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廊道叙事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47311172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82
- 出版时间:2017-06-01
- 条形码:9787547311172 ; 978-7-5473-1117-2
本书特色
本书立足于“文化城市群”理论,一方面,通过历史与人文、古代与现代、海内与海外、政治与经济等多方面的梳理和研究,努力还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城市的真实发展历程。另一方面,按照“一个人的生命史”的方式再现“一个城市的发展史”,用生动的历史情节讲述大连、天津、烟台、蓬莱、青岛、南京、扬州、苏州、上海、嘉兴、湖州、杭州、宁波、泉州、福州、厦门、漳州、高雄、汕头、深圳、香港、广州、澳门、湛江、海口、三亚、北海等27座名都名城城市故事、阐释城市精神。 本书为普通读者深入了解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一个“城市读本”,也为国家在“一带一路”战略中“重建文化认同,连接古今中外”提供支持。
内容简介
向全球化的世界讲述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城市故事 。 从陆地到海岸,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刘士林教授研究团队历时三年完成,研究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权威之作! 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历史发展变迁角度展开,内容详实生动。 《中国丝绸之路城市群叙事》姊妹篇——《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廊道叙事》。 融合城市科学理论和深沉文化情怀,遍寻文史图册,深切城市文脉,叩问兴替原始,谋划复兴大略,阐述27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和前程”,续写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旧都新命。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
目录
相关资料
海上丝路开放与融合精神 ——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廊道叙事》出版说起 作者:刘士林(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姜晓云(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副研究员) 大陆之外,便是海洋。中国是一个陆海相连的国家,曾拥有*的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 近日,拙著《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廊道叙事》一书出版,恰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召开。在撰写书稿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被海上丝路的开放、融合精神所震撼。《艺文类聚》记载:西周成王时,“于越献舟”。越人献舟的路线,已经是取道东海,渡黄海,泛渤海,入黄河,进渭水。据史料记载,秦代时,徐福奉秦始皇之命,乘楼船入海,寻找不老之药,楼船的体量已经很大。《汉书·地理志》里也留有海上丝绸之路的很多记载。 在这条海上丝绸之路航行的船只,带去的主要有黄金和丝绸等物品,购买回来的是珠宝。 古代中国开辟的海上航线,主要有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东海航线主要是前往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南海航线主要是通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古代中国人下东洋、下南洋、下西洋,留下了无数精彩纷呈的故事,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在世界文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 海上丝绸之路所代表的中国海洋文化,*突显之处是冒险精神。早期航海,没有指南针辨别方向,甚至没有风帆提供动力,航海必须利用季风和海流,充满危险和不确定性。早在商代,中国就有了海洋意识。经过早期中国人的不断冒险与探索,早在春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海航线便已初具雏形。 西汉的张骞冒着外敌威胁、流沙覆盖、道路不明等危险,开辟了直达西域的丝绸之路。但张骞的“凿空”,是有“路”可循的,之前的丝绸之路已经以“节节相连”的方式,被沿途的行旅们一一贯通;之后的丝绸之路也以“互联互通”的方式存在,每过一个国家或城市都需要“通关文牒”。与之相比,海上丝绸之路的冒险,是“御风而行”,行进在水里而非陆上,以直通而非间接的方式,直接到达沿岸或彼岸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核心地区。 唐代中期以后,由于战乱及经济重心南移等原因,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贸易交流的主通道。隋唐时期运送的大宗货物是丝绸,因而后世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瓷器逐渐成为主要出口货物,因此又被称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时,由于输出商品有很大一部分是香料,因此也被称作“海上香料之路”。古代中国人经过不断冒险前行,*终成就了这条举世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所代表的中国海洋文化,核心在于市场意识。海外市场奇货可居,海上丝绸之路不计风险地去开拓,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经济利益,这有助于沿海一带市场与港口城市的形成。城市是商业和人口集聚的地方,也是市场的所在。陆上丝绸之路所历经的城市,往往是山川险阻、城墙护卫、重兵把守,因而政治文化异常发达。海上丝绸之路所历经的港口城市,往往是物产丰富、河海相连,商业文化比较繁盛,冒险行为有利于通过市场交易获得超额收益。以广州为起点通往印度洋和东非沿岸的西行贸易航线,被称为“广州通海夷道”,全程14000公里,为广州这座中国南方城市增添了无穷的活力。 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各自城市群(廊道)的兴起和繁荣,相较而言,陆上丝绸之路的城市大多是政治型的,易随政治的兴衰而兴衰,曾经许多繁盛的城市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海上丝绸之路的城市大多是工商型的,易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发展,如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就促进了中国江南地区市场经济的发育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海上丝绸之路所代表的中国海洋文化,还在于宗教信仰。从事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存在着极大的人身和财物风险,光有巨额经济利益的外在驱动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内在的坚定信仰。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旅人与货物的通道,还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进入中国的重要渠道。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有学者认为*早就是借丝绸之路,也有学者认为*早借海上丝绸之路。东晋的法显为求佛法,从丝绸之路到达印度,并由海上丝绸之路到斯里兰卡并返回中国。妈祖作为中国的海神,源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所形成的妈祖信仰是中国*有代表性的一个民间信仰,并远播海外。 海上丝绸之路所代表的中国海洋文化,集中体现在文化的多元。中国传统文化里有浓厚的“家乡情结”“家国观念”,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拓展,更多中国人远离家乡,侨居异国他乡,成为华人华侨,这一方面传播了中国文化,另一方面也拓展了中国的心胸。与此同步,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许多商人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定居于此。这种人员交流是双向的、和平的,体现了一种“和而不同”的开放融合精神。传统观念认为中国在唐代时期文化是*包容的,日本的遣唐使和鉴真大师的东渡可作为明证,而这正是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结果。其后,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代为官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返回故乡威尼斯,明代官员徐光启向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并将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作为自己修订崇祯新历的助手,海上丝绸之路所形成的和平、开放、融合精神不可低估。 《光明日报》2017年05月11日 13版
作者简介
刘士林,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负责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建设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国际化试验区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城市文化中心主任,光明日报城乡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主要从事美学、文化学、城市科学、智慧城市研究,是我国城市文化学派的开创者和代表性人物。
-
中国近代史
¥12.7¥39.8 -
一张纸铺开的人类文明史
¥11.9¥39.8 -
史学与红学
¥7.3¥27.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史学与红学
¥9.4¥26.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5¥38.0 -
史记八讲
¥32.4¥45.0 -
五口通商变局
¥10.5¥30.0 -
清朝穿越指南
¥14.4¥45.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1.5¥36.0 -
毕竟战功谁第一
¥14.7¥46.0 -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19.7¥58.0 -
大结局-明朝那些事儿-第柒部-新版
¥19.3¥35.0 -
帝国的智囊团.大唐名相
¥15.4¥48.0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5
¥16.0¥49.9 -
万国来朝-明朝那些事儿-第贰部
¥24.5¥35.0 -
日本历史
¥14.4¥48.0 -
三国史话
¥12.6¥42.0 -
熬通宵也要读完的大晋史
¥14.4¥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