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

1星价 ¥12.2 (3.8折)
2星价¥11.8 定价¥3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91456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374页
  • 出版时间:2017-04-01
  • 条形码:9787513914567 ; 978-7-5139-1456-7

本书特色

  《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代表作。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并在这些叙写中,给读者展示了俄罗斯美丽的乡村风景。  《猎人笔记》采用见闻录的形式,真实、具体、生动、形象,体裁风格多样,语言简练优美,如一幅幅逼真的油画,不仅给读者展现了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的大自然风光、俄罗斯人民的风俗习惯,同时也揭露了农奴主的残暴和农奴的悲惨生活。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一个猎人的角度出发, 描绘了19世纪40年代俄国的乡村生活。它以反映农村生活的新角度和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给文学界带来了新鲜的空气, 并以其细腻逼真的笔触再现了19世纪农奴制下的俄国农村风貌和世态人情。

目录

霍尔和卡呈内奇
耶尔莫莱和磨坊主妇
草莓泉
县城里的医生
我的邻居拉吉洛芙
独院地主奥夫谢科夫
里戈甫村
淡褐色的草场
美丽的梅恰河畔的卡奇扬
庄园
账房
孤狼
两个地主
列别江集市
塔吉雅娜·鲍里索芙娜和她的侄儿
死亡
酒店
彼得·彼得洛维奇·卡拉塔耶夫
约会
希格罗县的哈姆莱特
潘捷列伊·切尔托普哈诺夫
切尔托普哈诺夫的末路
骷髅
车轮声响
森林和草原
展开全部

