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中心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03054353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10页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030543530 ; 978-7-03-054353-0
本书特色
李丽娟著的这本《区域中心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以兰州市为例》的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1.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构建;2.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3.生态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评估;4.城市生态经济的提升;5.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6.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调查与分析;7.生态城市发展模式的研究;8.生态城市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绪论 ; 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 ; 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生态城市建设综合评价实证研究及应用 ; 兰州市生态城市建设差距分析等。
目录
1.1 研究背景
1.1.1 基于城市化发展现状的学习与了解
1.1.2 基于未来城市化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3.4 创新点
第2章 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
2.1 生态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2.1.1 生态城市的概念
2.1.2 生态城市的内涵
2.2 生态城市建设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2.1 生态城市建设的国外研究
2.2.2 生态城市建设的国内探索研究
2.3 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2.3.1 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原理
2.3.2 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
2.3.3 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2.3.4 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
第3章 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
3.1.1 生态系统
3.1.2 城市生态系统
3.2 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构建及其基本功能
3.2.1 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构建
3.2.2 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基本功能
3.3 生态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1 生态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
3.3.2 生态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4章 生态城市建设综合评价实证研究及应用
4.1 因子分析
4.1.1 数据搜集与处理
4.1.2 评价过程与模型构建
4.2 生态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
4.2.1 我国33个区域中心城市纵向综合评价比较
4.2.2 我国33个区域中心城市横向综合评价比较
第5章 兰州市生态城市建设差距分析
5.1 西北地区生态城市建设落后原因分析
5.1.1 自然环境及历史文化原因
5.1.2 政策倾斜及产业结构原因
5.1.3 人口素质及科技力量原因
5.2 兰州市生态城市建设与其他城市的差距分析
5.2.1 社会讲步差距分析
5.2.2 环境保护差距分析
5.2.3 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第6章 兰州市生态城市建设构想
6.1 兰州市生态经济发展分析
6.1.1 兰州市概况
6.1.2 兰州市主导生态产业选择
6.2 兰州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
6.2.1 以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理念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规划
6.2.2 兰州市空间及道路交通结构规划
6.2.3 兰州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主要结论
7.1.2 创新之处
7.1.3 不足之处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节选
《区域中心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2)非生物环境部分 非生物环境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能量及其生活场所,是除了生物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的总和,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无机矿物质等。 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处于核心地位,它代表系统的生产能力、物质和能量流动强度及外貌景观等;非生物环境既是生命活动的空间条件和资源,也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个系统中,生物的高低级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生物食物链。每一种生物与非生物都是这个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能量和物质在这个食物链中逐级传递,由低级到高级、又由高级到低级循环往复流动,使之形成一个相互关联和互动的生物链,从而维持自然界各种物质间的生态平衡,保证自然界持续健康发展。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包含能量的利用,这能量均来自于太阳能。当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时,首先由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其次这些能量就沿着食物链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逐级向前流动,先转移给草食动物,再转移给肉食动物,从小肉食动物转移到大肉食动物;*后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的残体及代谢物被分解者分解,贮存于残体和代谢物中的能量*终被消耗释放回环境中。 由此可见,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方向沿着食物链营养级由低级向高级流动的,能流具有不可逆性和非循环性,能量沿食物链逐渐减少,能流越流越细。 能量的梯级利用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物为了满足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的需要,需不断从环境中获取其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有机体后经传递、代谢和分解后,又重新回到环境中,这一过程即为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循环中从一个个体到另一个个体,从一个种群到另一个种群,从一个生态系统到另一个生态系统,其形态、结构、组合可发生变化,但从元素角度来讲,物质不会消亡。 根据物质环境的范围、线路和周期的不同,可将物质循环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小循环,它是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循环,其循环速度快、周期短,主要是通过生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留存和归还来实现的;另一类是生物地球化学大循环,其具有范围大、周期长、影响面广的特点。任何生态系统与外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输入和输出关系,因此,生物小循环是不封闭的,它要受到另一类范围更广的地球化学大循环影响。生物小循环与地球化学大循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小循环寓于大循环中,大循环不能离开小循环,两者相辅相成,构成整个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作者简介
李丽娟,工作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出版著作: 李丽娟,2017.多重视角下的旅游行为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李丽娟,2017.区域中心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以兰州市为例.北京:科学出版社.
-
落洼物语
¥8.4¥28.0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33.6¥48.0 -
中国当代文学名篇选读
¥17.0¥53.0 -
中医基础理论
¥50.7¥59.0 -
长征记忆(八品)
¥9.5¥45.0 -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 针灸专业用】
¥18.0¥25.0 -
北大人文课(平装)
¥12.2¥45.0 -
世界现代设计史-[第二版]
¥63.6¥120.0 -
宪法-第二版
¥20.3¥29.0 -
先进防伪技术
¥81.3¥98.0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二版
¥57.8¥68.0 -
企业法务教程
¥34.8¥49.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18.2¥26.0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年版)
¥8.5¥25.0 -
办公室工作实务(第4版)/黄海
¥27.8¥48.0 -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4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
¥31.9¥49.0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13.3¥35.0 -
无人机概论
¥37.2¥59.0 -
(平装)北大必修课:北大口才课
¥18.2¥45.0 -
海商法-第四版
¥30.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