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艺术现代性与当代审美话语转型

艺术现代性与当代审美话语转型

1星价 ¥42.1 (6.1折)
2星价¥42.1 定价¥6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9670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20
  • 出版时间:2017-10-01
  • 条形码:9787516196700 ; 978-7-5161-9670-0

内容简介

  《艺术现代性与当代审美话语转型》立足于艺术现代性的视域,力图以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来还原和建构当下审美艺术的发展与走向,主要研究和探讨艺术现代性视域下的审美艺术思想和审美艺术现象。这些话题在当下审美艺术的发展中具有代表性和争议性,它们展现了当前审美艺术发展的基本面貌和主要趋势,同时在当下审美艺术发展中也颇具涵盖性和贯穿性。该书引入了艺术社会学和艺术现代性的维度,所讨论的命题与思想不仅活在当下,同时也有其历史渊源,既致力于溯源,也致力于评述。该书还关注当下艺术界所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并致力于使这些关于艺术和审美呢象的关注积淀下来,成为新的学术范畴或学术热点。笔者以为,该书中相关话题的讨论以及围绕这些话题的争论可以超过专业化、学院化的理论“樊笼”,艮现当下审美艺术研究的复调性和跨界性生存。

目录

导论
**章 距离论域中的审美艺术话语
**节 艺术距离的审美救赎之维
第二节 陌生化与社会批判距离建构
第三节 非人化与新感性的距离策略
第四节 距离消解中的审美救赎

第二章 自主性诉求话语的审美建构
**节 康德命题的自主性审美浮现
第二节 艺术分化的审美自主性确证
第三节 艺术距离的审美自主性诉求
第四节 艺术自主性的审美批判之维
第五节 艺术自主性的审美乌托邦幻象

第三章 艺术终结话语的审美论域
**节 哲学演绎话语中的艺术之殇
第二节 反终结话语中的艺术叙事断裂
第三节 后艺术终结话语中的审美解构
第四节 理论旅行中的文学终结话语
第五节 终结情境下的话语空间建构

第四章 艺术现代定义的困境及其转型
**节 艺术定义的现代困境
第二节 艺术定义的现代转型
第三节 体制惯例下的艺术定义
第四节 艺术定义转型的中国情境

第五章 艺术现代观念的转型
**节 艺术现代观念转型的话语情境
第二节 现代观念转型下的艺术认定
第三节 现代观念转型下的艺术接受
第四节 现代观念转型下的技术崇拜
第五节 艺术现代观念转型的批判反思

第六章 现代艺术景观的个案剖析
**节 数字奇观电影
第二节 时尚图像杂志
第三节 现代审美服饰
第四节 图文叙事艺术
第五节 媒介图文景观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艺术现代性与当代审美话语转型》:  通过保持自主性、站在社会的对立面和否定社会,艺术与物化现实保持距离,从而实现个体在物化生存的审美救赎。这是阿多诺为现代个体所开辟的一条审美救赎之路。然而问题在于,现代艺术在现代社会中是否能做到完全的自主性?对此,阿多诺的态度也表现出一种暖昧性与模糊性。他写道:“艺术发觉自个处于两难困境。如果艺术抛弃自律性,它就会屈从于既定的秩序;但如果艺术想要固守在其自律性的范围之内,它同样会被同化过去,在其被指定的位置上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这种两难困境反映出更为广泛的、能够吸收或摄取所遇到的一切的社会总体现象。”①虽然有过困惑,但阿多诺也认为,对社会的否定并不是要取消与社会的联系,毕竟,艺术也不能完全脱离社会,如果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差异完全消失,艺术也就消亡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完全的艺术自主,即艺术与社会的完全脱节,是一个相当诱人却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事实上,阿多诺也一直承认,无论是艺术的自主性,还是艺术对社会的否定,其实都是在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基础上展开的,在某种意义上,自主性原则本身也是一种慰藉,艺术通过摒弃现实而为现实进行辩护。日本学者细见和之在阿多诺的研究中也认为,任何自主性的艺术并不是一定要与社会相对抗:“无论是什么作品都不可能与社会没有任何联系。任何自律性的艺术,都存在于他律性的社会之中。”②可见,阿多诺是在与他律性的社会相联系的角度来确认艺术的自主性的。无论是艺术的自主性,还是艺术对社会的否定,其实都是与社会相联系的基础上展开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很容易发现这么一个悖论:艺术一方面要否定社会从而实现审美救赎;另一方面艺术又极容易沦为现代社会的代言人。  阿多诺强调艺术要实现自主性,实现与生活的分离,然而事实在于:绝对的自主性是不可能实现的,所实现的仅仅只是相对的自主性,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艺术要做到与生活完全的绝缘是不可能的。阿多诺的意图在于使主体和艺术远离物化现实,进而构建出一个属于主体内在心灵的审美领域。然而,这只是阿多诺的一种美好的审美理想,毕竟艺术不能离开对社会与生活的批判,它不仅仅要关注审美与艺术,更要关注在审美与艺术背后深刻的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如艺术完全退缩到自己的狭小天地里,那么势必会成为一种象牙塔内的纯游戏,成为纯粹的自恋艺术,也就谈不上对物化现实的真正批判了。因此,虽然现代艺术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了物化现实对个体的侵蚀,但强调与现实的距离*终也只是一种对现实的审美逃避,这个领域仍然过于狭窄,不能成为*终的解决之道。  若进一步稍加剖析,这种救赎仅仅只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拯救或慰藉。在阿多诺那里,现代工业社会是一个压抑人、造成人性分裂、人格丧失的社会。人分裂为无数不同的“角色”与片断,完整的人已不复存在,在现代社会里,人已变成了非人,这是现代社会走向野蛮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日益丧失真实内容与意义的原因。面对这样一个精神失落与虚无的社会,人们日趋绝望,因而需要一种精神性的补偿来消除绝望和拯救心灵。而具有否定性和批判性的现代艺术正好满足了这种需要。艺术在异化现实面前,使自己处于拯救状态,它能把人们在现实中所丧失的希望、所异化了的人性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批判现存社会的同时给人以希望,进而补偿性地拯救了人性。但是,阿多诺的艺术批判与拯救功能都只是在意识和精神领域内进行的,而不具有实践性。阿多诺认为,在达到高度工业文明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已不可能再产生像19世纪下半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那样的进行革命实践的主体了,因此,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就只能采取理论批判或精神批判的形式。正是因为如此,阿多诺认为,艺术对社会的批判就是一种认识的批判。与此相类似,艺术的拯救也限于精神领域,它只是一种精神上的补偿与超越,而并非实践上的变革。  ……

作者简介

  杨向荣,1978年出生,200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文艺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1—2014年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11——12月赴德国布莱梅应用科技大学进修与学习。2008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1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8年入选为湖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13年入选为湖南省青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百人工程”学者,2013年入选为湖南省优秀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学者,2015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2016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15年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湘潭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湖南省网络文学研究会理事、湖南省人民广播电台特邀新闻评论员,《传媒观察》特邀顾问。共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后基金委、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和《学术月刊》等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文化社会学视域下的齐美尔美学》和《西方美学与艺术哲学基本问题》等著作5部。成果获湖南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湖南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