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24224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752
  • 出版时间:2017-05-01
  • 条形码:9787117242240 ; 978-7-117-24224-0

本书特色

张卓然、张凤民、夏梦岩主编的《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第2版)(精)》是由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等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编辑再版的学术专*,系统介绍了细菌、病毒、真菌等不同种类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耐药机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以及病原体耐药性监测与控制技术等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特别是涵盖了耐药微生物的群体效应、蛋白质水平、DNA水平和RNA水平等多层次变化及其对微生物耐药性的影响等新内容。对于从事病原微生物耐药研究、感染性疾病治疗、流行病学监控和抗微生物药物开发等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实际工作,以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和预防医学等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实践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张卓然、张凤民、夏梦岩主编的《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第2版)(精)》是由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等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编辑再版的学术专著,系统介绍了细菌、病毒、真菌等不同种类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耐药机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以及病原体耐药性监测与控制技术等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特别是涵盖了耐药微生物的群体效应、蛋白质水平、DNA水平和RNA水平等多层次变化及其对微生物耐药性的影响等新内容。对于从事病原微生物耐药研究、感染性疾病治疗、流行病学监控和抗微生物药物开发等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实际工作,以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和预防医学等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实践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目录绪论一、微生物耐药的基本概念和产生历史二、重要的耐药微生物三、微生物耐药的药理学问题四、微生物耐药性与新抗微生物药物的发现和开发 **篇 微生物耐药的基础理论**章 细菌的结构与L型细菌绪论一、微生物耐药的基本概念和产生历史二、重要的耐药微生物三、微生物耐药的药理学问题四、微生物耐药性与新抗微生物药物的发现和开发 **篇 微生物耐药的基础理论**章 细菌的结构与L型细菌**节 细菌的组成与结构一、革兰阳性菌二、革兰阴性菌三、荚膜第二节 细菌的遗传物质一、染色体二、质粒三、噬菌体四、转座子和整合子第三节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一、细菌L型的形成二、细菌L型的生物学性状与耐药性第二章 细菌基因的表达和调控**节 细菌RNA的生物合成——转录一、RNA聚合酶与转录过程二、细菌RNA转录后加工三、RNA聚合酶作用的专一性抑制剂第二节 细菌的遗传密码一、遗传密码的简并性与摆动性二、遗传密码通用性及变异性三、遗传密码错译四、RNA再编码第三节 细菌蛋白质生物合成一、rRNA在蛋白质合成中作用二、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作用三、翻译——蛋白质的合成四、蛋白质合成后加工五、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抑制和干扰第四节 细菌基因表达调控一、细菌基因表达调控及意义二、DNA结合蛋白三、RNA调控四、阻遏和诱导五、正调控与负调控系统六、转录衰减七、细菌的全局控制系统八、信号转导和双组分调控系统九、群体感应十、细菌基因表达调控与耐药第三章 细菌细胞生物学**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二、细菌的生长繁殖第二节 细菌的分布一、人体中细菌的分布二、土壤中细菌的分布三、水中细菌的分布四、空气中细菌的分布五、极端环境中细菌的分布第三节 应激对细菌的影响一、营养应激二、氧化应激/亚硝化应激三、细菌包膜应激四、热应激第四章 病毒的结构与遗传变异**节 病毒的结构组成 第二篇 抗菌药物及细菌的耐药机制 第三篇 细菌耐药性的生产机制及耐药性检测和研究方法 第四篇 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耐药机制及检测方法 第五篇 耐药微生物感染的临床对策 附录 中英文对照索引收起全部>>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