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夏有衣-走进汉服文化

1星价 ¥36.9 (4.2折)
2星价¥36.9 定价¥8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Tok***(二星用户)

作为一本汉服爱好者的入门阅读书籍而言还是很不错的。书里面梳理了汉服形制的形成历史,以及汉服各形制特点的介绍。不过彩插图的印刷不算很清晰,但作为入门书籍够用,后面可以以此书为基础,进行拓展阅读。

2024-08-26 13:53:04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13209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0
  • 出版时间:2018-02-01
  • 条形码:9787513132091 ; 978-7-5131-3209-1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开明出版社出版

天汉民族文化网的百里奚(叶茂)执笔、29(徐夹)绘图

涵盖了当代汉服的概念、意义、穿着、礼仪等基本问题,以及汉服的源流兴衰、冠服制度等历史纵深

介绍了汉服分类、购买、保养、手工制作等基本知识

将汉服复兴十余年来的探索与思考加以梳理,勾勒出汉服文化的基本框架

内容简介

立足教学实践的经验,贴近目前中学生的兴趣,是本书的*特色。本书的编写过程始终与教学、科研紧密联系。汉服及礼仪课程早在2013年即成为北京市西城区后备人才资助计划项目,2014年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传承研究”课题的子课题“以汉服活动为载体的传统服饰礼仪文化青少年传承模式研究”并成功立项,该课题将于2017年结题,本书即为课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前言

触摸衣冠 传承华夏

近代以来我国的传统文化日渐式微,随着21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中华文化也踏上了复兴之路,“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的口号可以说是越喊越响。但口号喊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非如此。究竟如何让祖先的智慧在现代重绽光芒,如何将公众的实践上升到现代化的理论高度,如何让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形式与内容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发挥作用,都成了各界热烈探讨的话题。

在这个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中*表层、*显著、*容易传播的那部分汉服,这件尘封了六个甲子的汉家衣裳,也逐渐抖落了厚厚的尘埃,重返公众视野。与此同时,浮现在世人面前的,还有那群峨冠博带的年轻人,他们希望以汉服复兴为载体,让世人重新审视我们的民族文化。

汉服,即汉民族服装,又称华夏衣冠。衣冠对于一个民族而言,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在古书的记载中,诸如“衣冠南渡”、“冠冕堂皇”、“方国衣冠拜冕旒”等词汇和诗句,都是在用着装来形容汉民族的特征。作为文明的一种表现,汉服的文化蕴意是深厚的。从“衣冠上国”的历史美称到“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政治寓意,足以看出服饰对这个民族和文明的重要意义。因此,汉服复兴可以说是直面整个民族的身份认同,直面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复兴,直面映射“文化中国”的民族崛起的一场“启蒙运动”。

正如汉服复兴的口号“华夏复兴、衣冠先行”一样,虽然弘扬传统文化并不能单纯靠这一件衣服,但对于文化,服饰却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服饰历

来被称为“人类的第二皮肤”,不同的传统服饰框定了不同的民族共同体,可以在视觉意识上*直观的表现这个民族的民族意识,同时也是他人了解这个民族的*直接途径。

衣冠之重生,从来不是一件易事。它不仅需要一批不辞辛劳的身体力行者向世人展现服饰之美,更需要的是对背后整套文化理论体系进行再造与重构,包括艺术、生活乃至审美的诸多部分。“始于衣冠、达于博远”,“重整衣冠、再造华夏”,这才是汉服复兴的意义之所在。

回顾汉服运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它的参与人数之多、涉及范围之广、视觉效果之强,发展速度之快,使它不仅成了中国社会中引人注目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也成了当代中国社会中一项颇为重要、广受公众关注并引发了诸多讨论的社会思潮和文化复兴实践。同时,它也在点滴蔓延之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人们逐渐尝试让这件古老的服饰回归民众的日常生活。可以说,在当代文化复兴的浪潮之中,汉服运动走出了一条实践之路。只是这条复兴之路,看似风生水起,实则举步维艰、任重道远。因为文化的复兴绝对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复古,而应致力于探索如何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全球化、现代化发展方向合拍,让古老的优美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本书以传统服饰为主体,涉及传统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以及当代汉服的复兴实践。涵盖了当代汉服的概念、意义、穿着、礼仪等基本问题,以及汉服的源流、冠服制度等历史纵深;对汉服基本款式进行了分类说明,并涉及冠、履、配饰、图案、配色等相关问题;通过青春校园中衣冠复兴的热情实践,展望青年一代的文化复兴实践以及当代青年人对复兴道路的认真思考。本书力图在服饰史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汉服复兴十余年来的探索与思考加以梳理,勾勒出汉服文化的基本框架。

节选



















作者简介

冯琳,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中学思想品德及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经济教育、文化遗产教育;擅长学校管理及教师培训,曾在北师大多所附校担任副校长职务。出版过专著《优秀政治教师一定要知道的七件事》、译著《互联网 时代如何做一名成长型教师》及《教学是一段旅程》等。2006年在“全国第四届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2010年获环境保护部“国际生态学校”年度教师奖;2012年获昆明市政府颁发的“优秀园丁”奖。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文化生活》教师教学用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教材及教参的编写。担任广东省地方综合课程(高中分册)及宁夏自治区《安全教育读本》(高中分册)主编。

何志攀,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育学学士、教育硕士。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曾任北京市西城区兼职教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程培训专家团队成员。获北京市高中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西城区“西城杯”中学课堂教学评优大赛特等奖等奖项。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研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其中主持开发的《走近汉服》课程被评为“2012—2013学年度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参加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等课程的培训材料;参与北师大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编写;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北师大、首师大等多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及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等。

杨娜,就职于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曾多次参与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报道。大学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攻读管理硕士,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在读),主攻方向为文化研究。2006年起关注汉服运动,2008年留学英国期间创立“英伦汉风”汉服社,2009年至2011年连续两年担任“汉服北京”社团负责人。自2009年起专注于梳理汉服复兴的发展历史与脉络,并在网络上共发布了三版《汉服运动大事记》。2016年将以往资料整理为《汉服归来》一书,并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