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儒学史-(全2册)
读者评分
4.9分

中国儒学史-(全2册)

1星价 ¥40.0 (2.9折)
2星价¥40.0 定价¥13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7条)
学术票***(三星用户)

中国儒学史

中国儒学史,对古代儒家学说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辨析

2024-01-06 17:46:14
0 0
***(二星用户)

品相好的的,内容没怎么看过

2023-12-23 19:47:46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8629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08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010186290 ; 978-7-01-018629-0

内容简介

  《中国儒学史(套装上下册)》主要内容为汇总并疏解中国儒者之思想,以呈现中国儒学发生及发展的脉络。具体来讲,儒学之发生有其“文化土壤”之总体的原因,亦有其思想家个体的原因。就前者来讲,唐、虞及“三代”历史文化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为思想家提出了问题。就后者来讲,孔子与其他思想家不同,他以“仁”为核心,以“恢复周礼”为目标,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答案,从而成为儒学理论的原点。孔子之后,中国历史文化仍在发展,时代问题也在不断变化,当时的儒者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从而延续着儒家学说发展的脉络。该书之写作,即意在对古代儒家学说发展的脉络进行汇总并疏解。

目录

**编 先秦儒学
弁言
**章 孔子
**节 “仁者爱人”
第二节 天命观
第三节 中庸之道
第四节 正名思想
第二章 孟子
**节 良知说
第二节 性善论
第三节 “仁政”思想
第三章 《大学》《中庸》《易传》
**节 《大学》的“内圣外王”之道
第二节 《中庸》的主要思想
第三节 《易传》的主要思想
第四章 荀子
**节 天命观
第二节 性恶论
第三节 认识论
第四节 社会历史观

第二编 汉唐儒学
弁言
第五章 董仲舒
**节 宇宙论
第二节 “性三品说”
第三节 “大一统”的政治哲学
第六章 王充
**节 气一元论
第二节 命定论
第三节 认识论
第七章 韩愈、李翱
**节 韩愈
第二节 李翱
第八章 刘禹锡、柳宗元
**节 刘禹锡
第二节 柳宗元
……
第三编 宋代儒学
第四编 明代儒学
第五编 清代儒学
第六编 近代儒学
第七编 现代儒学(上)
第八编 现代儒学(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儒学史(套装上下册)》:  第二节 《中庸》的主要思想  《中庸》原是《礼记》的第31篇,相传为孔子之孙孔伋即子思所作,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分上、下两篇。根据徐复观的说法,上篇的作者为子思,其中杂有门人的话;下篇的作者为子思的门人,门人将《中庸》编订成书。①宋代儒家对《中庸》非常重视、推崇,北宋程颢、程颐将其从《礼记》中抽出来独立成书;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教育和后世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中庸》,“诚”不仅表示诚实、善良的品德,而且具有本体意义。一个方面,“诚”乃使物成其始终的“生生之道”。《中庸》日:“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②因此,“诚”乃实体义的“本体”;由此“本体”,物得以始终,世界亦得以始终。《中庸》日:“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③另一个方面,“诚”亦是可以被认识的,由此认识,不仅可以尽众人本性,而且可以尽万物本性。重要的是,人还可以依此认识参赞天地、生养万物。《中庸》日:“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④基于上述两个方面,在《中庸》,“诚”乃“天之道”。其日: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 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①  尽管“诚”乃《中庸》的本体概念,但《中庸》的宗旨和核心概念是“中庸”。在《中庸》,“中庸”非常重要,它即高明即中庸,即普遍即特殊。由此来讲,“中庸之道”既“大”又“小”。《中庸》有言:“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②那么,何谓“中庸”呢?“中庸”作为一个度的概念,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佳状态。因此,“过”与“不及”都是失之一偏。具体来讲,“中庸”展开为“中”与“和”两个阶段:“喜”“怒”“哀”“乐”等隐而未发之时叫作“中”,显而已发且全部符合节度则叫作“和”。反过来讲,“中”指“喜”“怒”“哀”“乐”隐而未发故“无过”与“不及”的状态;“和”指“喜”“怒”“哀”“乐”显而已发但都适度的状态。《中庸》日:“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③而且,因为“中庸”亦有绝对与相对的问题,故而需要时时处处都保持“中道”即“时中”。《中庸》记载:“仲尼日:‘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关于“中庸”,《中庸》还说:  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  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  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子日: “舜其大知也与?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  舜乎!”⑤  就内容来讲,《中庸》尽管以“诚”为本体,以“中庸”为宗旨,但所强调者在人的道德属性,其落脚点在道德修养上。  ……

作者简介

  程志华,1965年生,河北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河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北省优秀社科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哲学教指委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河北省哲学教指委主任委员、河北省儒教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儒学和中西比较哲学。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文史哲》等著名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著有《台湾“鹅湖学派”研究》《熊十力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儒学史》《牟宗三哲学研究》《困境与转型》等专著6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和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等7项。《牟宗三哲学研究》《熊十力哲学研究》分获河北省第十二届、第十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台湾“鹅湖学派”研究》获河北省第九届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困境与转型》获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