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当代小说的电影改编与电影新类型的诞生

中国现当代小说的电影改编与电影新类型的诞生

1星价 ¥58.6 (6.1折)
2星价¥58.6 定价¥96.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0017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53
  • 出版时间:2017-09-01
  • 条形码:9787520300179 ; 978-7-5203-0017-9

本书特色

本书由陈伟华教授历时8年撰写而成,系由作者的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1905—2010)及相关项目的研究成果修改整理而成。全书以历史年代为线索,以个案为切入点,为小说原著与电影新类型的关联为视角,对中国现当代小说的电影改编典型个案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梳理和探讨了小说原著对不同时期电影新类型的产生的影响,深入剖析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并归纳总结了小说的电影改编的典型模式及改编规律。全书通过详细的个案分析,全面地展示了中国现当代小说的电影改编对中国电影发展的重大影响,同时回顾了电影改编对小说原著的传播的影响;作者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文学、电影学、文化学等多种理论和方法,较好地结合了文字、视频等多种类型的材料进行研究,体现出良好的学术功力、学术视野和深遂的学术洞察力。全书见解深入新颖,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由陈伟华教授历时8年撰写而成,系由作者的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1905—2010)及相关项目的研究成果修改整理而成。全书以历史年代为线索,以个案为切入点,为小说原著与电影新类型的关联为视角,对中国现当代小说的电影改编典型个案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梳理和探讨了小说原著对不同时期电影新类型的产生的影响,深入剖析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并归纳总结了小说的电影改编的典型模式及改编规律。全书通过详细的个案分析,全面地展示了中国现当代小说的电影改编对中国电影发展的重大影响,同时回顾了电影改编对小说原著的传播的影响;作者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文学、电影学、文化学等多种理论和方法,较好地结合了文字、视频等多种类型的材料进行研究,体现出良好的学术功力、学术视野和深遂的学术洞察力。全书见解深入新颖,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目录

绪论 **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节 研究现状概述上编 小说原著与电影新类型**章 1920年代个案(1):《玉梨魂》开现代言情电影先河 **节 原著及电影简况 第二节 重要改编及社会反响 第二章 1920年代个案(2):《江湖奇侠传》引发现代神怪武侠电影热潮 **节 原著与电影《火烧红莲寺》故事对比 第二节 改编中的扬弃及神怪武侠电影的风行第三章 1930年代个案:《啼笑因缘》立现代言情武侠电影范式 **节 《啼笑因缘》的热捧冷遇及新性旧质 第二节 《啼笑因缘》与1930年代武侠电影的嬗变第四章 1950年代个案:《祝福》尝试乡土电影新模式 **节 1956年前后电影题材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电影《祝福》的创作氛围 第三节 电影对原著的改与编 第四节 《祝福》公映后的反响 第五节 《祝福》成为改编范式并为乡土电影注入新内容第五章 1960年代个案:《红日》《小兵张嘎》等小说展示战争电影新路向 **节 以抗击敌寇歌颂英雄保家卫国为主题 第二节 依据原型塑造战争中的典型英雄形象第六章 1970年代个案:《林海雪原》《闪闪的红星》等小说孕育经典样板戏电影 **节 样板戏电影概况 第二节 《林海雪原》《闪闪的红星》成为样板戏电影经典第七章 1980年代个案:《天云山传奇》《青春万岁》等小说为新时期电影植人个人叙事 **节 彰显个人但不屏蔽集体 第二节 张扬个性但不倡导个人主义 第三节 塑造独立自主的时代个性新女性 第四节 时代土壤与创作诉求第八章 1990年代个案:《离婚》与世纪未婚恋电影的两种典型 **节 原著叙事核心——“诗意”的内涵及其影像表达 第二节 电影《离婚》与《纳妾》对原著的改编与取舍第九章 21世纪个案:《山楂树之恋》《致青春》等网络小说 构建自叙传电影新特性 **节 回顾:由来已久,热潮初现 第二节 视角与空间:“我”在都市与网络中 第三节 主题:爱情与青春 第四节 结局与期待:悲情悲壮与缅怀励志下编 模式与经验第十章 《阿Q正传》的电影改编模式 **节 改编手法及意图 第二节 电影《阿Q正传》的反响和争议 第三节 改编特色和经验第十一章 《铸剑》:电影如何故事新编 **节 电影对原著的改与编 第二节 改编手法及原因分析第十二章 《边城》:凌子风“原著+我”改编理念的新诠释 **节 作者意图与编导构想 第二节 电影对原著的改与编 第三节 改编模式及原因分析第十三章 从《萧萧》到《湘女萧萧》:“原著+我”的改编思路 **节 电影对原著的改与编 第二节 改编特点及思路分析第十四章 从《丈夫》到《村妓》:以“我”为主的改编理念 **节 电影对原著的改与编 第二节 改编理念及原因分析 第三节 沈从文小说的电影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第十五章 中国小说的电影改编的典型模式 **节 “直接转化”型 第二节 “取其筋骨”型 第三节 “抽取及组合”型 第四节 “借意与借名”型第十六章 宗教文化在中国小说的电影改编中的艺术处理 **节 基督教文化在改编中的彰显 第二节 基督教文化在改编中的移置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伟华(1976~),男,湖南衡阳常宁人,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影视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百人工程”学者,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及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博士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已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并完成教育部及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影视文学与文化、基督教文学与文化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