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以来上海城市规模的变迁

近代以来上海城市规模的变迁

1星价 ¥30.2 (7.2折)
2星价¥30.2 定价¥4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202167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01页
  • 出版时间:2017-11-01
  • 条形码:9787552021677 ; 978-7-5520-2167-7

本书特色

《近代以来上海城市规模的变迁》从历史学的视角和方法出发,梳理近代以来上海城市规模的变迁。共两大部分:*部分旧上海城市规模的变迁,共4章,包括公共租界、法租界、条约时期上海租界以及1937年到1949年的上海城市规模问题。第二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上海城市规模的变迁:理论与实践,共5章,论述了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城市规模问题,很有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全景式展现了开埠以来的170多年间上海城市规模的变迁, 详细考察了不同历史时期内各方人士对上海城市规模的态度及所采取的行动, 尤其聚集于上海人口政策的演化。通过对上海的个案研究, 本书着力回答了“限制大城市规模的思想和政策是如何形成的”这样一个问题。

目录

序一 追根溯源,以史为鉴 序二 尊重选择,尊重城市 导言 **部分 旧上海城市规模的变迁 **章 公共租界的城市规模问题(1845—1942) 一、面积、人口和人口密度:变迁及国际比较 二、租界当局如何看待界内人口规模及人口密度的激增 三、公共租界的人口规模与城市治理 四、结论 第二章 法租界的城市规模问题(1849—1941) 一、人口、面积、密度:变迁和比较 二、法租界关于人口流入问题的应对之道 三、法租界的运行制度和特征异于公共租界 四、法租界的城市规模与城市治理 五、结论 第三章 条约时期上海华界的城市规模问题(1845—1937) 一、上海华界的面积、人口和人口密度:变迁及比较 二、19世纪的上海华界 三、清末地方自治运动时期的上海华界 四、民国前期的上海华界 五、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上海华界 六、结论 第四章 1937年到1949年的上海城市规模问题 一、日本占领时期的上海(1937—1945) 二、战后的上海(1945—1949) 三、简短小结 第二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城市规模的变迁:理论与实践 第五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大城市规模的思想 一、大的中心城市是文明水平的标志 二、社会分工、大城市与人的发展 三、城市的空间集聚与均匀分布 四、结论 第六章 列宁的城市观和苏联的大城市规模问题 一、十月革命之前俄国的城市化状况 二、列宁主张用双向流动的办法消灭城乡对立 三、列宁关于大城市规模的表述 四、列宁为限制大城市规模政策的出台铺平了道路 五、结论 第七章 斯大林和苏联的大城市规模问题 一、斯大林在城乡关系方面继承的思想遗产和制度遗产 二、斯大林的城市观 三、限制大城市规模的国策化 四、限制大城市规模升级为制度优势 五、为限制大城市规模而采取的配套措施 六、斯大林时代限制大城市规模的实施效果 七、结论 第八章 计划经济时代的上海城市规模(1949—1976) 一、计划经济时代的上海城市规划及其思想 二、计划经济时代调控上海城市规模的实际措施 三、限制外来人口迁入的制度 四、计划经济时代限制上海城市规模的结果 五、结论与讨论 第九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城市规模问题(1978—) 一、规划方案中的上海规模 二、调控上海城市规模的行动 三、评估与讨论 结论 近代以来上海城市规模的变迁及其启示 附录 《大上海都市计划》(初稿)(1946年)(节选) 基本原则 人口 《大上海都市计划》(二稿)(1947年)(节选) 人口问题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1986年)(节选) (一)指导思想 (二)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1999年)(节选) **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2016—2040)纲要》(2016年)(节选) **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第三章 发展模式与城市规模 上海租界扩张图 东方大港计划规划图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邓杰,加拿大女王大学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兴趣主要是中国城市化问题和上海史,其学术论文在国内核心期刊多有发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