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明江南民间艺术收藏研究
读者评分
5分

晚明江南民间艺术收藏研究

1星价 ¥27.7 (7.7折)
2星价¥27.7 定价¥36.0
商品评论(1条)
ztw***(二星用户)

不错很不错

2018-12-13 10:44:09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280522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2
  • 出版时间:2017-05-01
  • 条形码:9787552805222 ; 978-7-5528-0522-2

内容简介

  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是驰名海内外的文献之邦,文化艺术品市场向称发达,明代中后期更形成了日益红火的民间艺术品收藏市场。万历时,文坛领袖太仓人王世贞说:“画当重宋,而三十年来忽重元人,乃至倪元镇,以逮明沈周,价骤增十倍。窑器当重哥、汝,而十五年来忽重宣德,以至永乐、成化,价亦骤增十倍。大抵吴人滥觞,而徽人导之。”同时期徽州休宁的古董鉴赏家詹景凤曾得意地说:“文太史初下世时,吴人不能知也。而予独酷好。……予好十余年后吴人乃好,又后三年而吾新安人好,又三年而越人好,价相埒悬黎矣。”明末嘉兴人沈德符总结其时收藏行情说:“嘉靖末年,海内宴安,士大夫富厚者,以治园亭、教歌舞之隙,间及古玩。……比来则徽人为政,以临邛程卓之赀,高谈宣和博古,图书画谱,钟家兄弟之伪书,米海岳之假帖,渑水燕谈之唐琴,往往珍为异宝,吴门、新都诸市骨董者,如幻人之化黄龙,如板桥三娘子之变驴,又如宜君县夷民改换人肢体面目,其称贵公子、大富人者,日饮蒙汗药而甘之如饴矣。”沈德符还说:“玩好之物,以古为贵。惟本朝则不然,永乐之剔红,宣德之铜,成化之窑,其价遂与古敌。盖北宋以雕漆擅名,今已不可多得,而三代尊彝法物,又日少一日,五代迄宋所谓柴、汝、官、哥、定诸窑,尤脆薄易损,故以近出者当之。始于一二雅人,赏识摩挲,滥觞于江南好事缙绅,波靡于新安耳食,诸大估日千日百,动辄倾橐相酬,真赝不可复辨,以至沈、唐之画,上等荆、关,文、祝之书,进参苏、米。”细细体味明后期江南文人的这些话,可以悟出,时人虽然间有异议,但大体上一致认为,明后期江南收藏古玩的风潮以及十分红火的藏品市场,是由苏州文人率先兴起和徽州商人推波助澜的,后来才逐步波及徽州等其他地区。  苏州文人兼具学养和资财,视收藏古玩为修身养性之物事,以拥有古玩为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期待着“挹古今清华美妙之气于耳目之前,供我呼吸;罗天地琐杂碎细之物于几席之上,听我指挥;挟日用寒不可衣、饥不可食之器,尊逾拱璧,享轻千金,以寄我之慷慨不平”。苏州当地人文震亨甚至形容当时各地收藏古玩习以成风,以至称为“姑苏人事”。

目录

绪论
一、“民间收藏”辨析
二、收藏视野中的“江南”
三、关于收藏史的研究意义与学术回顾

**章 宋元遗绪与明中期之前的江南收藏界
一、宋元收藏文化概观
二、明中期前的江南收藏

第二章 收藏与晚明社会生活
一、收藏兴盛与“闲雅”生活之再造
二、居与藏——藏家平居生活中的收藏体验
三、游与藏——晚明文人旅行中的收藏活动
四、收藏与藏家交际
五、“苏人滥觞”——苏州在收藏风气推广中的引领作用
六、“徽人导之”——商人阶层的参与

第三章 藏家与藏物
一、雅奇共赏——晚明藏家的收藏兴味及影响
二、橐囊深浅——晚明藏家资金来源分析
三、藏物之殇——晚明江南收藏面临的诸种风险
四、善存之道——江南民间收藏中的藏品保护

