构
人们普遍认为,正确的主题思想加上合适的艺术形式,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好作品。这种说法勉强也能成立,只不过,那是指常规的好作品,而不是指真正的杰作,更不是指伟大的作品。
伟大的艺术作品,没有清晰的主题思想,也没有简明的结论。现在我们似乎说得出几句它们的主题思想和结论,那是后人强加给它们的。后人为了讲解它们、分析它们、以它们谋生,就找了几条普通人都能理解的拐杖,其实那些拐杖都不属于伟大作品本身。例如,人们常常会说《离骚》的主题思想是“怀才不遇的爱国主义”,说《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是“歌颂封建家庭叛逆者的爱情”,其实都是不对的。
在西方艺术中,《荷马史诗》,希腊悲剧,莎士比亚几部*好的悲剧,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罗丹、凡·高、毕加索的绘画和雕塑,贝多芬、巴赫、莫扎特的音乐,也都不存在明确的主题和结论。讲得越清楚,就离它们越远。
这并不是说,杰出的艺术家在没有把事情想清楚之前就可以胡乱投入创作。更不是说,人们可以容忍艺术作品*后呈现出一团混乱和迷糊。
恰恰相反,伟大作品不清晰、不简明的意涵,正是艺术家想得*多却怎么也想不出答案的所在。世上想不出答案的问题很多,但其中却有那么几个,一想就会搅动身心,卷入巨大的人生疑问,而且可以肯定,古人也曾经这么疑问,后人也必然会继续这么疑问。伟大的艺术家只要发现这样的地方,就会倾注自己*大的精力开始创作。
创作的起点是两难或几难并存,此耶?彼耶?是耶?非耶?十分为难;
创作的结果也是两难或几难并存,此耶?彼耶?是耶?非耶?继续为难。
在很多年以前,我曾经在“艺术创造论”的课程中选用一些实例来阐释两难结构,效果很好。史上一切*重要的艺术理论都必须通过实例来阐释,这连高深的里格尔都不能例外,而且事实证明,他在这方面做得很吃力,所举实例有一半比较勉强。在他之前,莱辛用一座雕塑《拉奥孔》来阐述美学课题,似乎做得更经典。我对自己阐释两难结构的实例是满意的,容易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艰深的学理,因此在这篇引论上也不能省略,愿意从更高视角上重新进行简要叙述,读者可以对照阅读。 **个例子,德国布莱希特的剧作《伽利略传》。
要用艺术方式来表现大科学家伽利略,至少有两种常规选择:
一、通过伽利略对天文的观察和发现,表现人类与自然的贴近和较量;
二、通过伽利略与罗马教会的冲突,表现科学与迷信、人格与神格之间的较量。
这两种选择,不管哪一种,都有主题思想,都有正确结论,而且都有可能写得精彩动人、气魄宏伟。但是,布莱希特都放弃了,他故意选择了一个*为难的结构。
伽利略在教会的火刑威胁前屈服了,公开宣布自己的科学发现是谬误,这对意大利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极严重的打击。教会赦免了其死罪,把他流放到了北方森林的一个小木屋中,而他原先的学生和朋友们也从道德和友情上把他流放了,再也没有人理他。孤独的老人在二十年后又有了重大的科学发现,甚至比二十年前的发现更重要。这让他的学生们产生了困惑,他当初该不该屈服?学生们在争论:对人生而言,两点之间*近的距离究竟是直线还是曲线?
当初如果不屈服,必定死亡,那也就说不上后来的科学成就了。但是,如果说当时屈服是可以原谅的,那也不对,因为正是他的屈服,使整个科学界一蹶不振了很长时间,这中间不知有多少可能出现的成果被压抑了。那么,结论究竟何在?
没有结论。
只要出现了一种类似于结论的意见,立即就会遭来同样力度的反驳。显然,布莱希特自己也没有结论,甚至连偏向都没有,他让广大观众与自己一起卷入苦恼,而且坚信这种苦恼必将传之后代,没有出头之日。
但对艺术而言,真正震撼人心的地方正在这里,它让人们因苦恼而高贵……

作者简介

余秋雨
1946年生,浙江余姚(现为慈溪)人。在家乡度过童年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写作学会会长。撰写过大量艺术史论和文化史论著作,在学术界影响巨大。
20年前辞职后开始全面考察中华文明,然后又亲身考察埃及文明、希腊文明、希伯来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恒河文明遗址,以及欧洲九十六座城市。由于考察过程中要贴地穿越当今世界恐怖的地区,又被电视追踪直播,引起全球各地的极大关注。在考察过程中写出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寻觅中华》《摩挲大地》《行走十五年》等书籍,开创“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风,获得两岸三地诸多文学大奖,并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籍畅销排行榜前列。
曾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国会图书馆以及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地演讲“中华大文化史”和“中外文化对比史”。
2008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授成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
余秋雨先生近三年新任: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奠基教授,香港凤凰卫视首席文化顾问,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台湾元智大学桂冠文学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