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21511198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8
- 出版时间:2018-02-01
- 条形码:9787215111981 ; 978-7-215-11198-1
本书特色
张伯驹是集诗词家、收藏鉴赏家、戏剧家、书画家于一身的文化大家,曾与袁克文、溥侗、张学良并称为“民国四公子”,其一生填词赋曲、评书作画,倾尽家资、收藏国宝,苦乐兼备、命运多舛。《张伯驹传》以历史真实为基础,*大限度地还原了人物本真,尤其从特别的视角,澄清了诸多有关张伯驹“传奇”的真实,补充了不少鲜为人知的资料,准确刻画出张伯驹的命运、性格、精神世界。是一部融学术性、历史性、文学性于一体的人物传记。
本书纵横交错、经纬交织,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通过张伯驹诗词书画、京剧研究、收藏鉴赏等方面的成就与贡献丰富其人生经历。横评纵论,活灵活现了在诗词书画中笑看风云、在收藏鉴赏中磨砺成长的全方位的立体式的张伯驹。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不仅刻画了张伯驹丰满的人物形象,对张伯驹文化坚守、家国情怀的观照更是别有意趣。
内容简介
本书不仅详实记述了张伯驹作为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的成就和贡献, 而且从特别的视角, 还澄清了诸多有关张伯驹“传奇”的真实, 补充了不少鲜为人知的资料, 在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准确刻画出张伯驹的命运、性格、精神世界。既有对张伯驹人品及性格的深刻刻画, 又有对其文学成就的客观评价, 是部较为全面详实、严谨系统叙述张伯驹的传记。
目录
**章?渺渺浮生一“丛碧”(1898—1925)
第二章?文采风流佳公子(1925—1932)
第三章?十年痴情红毹梦(1927—1937)
第四章?词人雅好世无多(1927—1946)
第五章?“法书宝绘”民族情(1927—1946)
第六章?风云变幻一真人(1947—1956)
第七章?坎坷生涯见本色(1957—1961)
第八章?长春“春游”铩羽归(1962—1971)
第九章?桑榆晚景心犹壮(1972—1976)
第十章?春蚕到死丝未尽(1977—1982)
参考资料 ?
再版后记 ?
节选
情倾《平复帖》
《平复帖》何以使张伯驹如此看重呢?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件文人手迹。《平复帖》为西晋陆机书法作品,牙色麻纸本墨迹,是作者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其字体为章草(草书中带有隶书笔意的一种书体),文字内容是陆机写给朋友的信件,谈到另一位友人的病情有“恐难平复”之句,故被后人尊为《平复帖》。
此帖纵 23.7 厘米,横 20.6 厘米,巴掌大的一张纸,为什么那么珍贵?
它是中国现存*古老的书法真迹,被收藏界尊为“中华**帖”,是现今传世墨迹中的“开山鼻祖”,比《兰亭序》的书写时间还早 79 年,其珍稀性无与伦比。此帖在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介于章草与今草之间,在章草到今草转变的长期过程中,作为实物见证,唯有这篇墨迹流传至今,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具有重要价值。全纸 9 行 85 字,古意盎然,风格平淡质朴,结构随意洒脱,并具含蓄蕴藉之美,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虽长不足 1 尺,却盖满了历代名家的收藏章记,朱印累累,满纸生辉,后人赞其“其用墨确实是神乎其技,冠绝古今”。
该帖作者陆机,生于 261 年,卒于 303 年,其祖父陆逊,三国东吴都督,曾策划火烧连营,智取荆州,使关羽败走麦城。陆机本人又是西晋*有声誉的文学家,骈文的奠基者。其代表作《文赋》是中国**篇系统的创作论,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赋中许多佳句如“浮想联翩”至今脍炙人口。陆机不仅文章冠世,同时也是书法大家。《平复帖》笔势遒劲晓畅而不失拙趣,是草写又字字独立,属典型的章草体,体现出书法由隶变草、从章草向今草过渡的原生态。
《平复帖》的主人溥儒,字心畲,号西山逸士,道光皇帝的曾孙,恭亲王之孙。1908 年,曾和溥仪同时受命入宫甄选皇帝,未中选。自幼饱读经书,诗文书画皆秀逸出众,青年时代留学德国 8 年,获生物、天文两博士学位。归国后隐居北京西山,不问世事,潜心丹青。他的山水画宗法宋元,以淡雅见长,画面充满和谐静谧之气。1926 年,他在北京首次举办个人画展,声名大著。溥儒对国画中的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是中国现代国画大师,与张大千齐名,并称“南张北溥”,且收藏甚富。