第四章 收藏高潮背景下的江南藏品市场
一、市场的反响
二、商品化背景下的藏品功能异化
三、市场化影响与艺术创作者的转变

第五章 赝品的创造、流播及影响
一、晚明江南收藏领域中的赝品
二、赝品制造的方法手段
三、赝品流播对藏品市场的影响
四、辨赝与防伪

第六章 藏家、古董商与藏品交易网络
一、晚明江南古董市场的地域空间分布特点
二、藏品交易中的“隐性网络”
三、古董商的角色意义

第七章 晚明江南收藏与古董商人——以徽州古董商为中心
一、歙县吴其贞家族
二、休宁王越石家族
三、李日华笔下的方樵逸与吴雅竹等
四、其他徽籍书画商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晚明江南民间艺术收藏研究》:  一为题识。此类情况多发生于书画收藏领域。一般,藏家在请友人观赏藏物后,往往请其于卷后题写跋语。接受邀请者多为藏家好友或负有鉴赏之名的专业藏家。他们所题内容长短不一,内容多样,以赞美藏品,探寻其艺术特点,及对藏家表示推崇为多。虽然题识这一活动貌似仅针对艺术品,但实则为双方交往活动的延续。一方面,藏家请阅赏者题跋,以此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将有助于双方交谊的加深;另一方面,藏家如能因此获得名家的题写,无疑为藏品锦上添花。这些名家题跋将与藏品融为一体,成为更具价值的珍品。因此,一些藏家往往携带藏品,登门请求名家鉴赏,并征其跋语。例如,万历四十年(1612)二月间,李日华之友吴珍所带同杨茂生来访,并以杨氏所藏文徵明小楷《盘谷序》请求鉴赏,之后又向日华“索跋”。对藏家而言,名家题跋意义非凡,其既是针对藏品的艺术再创作,亦是对藏品价值的“审定”。因此,一些大藏家往往于好友中择一二足堪信任的鉴赏名家,专门为其藏品题识,以此收鉴定之效。例如,项元汴所藏书画,多由文嘉为其鉴定。万历间,项氏曾以重金自乌镇王氏处,购得唐摹《兰亭序》神龙本,随即命人持往苏州,嘱文嘉审定,并加题语。显然,此种状况已超乎友人间~般性的藏物鉴赏。虽然,我们并不确知鉴定方是否会从中得到实际报酬,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方式首先建立于双方稳固的交往基础上,依赖于彼此间高度的信任与了解。这虽非普遍现象,但确为因藏品而生的人际交往关系的高度凝练。在此过程中,藏家得到了有关藏品鉴识的“专家意见”,而鉴藏者亦由是获得观赏众多珍品的机缘。其如文嘉在观赏《兰亭序》神龙本后所言,“纵观以偿夙昔之愿”,鉴赏者至少在这样的交往活动中得到了极大的精神满足。从而,达到了交往的双方都较满意的“双赢”局面。  由前论可见,在因收藏而生发的交际活动中,藏品一般发挥着桥梁媒介作用。晚明,士大夫多喜欢以清雅自诩,其交际之间亦多作清谈,即口不言俗务,而每每以雅趣艺事为谈资。作为清雅风尚代表的艺术品创作与收藏自然成为其交际间的重要内容。例如,陈继儒在叙及与董其昌的交往时就称“(董其昌)每与予焚香披对,各忘寝食,甚则从千里寄尺一相闻,娓娓无俗谈,大约起居书画无恙而已”。正因于此,收藏活动日益成为社会各阶层瞩目的焦点。在此背景下,收藏进一步突破原本的小众范畴,逐渐融人社会交往的大背景中。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否真正喜爱或精通,参与者皆能不同程度地从中获益。如果我们立足于某个特定藏家角度去考察,就会发现在其周围往往会出现爱好者群体组成的“朋友圈”。借由日常的收藏交往,朋友圈中的人际关系得以不断巩固。同时,这个人际交往网络并不封闭,其对外亦不断吸纳着新的成员。  ……

作者简介

  姚旸,男,江苏南京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主修明清经济史、社会史。获博士学位后,进入该校古典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研修,主持“清代北洋海运贸易研究”等国家课题。2008年进入天津博物馆工作,致力于明清时期艺术鉴赏史研究,发表《明代江南民间收藏中的赝品探析》《明末清初徽州书画商人的经营活动》《从看清中期江南民间金石收藏生活》等专业论文二十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