节选

  《猎人笔记》:  霍尔和卡里内奇  任何人,只要到过泊尔霍夫县和兹拉德县,都一定会惊异于奥加尔省和卡鲁伽省两地居民在外貌和精神两方面的显著差异。奥加尔省的农民一个个身材瘦小,有点弯腰驼背,总是愁眉不展,眼神忧郁。穿着破衣烂衫和树皮鞋,住的是勉强可以遮风避雨的山杨木破棚屋。还要服劳役,从来不做买卖,*多只能吃饱肚子。而卡鲁伽省的代役租农夫身材较高大,洁净的面孔白里透红,目光勇敢而快活,都做奶油和松焦油的买卖,平时穿着整洁,每逢节日总是穿上长筒靴,住在宽敞明亮的松木房舍里。  奥加尔省的村庄(现在说的是奥加尔省东部)周围全是耕地,附近沟壑纵横,且久而久之都变成了臭水沟和烂泥塘,除了几株可以随意砍伐的爆柳和两三株细得难以成材的白桦树,方圆一俄里之内再看不到一株小树。房屋挨挨挤挤,屋顶上盖着腐烂泛黑的麦秸……在卡鲁伽省则是另一种景象,村子四周绿树环绕,枝叶茂盛苍翠,房屋排列整齐、错落有致,屋顶覆盖木板,大门都加闩上锁,栅栏篱笆整齐有序,找不出一处歪斜和倾伏,过往的猪狗甭想随意进去游荡,对于放猪的人而言,在卡鲁伽省也能更放心。在奥加尔省,想必不消五六年,那一点儿仅存的可冷巴巴的树林和灌木丛,也将消失无踪,就连沼泽地也可能无处寻觅;在卡鲁伽省恰好相反,郁郁葱葱的防护林,绵延数百俄里,沼泽地也延伸出数十俄里,就连快要绝灭的黑琴鸟、性情温和的沙锥鸟也在这里繁衍生息,连走路时都常会惊动忙碌的山鹑,扑啦啦地飞起来,令猎人和猎犬惊喜万分。  一天我到兹拉德县去打猎,在荒地里遇到了一位卡鲁伽省的小地主波鲁迪金。此人打猎成癖,在打猎方面可算世界翘楚,为人也很和善。可美中不足的是:他曾经向省里所有的富家小姐求过婚,不仅遭到拒绝,而且还被禁止再次登门。他怀着沉痛的心情,向他所有的亲友和熟人诉说自己的不如意,但仍把自己果园里的酸桃和其他未熟的果子,送给姑娘们的双亲作为见面礼。他总爱不厌其烦地重述同一个自认为很有趣的笑话,却从来未曾逗笑过别人。他对阿基姆·纳希莫夫的作品和小说《宾娜》推崇至极。他的一条狗名唤“天文学家”。他有些口吃,说话有时还带点儿乡音,经常把“但是”说成“蛋时”。在家里用法国式的烹饪方法,据他家的厨子理解,法式烹饪方法的奥秘,就在于将每种食品的天然味儿彻底改变。这位高明的厨师做的肉有鱼腥味儿,做的鱼带有蘑菇味儿,*奇妙的是通心粉——一股子火药味儿。然而,除了这些寥寥的无伤大雅的不足之外,波鲁迪金先生确实是本地的翘楚。  我和波鲁迪金刚认识才一天,他就热情邀请我到他家去住宿。  “有五六俄里才到家,”他说道,“徒步走太远了,我们还是先到霍尔曼家去歇会儿吧。”  “霍尔曼是谁呀?”  “我的雇农……他家离这儿很近。”  我们就向霍尔曼家走去。霍尔曼家坐落在一片林中空地上,这是一片收拾得平平整整的耕作地,并且只有霍尔曼独家的住宅。宅院里有好几幢松木房舍,四周圈着栅栏。正房前边还有一个细柱子搭起来的敞棚。我们两人径直走进院子,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出来迎接我们,他模样漂亮,个子很高。  “啊,菲加!霍尔曼在家吗?”波鲁迪金先生问他。  “不在家,进城去了。”小伙子露出一排雪白的牙齿,笑眯眯地回答道,接着又问道:“要准备马车吗?”  “是的,小伙子,要一辆马车,再给我弄些格瓦斯。”  我们走进屋里。墙由原木垒成干干净净,甚至没有挂此地常见的苏兹达尔木版画。在屋角处一尊带有银质衣饰的巨大圣像前,点着一盏神灯。屋里摆着一张菩提木桌子,明亮如几,好像才擦洗过。无论是原木中间还是窗框上,都没有看到普鲁士甲虫飞快地爬来爬去,也没有藏着狡猾的蟑螂。那个小伙子很快就回来了,端来了一杯妙不可言的格瓦斯,用小木盆装着一大块白面包和十几条腌黄瓜。他把这些食品在桌子上摆好,自己就靠着门框站着,时不时微笑着望望我们。我们还未来得及吃完这些,一辆马车就已经来到台阶前。我们走出屋一看,车夫是个鬈发男孩子,看模样只有十四五岁,正在费劲地勒着一匹强健的花斑马。五六个高大强壮的小伙子站在马车周围,都和菲加长得一模一样。“都是霍尔曼的儿子!”波鲁迪金说道,“都是小霍尔曼。”陪同我们走到台阶上的菲加接过话来,“还没来全呢,波塔普到树林里去了,西多尔跟老霍尔曼进城去了……小心点儿,瓦夏,”他转过身来嘱咐那个赶车孩子,“赶得要又快又稳当,车上坐的可是老爷。遇到沟坎,孩子,走得慢一点儿,否则,搞坏了车子不算,别颠疼了老爷的肚子!”听到菲加的俏皮话,其他几个小霍尔曼都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波鲁迪金先生神气地喊道:“把‘天文学家’也放到车上!”菲加兴冲冲地抱起摇头摆尾的狗放进马车。  这时,瓦夏把缰绳放松,我们的马车便向前驶去。走了一段路,波鲁迪金先生突然指着一所矮小的房子,对我说:“那是我的办公室。怎么样,去看看吧?”“悉听尊便。”他一面下车,一面说:“现在我已经不在这儿办公了,不过看一看还是值得的。”这幢小房有两个房间,如今空空荡荡。看房子的是个独眼的老头,正从后院跑过来。“你好,米尼奇,”波鲁迪金对他说,“弄点水来吧!”独眼老头转身进屋,转眼的工夫就拿来了一瓶水和两个杯子。“请尝尝吧,”波鲁迪金对我说,“这是我们这儿的泉水,特别清凉爽口。”我们两人各喝了一杯,这时,独眼老头向我们深深鞠了一躬。“好,我们现在可以走了吧?”我的新相识说,“我在这儿做了一笔相当划算的交易,卖给阿里卢耶夫四俄亩的树林,价钱很不错。”我们重又上了马车,半小时后,就来到了波鲁迪金的宅院。  ……

作者简介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奥勒尔省的贵族世家,早年丧父。十五岁入莫斯科大学学习,第二年转入彼得堡大学,毕业于一八三六年。其间思想倾向于民主,并开始诗歌创作。二十岁时赴柏林大学留学,四十年代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自然派”的代表人物,一八五二年因发表悼念果戈里的文章而被捕入狱并遭流放。一八八三年于巴黎病逝。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