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尼特红食传统风俗

苏尼特红食传统风俗

1星价 ¥22.5 (4.9折)
2星价¥22.5 定价¥4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515000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05
  • 出版时间:2017-08-01
  • 条形码:9787105150007 ; 978-7-105-15000-7

内容简介

锡林郭勒草原富饶美丽,历史悠久。数千年来,这里的草原先民就以匈奴、东胡、乌桓、鲜卑、柔然、敕勒、契丹等部族名称载入史册。公元12至13世纪蒙古民族崛起,曾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还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统一的元王朝。在漫长的岁月里,这些逐水草迁徙的游牧民族登上祖国北方的巨大舞台,不仅上演了一幕幕叱咤风云的壮剧,也创造了繁荣的畜牧业经济和灿烂的草原文化。 文化是指人民群众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005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下发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得到广大群众和热心人士的极大关注和支持。到目前,已有百余项关于蒙古族及盟内汉、回等兄弟民族的民间文学、歌舞戏剧、服饰文化、制作技艺、民俗礼仪等内容的项目列入锡林郭勒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多个项目入选国家、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研究工作的深入,很多项目的历史渊源、沿革变迁及传承现状等都更清晰地展现出来。例如,从匈奴人墓葬中出土的一枚透雕铜饰上,镌刻有两名摔跤手竞技的图像,其搂腰拌腿的动作十分生动逼真,从而推断出,当今那达慕盛会备受群众喜爱的搏克(即“角抵”、摔跤)运动的起源,至少能追溯到公元前几世纪的匈奴时期;再如,据《魏书·高车传》记载,随着敕勒族(即史书中的“丁零”“铁勒”)出现私有财产,他们的牲畜各有自己的“记识”,即标志,依此又可推断,锡林郭勒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印文化,其源头可追寻到遥远的古代。 十多年来,各旗、县、市文化馆和专业人士在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本的同时,撰写了许多有质量的调查报告、工作体会和研究论文,其大部分已收录在由群众艺术馆主编,由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锡林郭勒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集》。还有不少篇幅长、内容更为详尽的专著,我们将以系列丛书的方式陆续出版,以飨读者。这些著作是作者多年从事调查、搜集、整理、研究的成果,甚至是亲身实践的经验总结,其史料价值、学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期望今后将更新的专著收入这套丛书中,为锡林郭勒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绚丽画卷增添绚烂的一笔。

目录

**章 拾掇的风俗**节 宰绵羊、山羊一、宰二、剥皮三、掏内脏四、卸肉五、晾肉六、剔肉七、割肉条八、清洗内脏九、灌血肠十、灌皱胃十一、做羊肠卷十二、塞肉馅十三、填心包十四、填肥肠十五、填脾十六、填膀胱十七、填红肠第二节 宰牛一、宰二、剥皮三、掏内脏四、清洗牛的内脏五、灌肠、塞肉六、卸肉七、剔去牛肉八、砸断牛骨头第三节 宰马、骆驼一、宰食马二、宰骆驼第二章 储藏红食的风俗习惯**节 冷冻储藏一、包皮冻藏牛肉二、装瘤胃冻藏三、装整块皮冻藏四、装容器冻藏五、对折冻藏六、分块冻藏七、装瘤胃冻藏杂碎第二节 储存肉干一、晒牛肉干二、晒干绵羊、山羊肉条三、捣碎储存四、烹炸储存五、烤油储存…… 第三章 红食的名称及分类习俗第四章 煮熟红食的风俗第五章 红食的礼仪及习俗第六章 戒律祝颂词颜语、格言和谜语民间故事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照日格图,蒙古族,翻译家,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蒙古文专科学校。毕业后从军入伍,就读部队院校继续深造,历经30年军旅生涯。多年来,一心投入蒙译汉工作。翻译作品主要有《锡林浩特史记》《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等著作以及小说、散文、歌词、诗作等上百部文学艺术作品,还有涉及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部分行政、司法文书。所译诗作《爱心宣言》《抒发诗情的秋日》被选入《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作品选粹》一书。2013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翻译家并荣获奖励。现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翻译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作家协会会员、锡林郭勒盟文学艺术翻译家协会理事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