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中国粮食发展报告-中国的粮食政策

包邮2016-中国粮食发展报告-中国的粮食政策

¥26.8 (3.9折) ?
1星价 ¥26.8
2星价¥26.8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65089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69页
  • 出版时间:2017-03-01
  • 条形码:9787509650899 ; 978-7-5096-5089-9

本书特色

  《中国粮食发展报告(2016):中国的粮食政策》基于政府管制逐渐放松和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视角,在回顾总结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粮食政策进行了全景式分析,以期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就我国粮食政策的进一步完善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第1章是中国粮食政策概述。分析了粮食政策的基本内涵、中国粮食政策演进的基本逻辑、中国粮食政策的演进历程、中国粮食政策的目标与手段以及中国粮食政策面临的挑战。粮食政策是政府基于特定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目标,围绕粮食生产者、粮食流通业者、粮食消费者的不同利益诉求,运用法律、经济、规划、计划等手段,在粮食的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所做的规则选择和制度安排。因此,按照粮食经济活动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可将粮食政策划分为粮食生产政策、粮食流通政策和粮食消费政策。我国粮食政策的演变是随着政府管制强度和管制对象的不断调整而不断变化发展的。政府管制强度的调整与管制对象的调整是相辅相成的,政府管制的强弱要通过对包括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不同粮食管制对象的具体管制政策表现出来。一方面,同一时期,政府在不同领域的管制政策是不同的,管制的重点也各不相同;另一方面,不同管制对象在不同阶段的粮食管制政策也不尽相同。
  第二章是中国的粮食生产政策。首先归纳了我国粮食生产政策的主要架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逐渐由原来单一的具体补贴形式转变为综合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即以综合性收入补贴为主,辅助专项生产性补贴,外加粮食低收购保护价、农业税减免相结合的综合补贴政策体系。其次指出了现行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本身、粮食主产区生产激励问题以及粮农生产激励问题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后指出了我国粮食生产政策体系的改进措施,根据对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保障粮食安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应是我国粮食生产政策在短期的主要目标;提高农业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应是我国粮食生产政策在中期的主要目标;而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则是我国粮食生产政策在长期发展中必须坚持的主要目标。
  第三章是中国的粮食价格政策。基于我国粮食价格政策演变历程以及粮食价格变动基本情况,重点分析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粮食价格调控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我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改革应进一步完善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的价格支持方面,逐步推进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推进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向直接补贴政策转型,重构以市场导向为基础的种粮农民利益保护机制,探索粮食价补分离,创新粮食市场调控机制,保障种粮农民积极性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第四章是中国的粮食流通政策。首先,系统阐述了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渐进改革历程,回顾了粮食统购统销体制形成经过,归纳了粮食流通体制演变过程、内在动因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了当前粮食流通体制运行机制;其次,归纳了粮食产业发展政策,重点分析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政策、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粮油加工业发展政策、粮食科技政策等;*后,分析了粮食市场调控政策体系,系统分析了我国粮食市场调控体系及粮食市场调控政策的运行机制,分析了市场化条件下中国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发展情况。
  第五章是中国的粮食国际贸易政策。面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诉求与WTO扩大国内粮食市场开放程度要求相背离的挑战,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政策相应作出调整。包括:一是市场准人政策。我国粮食呈现进口总额和规模不断攀升,但进口品种结构不平衡、进口地区相对集中的趋势,主要依赖于粮食进口关税政策以及进口关税配额、特许经营、食品卫生检疫、生物技术安全政策等非关税壁垒政策规范。二是粮食出口竞争政策。我国粮食出口规模持续缩小、出口加工程度普遍偏低、出口地区也相对集中,相应的调节政策主要有出口直接补贴政策以及出口信贷、出口退税、粮食援助等间接补贴政策。三是国内支持政策。根据《农业协定》,从绿箱、黄箱以及蓝箱政策三个方面梳理国内“有利于农业生产者”政策。
  第六章是中国的粮食储备政策。粮食储备政策随着粮食生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粮食自由购销时期,粮食储备萌芽;统购统销时期,粮食储备以备战备荒为主要目的。改革开放后,农业、农村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粮食储备政策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0年,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建立,粮食储备拓展为国家专项储备、战略储备、周转储备;并且,地方粮食储备初步建立。2000年,中储粮总公司成立,从而开始了以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为核心的粮食储备政策。各个阶段的粮食储备政策都是为了解决上期遗留或当期存在的现实问题,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各期的粮食储备政策仍然具有特定的局限性。

内容简介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性商品,对国家经济安全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本书通过构建适合中国粮食安全评价方法,对我国安全现状进行评价,分别从粮食生产安全,粮食消费安全,粮食流通安全和粮食进出口安全几个方面对我国粮食安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措施。及我国当下粮食安全的现况存在的隐患,问题和风险也进行深刻细致的分析认证。

目录

**章 中国粮食政策概述
**节 粮食政策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中国粮食政策演进的基本逻辑
第三节 中国粮食政策的演进历程
一、1949-1952年的基本无管制时期
二、1953-1957年的加强管制时期
三、1958-1978年的全面管制时期
四、1979年至今的放松管制时期
第四节 中国粮食政策的目标与手段
一、中国的粮食政策目标
二、中国的粮食政策手段
第五节 中国粮食政策面临的挑战
一、人口、资源环境对粮食安全的制约
二、国内外环境对粮食政策提出更高要求
三、粮食政策(目标)存在着内在不一致性

第二章 中国的粮食生产政策
**节 粮食生产政策体系的基本构成
一、耕地保护政策
二、粮价保护政策
三、粮食补贴政策
四、金融支持政策
第二节 粮食生产政策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粮食生产政策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
二、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激励不足
三、种粮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第三节 粮食生产政策体系的改进措施
一、完善粮食生产政策的基本原则
二、完善粮食生产政策的目标定位
三、粮食生产政策体系的完善方向

第三章 中国的粮食价格政策
**节 粮食价格政策演变历程
一、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的粮食价格政策(1949-1978年)
二、由计划向市场转型时期的粮食价格政策(1978-2003年)
三、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时期的粮食价格政策(2004年以来)
第二节 粮食价格变动、调控及其主要问题
一、粮食价格变动基本情况
二、粮食价格波动主要影响因素
三、粮食价格调控及其主要问题
第三节 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改革
一、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改革思路
二、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改革取向
三、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改革路径

第四章 中国的粮食流通政策
**节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
一、“统购统销”制度
二、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
三、粮食流通双轨制阶段
四、粮食流通“两条线运行”阶段
五、深化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阶段
六、放开销区保护产区阶段
七、粮食购销市场化阶段
……

第五章 中国的粮食国际贸易政策
第六章 中国的粮食储备政策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