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低城池与文化研究

越低城池与文化研究

1星价 ¥83.2 (7.7折)
2星价¥83.2 定价¥10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1700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32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520317009 ; 978-7-5203-1700-9

内容简介

  《越地城池与文化研究》系《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特色栏目系列丛书之四。越文化之中心区域绍兴古城,自春秋越国勾践七年(公元前490)开始筑城建都,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越地城池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500多年来城址不变,始终以行政中心功能为主赓续相继,越地城池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不断累积、丰富、深化了城市文化的内涵和历史记忆,推动着城市文明的进步和深入,在中国城市史上有着特殊的价值。  《越地城池与文化研究》选编了越地城池和地理文化的研究方面的相关论文,结合绍兴建城史的研究,从城市史的角度反映了越文化的形成、传承和发展。

目录

越都城研究
一座中国传统城市的2500年——绍兴城市史概论
越国都城规划思想的当代意义
试论越都城的建立
越王允常都埤中浅解
越国故都新探
印山大墓应是越王勾践自治冢——绍兴印山越国王陵陵主新考
绍兴越王城保护整合工程设计的文化理念
越州、绍兴府研究
论隋唐时期的越州都督府
唐代越州城市商品经济研究
隋唐宋元时期佛教在绍兴的传播、承祧与流变
关于越中胜景蓬莱阁的历史文化及重建设想
略论南宋时期绍兴城的发展与演变
试论南宋名宦汪纲对绍兴城市建设的贡献
试论宋代浙东沿海市镇的海外贸易及其影响
论宋代绍兴城市经济
宋陵布局与堪舆术
南宋时期绍兴私人藏书家述略
晚清绍兴与上海的经济联系述论
明清以来绍兴藏书家和藏书楼研究
古越藏书楼藏书聚散考
城市人口发展、水城文化研究
越文化中心地的民族变迁与人口发展(上)
越文化中心地的民族变迁与人口发展(下)
略论古代绍兴人口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人文绍兴:一个地域性与时代性的课题
从谢安的休闲娱乐看东晋社会的特点
寓园的人文情趣及人本特色
从《壬午日历》看祁彪佳的家居生活
绍兴与杭州城市水环境的比较研究
论民俗对于建设绍兴文化水乡的价值
水文化——越文化生成发展的重要基因
“上善若水”与“南方之强”——试辨越文化的水性禀赋
海上“越瓷之路”航线研究的几个问题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越地城池与文化研究》:  三南宋陵选址遵循“形法派”理论  南宋六陵位于浙江绍兴东南方向15公里处的牌口村,绍兴县富盛镇以西3公里,绍兴会稽山北缘,北隔攒官山(莲雾山)与绍兴平原为邻。1126年,金人南下,北宋都城被占,翌年北宋灭亡,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在金兵的追赶下,宋高宗颠沛流离,1130年初重又在绍兴建都。1131年哲宗昭慈皇后孟氏崩,遂开始了南宋六陵皇家陵园的选址和建设过程。这一建设过程一直延续到1275年,直到南宋灭亡前夕。  南宋皇家陵园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与北宋七帝八陵占地28平方公里相比要小得多,比秦始皇陵区占地60平方公里更小,可称为历史上布局*紧凑的皇家陵园。  起初,南宋陵布局选址继承北宋陵选址布局的理论,后来逐渐按照形法派理论指导陵墓选址和布局。  南宋初年,南宋皇家陵园依然按照五音姓利的要求选址。宋六陵的地势从大的范围来讲仍然属于东南仰高,西北低垂,会稽山水从东南缓缓向西北流去,其势与嵩少之山伊洛之水无异。又宋六陵位于绍兴东南,杭州东南的方位,也符合五音姓利的要求。北宋皇陵选在洛阳东南的巩县,原因之一是宋太祖曾经想迁都洛阳,都是符合紫气东来愿望的。  按照五音姓利要求,宋六陵区各帝陵的布置应该是以昭慈皇后陵为基点,以后各陵均在其北偏西方向,同样皇后陵墓位于皇帝陵墓的北偏西方向。  但是,实地考察宋六陵各陵的分布以及宋六陵周围的地势,可以发现,南宋六陵的布局已经不完全按照五音相宅法选址和布局。将会稽山的北缘选作南宋陵园,虽然在地形大势上符合五音姓利说,但是已经不同于北宋陵的选址,在微观地形上更符合形法派的堪舆理论。  宋六陵北依莲雾山(后称攒宫山),东邻青龙山,西傍五虎岭,南有紫云山。紫云山相对低矮,莲雾山相对高大,青龙山蜿蜒,五虎岭呈匍匐状,恰好形成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格局,是典型的形法派风水宝地。  而陵区内的帝陵位次也不是以昭慈皇哲宗后陵为基点逐次向西北依次分布。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哲宗后陵东偏南为高宗永思陵,永思陵东为孝宗永阜陵、光宗永崇陵、宁宗永茂陵。往北1000余米,由西向东依次为度宗永绍陵、理宗永穆陵和徽宗陵。  北宋陵按照五音姓利的要求,在单个帝陵的兆域内,地形呈南高北低,而南宋六陵则没有这种地势格局。哲宗后陵、高、孝、光、宁宗陵现在已被夷为平地,难以考证建陵时是否符合南高北低的要求,但是度宗、理宗、徽宗各陵则建在莲雾山的南麓,地形北高南低,与五音姓利要求完全相反。  南宋六陵的布局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与当时的理学思想广泛流传息息相关。孝宗驾崩后,为其选择陵地时,当时深得光宗宠爱的理学家朱熹应诏上言日:“自永安迁奉以来已遵用此法,东南地穹,西北地垂。而九世之间,国该再绝(仁宗、哲宗无子嗣),靖康之变,宗社为墟。高宗中兴,匹马南渡,寿皇(即孝宗)复自帝支人继大统,至于思陵亦用其法,而寿皇倦勤之后旋而升遐,太上违豫日久,以至逊位,赤山亦用其法,而庄文魏邸相继薨谢。若日吉凶由人,不在于地,不有所废,其何以兴?则国音之说自为无用之谈,从之未必有福,不从之未必祸矣!何为信之若是,其笃守之若是,其言哉!若日其法果验,不可改易,则巩洛诸陵无不坐南而向北,故已合于国音矣,又何吉之少而凶之多也耶!”①  ……

作者简介

高利华,1964年出生于浙江绍兴,1984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中文系,1987年赴南京大学中文系读硕士生课程,200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做高级访问学者,2004年入选绍兴文理学院首批学科带头人。历任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绍兴文理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现为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中国陆游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和地域文化研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史》、《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战线》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著有《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卷》、《亘古男儿一陆游传》等。此外还涉足旧体诗词创作,作品入编《当代诗词点评》、《20世纪旧体诗词选》等。近年来主持省市各级课题7项,多次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3年获“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5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