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之中亚资源战略合作前景的研究和思考

一带一路之中亚资源战略合作前景的研究和思考

1星价 ¥25.2 (7.2折)
2星价¥25.2 定价¥3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253929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75
  • 出版时间:2016-12-01
  • 条形码:9787562539292 ; 978-7-5625-3929-2

内容简介

  《“一带一路”之中亚资源战略合作前景的研究和思考》将结合作者在这一区域的长期学习、工作经验,比较详细地研究和分析中亚各国家国情及地缘利益政治格局,中亚资源、能源开发现状,中亚矿产资源投资环境比较与投资风险分析,中亚地区区域组织比较和金融战略构想,中亚资源、能源战略合作模式的思考和建议,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与防范等方面的内容。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选题来源
1.3 研究内容

2 中亚国情及地缘政治利益格局浅析
2.1 哈萨克斯坦
2.2 吉尔吉斯斯坦
2.3 塔吉克斯坦
2.4 乌兹别克斯坦
2.5 土库曼斯坦
2.6 中亚五国地缘政治格局浅析

3 中亚资源、能源开发现状,优势资源及合作空间
3.1 中亚资源开发现状
3.2 中亚优势资源合作前景

4 中亚矿产资源投资环境比较与投资风险分析
4.1 中亚五国矿产资源投资环境比较
4.2 中亚五国矿产资源投资风险分析

5 中亚地区区域组织现状比较及金融战略构想
5.1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对中亚五国的影响
5.2 “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亚地区的影响
5.3 独联体国家“次地区合作”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5.4 整合中亚工业园区、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5.5 加快区域型、专业型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多元化金融产品的推出

6 中亚资源战略合作模式的思考及建议
6.1 加快资金融通,逐步实现中亚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
6.2 成立专项中亚基金,保障能源和谐供给
6.3 打造中国一中亚资源经济走廊,加快区域资源一体化进程
6.4 加大中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大国博弈中争取更多话语权
6.5 生产制造业西迁,助力“中亚经济凹陷带”发展
6.6 加快研究中亚国家行业规范、标准,对外输出中国国家标准
6.7 建立健全境外投资商业保险机制
6.8 建立“一带一路”中亚区域人才智库

7 加强境外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防范
7.1 境外风险的特点
7.2 风险识别的原则
7.3 风险识别的方法
7.4 识别主要非技术类风险
7.5 风险控制原则及防范

8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一带一路”之中亚资源战略合作前景的研究和思考》:  5 中亚地区区域组织现状比较  及金融战略构想  5.1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对中亚五国的影响  从中亚国家扩大对外交往和中国西部大开发、向西开放、拓展中亚市场的现实以及长远需要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无论是对中国还是中亚五国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它在多领域所展开的合作促进了产业升级,有利于中国“西进”战略的展开,同时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  “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对古丝绸之路的重新定义,强化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强调了中国与中亚国家悠久的历史渊源,在中国的西部地区打开了一片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天地。实际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就曾提出过“新丝绸之路”的概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也一直致力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代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当代经贸合作升级版,被认为是世界上*长、*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是贯通亚、欧两大洲的经济大陆桥。不过,横看整个经济带,它具有明显的区段特征:一头连着繁荣的亚太经济圈,另一头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但是在中国一中亚地区之间形成了一个经济凹陷带。中亚经济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凹地,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落后,社会波动起伏。  与亚、欧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虽然目标以经贸合作发展为主,但其战略意义广泛,事关国防安全、经贸安全、边疆安全等重要领域的全局性国家安全问题,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在内政上,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推动经济均衡发展。在外交上,可以打造连通亚、欧国家的陆路大通道,以经贸促进全面合作,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积极促进区域安全合作,维护周边和平稳定大局。可见,“丝绸之路经济带”并不是要简单地重现古代丝绸之路。在性质上,它是集政治、经济、内政外交与时空跨越为一体的历史超越版;在内容上,它是集向西开放与西部开发为一体的政策综合版;在形式上,它是历经几代领导集体谋划国家安全战略的当代升级版。  5.2 “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亚地区的影响  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从此,“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正式建立。2002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在圣彼得堡举行第二次会晤,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宪章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原则、组织结构、运作形式、合作方向及对外交往等原则做了明确阐述,标志着该组织从国际法意义上得以真正建立。近年来,随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越来越多,中亚五国与中国的经贸技术合作关系日益发展并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合作内容不断拓展,成员间联系越来越紧密,合作越来越深入。中国越来越多有实力的企业入驻中亚地区,促进了中亚地区工业化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提升,带动了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  金融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中各国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也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条件。在金融合作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情况下,确定合理科学的金融合作目标,探索切实可行的金融合作途径,对于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金融合作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的原则,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金融合作应分阶段进行,目标规划也应该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3个阶段。当前的工作重点是积极推动成员国之间双边或多边的功能性金融合作。合作的具体进程要采取“双轮驱动”策略,既要开展以银行业务和功能完善为特征的金融合作,又要开展以金融组织和机制创新为特征的金融合作(朱显平,2014)。  ……

作者简介

  江兰,女,1982年4月30日生,民族汉,籍贯四川,2010年获博士研究生学位。  2004-2007年,就读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东方学学院,是中国第1批公派留学东欧独联体国家留学人员,留学期间任乌兹别克斯坦中国留学生联谊会主席。期间研究课题为《中国经济全球化》,论述了中国和中亚国家经济关系现状,并预测其发展前景,以及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危险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007-201O年,就读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关系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与中亚经济合作关系;博士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就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理论基础、中国和中亚国家经济贸易关系的现状、中国和中亚国家经济一体化前景进行了研究和论述;2010年5月通过了博士论文*终答辩,于2010年10月获得由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学术专门委员会颁发的哲学博士证书,并于2011年4月通过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回国留学人员学历学位认证证书。  2011-2016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后流动站进修,师从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先生,主要从事资源产业经济方面的研究;期间出版专著一本,题目为《中国和中亚经济合作发展前景》;国际学术会议论文一篇。  江兰曾供职于BOCO七年,负责海外项目的开拓及运营工作:CCTEG三年负责东欧独联体国家项目;现任道衡投资副总兼中亚矿业总经理,负责境外矿业投资项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