著名学者、书法家傅增湘评《平复帖》为“旷代之奇珍,非仅墨林之瑰宝也”。眼力过人的张伯驹也认为,“无论从《平复帖》作者陆机这位文学家的作品和书法成就来说,还是从史学和关于造纸、笔、墨等考古学方面来说,它都是稀世之珍”。
张伯驹*早是在湖北一次赈灾书画会上见到《平复帖》的,当时归溥儒所有。张伯驹委托琉璃厂一家老板向溥儒请求出售。溥儒说:“我并不缺钱,谁想要就拿 20 万来。”张伯驹无力付此巨款,只得作罢。次年,张伯驹又托张大千出面交涉,愿以 6 万元求让,溥儒仍坚售 20 万元,又未能成。张伯驹虽两次求购未成,但他那志在必得的心愿未变,他还在等待机会。
“卢沟桥事变”这一年的腊月二十七,张伯驹由天津回北平度岁,在火车上与傅增湘(沅叔)相遇。
“沅叔年伯,好久不见啊!”张伯驹先打了招呼。
“啊,是丛碧啊,你也回来过年?”傅增湘说。
“我也出来有些日子了,北平方面的情况怎样?”张伯驹问。
“项夫人去世了,心畬(溥儒)正急需用款,《平复帖》可以……”傅增湘说。
“《平复帖》我两次相求,心畬都不肯割爱,现在正遇母丧,如果重提此事,是否有点……”张伯驹说。
“我知道你的意思,怕人说你乘人之危,我看不必顾虑,我去和心畬说。”傅增湘表示要促成这件事。
“心畬急需用钱,我就先借给他 1 万吧,至于《平复帖》……”
“那就以《平复帖》作抵押吧。”傅增湘说。
回到北平的第二天,傅增湘就把《平复帖》抱来了。
“心畬要价 4 万,他的意思不用抵押了,还是一次买断较为简便。”傅增湘就这样为张伯驹做主了。
张伯驹立即先付 2 万元,请傅增湘送去,其余 2 万元分两个月付清。张伯驹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平复帖》,其心情的快乐与感慨是一般人很难理会的。本来,收藏者的快乐就是出自喜欢和热爱,并为藏品尝尽酸甜苦辣而无怨无悔。收藏者*欣慰的就是在玩赏中品味藏品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容,探寻藏品所折射出的时代气息,达到与先人的沟通。
真正的收藏者并不着意于藏品的升值,他真正关注的是收藏的过程和心态。明朝张岱曾说过,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爱收藏者皆是有癖有痴之人,对藏品和藏品背后的文化一往情深。历代收藏者甚众,然而,只有那些真正热爱中华文物,在守望中能够解读藏品的历史含义,发现内在文化价值者,才是真正的收藏者。张伯驹就是这样一个有癖有痴的收藏者。
作者简介
张恩岭 河南项城市秣陵镇人。1981年毕业于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副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周口市文学评论会理事。
长期从事张伯驹生平和词作研究,编著有《张伯驹传》《张伯驹词传》《张伯驹词说》《张伯驹先生追思集》等。
自1999年起,陆续发表古典诗词赏析、文学评论等方面的文章,结集有《张伯驹词赏析》《高梅阁诗赏析》《逸园诗选赏析》《艺廊赏珠》《书香一叶》等。
-
生命是一万次的春和景明
¥16.6¥52.0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8.6¥28.0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7.5¥55.0 -
加缪自述
¥10.0¥28.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12.3¥29.8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8.8¥29.0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12.9¥39.8 -
悲喜同源
¥49.0¥79.0 -
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传
¥10.0¥36.0 -
非常在-作为作家.还是作为女人
¥14.4¥32.0 -
白居易:乐天诗雄(八品-九品)
¥10.0¥28.0 -
老派:闲话文人旧事
¥15.4¥48.0 -
梁晓声自述
¥16.4¥48.0 -
民国清流大师们的抗战时代-肆
¥15.9¥49.8 -
傅雷家书-三联初版纪念本(九品)
¥25.9¥36.0 -
谁以锦瑟奏哀弦:李商隐词传
¥10.7¥36.0 -
名家经典:苏东坡传(精装)
¥27.4¥56.0 -
梦里不知身是客 : 李煜词传
¥10.0¥36.0 -
张爱玲传:浮华褪尽,人比烟花寂寞
¥10.0¥36.0 -
毛泽东和他的高参们
¥18.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