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文化研究:第二辑

三国文化研究:第二辑

1星价 ¥63.4 (7.2折)
2星价¥63.4 定价¥88.0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044069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457页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560440699 ; 978-7-5604-4069-9

内容简介

  《三国文化研究(第二辑)》由陕西理工大学三国文化研究所编辑出版,该所一直把《三国演义》和三国文化研究作为学术研究的重点,长期以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该书收录由本校举办的有关三国文化研究的学术研讨会论文以及本校专家的研究成果,本辑包括三国史、三国时期的文学、三国与汉中、三国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内容。

目录

《三国志》与三国历史文化研究
曹操“春祠令”校勘问题二则
从《三国志》中“别纸”到出土文献“别纸”
——对“别纸”书札源流与演变的一个考察
浅论《三国志》中的俗字俗语
交通史著述启发的三国史书写——以诸葛亮、姜维北伐路线为例
文武赤壁皆黄州——还原周郎赤壁战地新考
所有江南“赤壁”均非赤壁之战古战场
——从史籍对战役命名的常规看赤壁之战的方位
吴蜀立国之策与荆州之争考论
从蜀、魏、吴三国经济社会发展看“三国鼎立”对历史的贡献
“股臂”与“鸡肋”:三国时期汉中战略地位的地理释读
试论曹操蜀道战略的实施及影响
张飞、张邰宕渠大战战地考
魏延冤案中的费秫与吴懿
孙权统一天下思想浅析
孙吴扬州各郡太守考述
论曹操统治建立过程中的文化因素
论汉晋南北朝统治者的道教政策选择
论汉末曹氏集团和刘备集团对道教的不同态度
东吴孙权时期的奇术及其高度繁盛的原因浅析
历代刘备崇祀与三国文化
论关羽辞曹归刘
论关公信仰与中国古代英雄崇拜
概念史学视域下的关公与关公文化

诸葛亮研究
魏晋南北朝档案文献中诸葛亮躬耕地的探究
“攻琮取荆”之策置疑
诸葛亮南征区域辩疑
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真谛管窥
诸葛亮《远涉帖》本事新解
诸葛亮与李严权争新论
论诸葛亮木牛流马
以一当十论损益连弩
诸葛亮以法治国方略概述
论诸葛亮勤政廉洁思想的内涵和对后世的影响
浅议《隆中对》中的统战策略思想及实践
游走在官民之间的诸葛亮形象
试析诸葛亮文化现象的人生启示
诸葛亮归葬汉中的心态管窥
大名有诸葛,祠庙沔阳开——勉县武侯祠的文学书写

三国时期的作家与作品研究
汉魏易代与祥瑞文学的肇兴
建安文人与汉中
惊鸿瞥过游龙去,虚恼陈王一事无
——“感甄故事”与“感甄说”证伪
刘桢诗赋艺术特征新探
诸葛亮散文文学地理解读

三国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
三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
秦巴山地三国文化资源的特点、价值与保护
汉中三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汉中三国遗存类别和文化类型概述
试论三国文化品牌形成对成都文化品牌建设的启示
大力推动三国文化的保护和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
——以湖北省和豫西南的关公文化为例
三国文化和大学校园文化的培育
舌尖上的三国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三国文化研究(第二辑)》:  关于“赤壁之战”古战场遗址的问题,由于历史久远,历代学者众说纷纭,千百年来一直是个难解之谜。然而,当今的专家学者似乎将赤壁之战古战场遗址业经定论为湖北蒲圻赤壁,以致蒲圻在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易名为赤壁市。从此,人们便将蒲圻赤壁称作“武赤壁”,而将黄州赤壁称作“文赤壁”。真假周郎赤壁古战场之争,由来已久。早在唐宋时期,便说法不一,于今这场论战并未因蒲圻易名为赤壁市而平息。本文将从另一个视角对蒲圻赤壁说进行深层剖析。  一、关于战争命名问题  赤壁一名,*早出现在汉末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陈寿所撰《三国志》中。《三国志·周瑜传》:“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这是界定赤壁之战古战场在江北的一条核心证据。根据《三国志》的描述,当时的情形是:刘军退守驻扎在黄州以东的江南樊口(今鄂州),周瑜所率孙军驻扎在樊口至西塞山一带,“初一交战,(曹)公军败退,引次江北”这句话是说交战前周瑜率领的孙军驻扎在南岸,而不是说赤壁在南岸。作者虽未明说是黄州赤壁,但是,赤壁的指向在江北明矣。例如,《三国志辞典》:“樊口:地名,在今湖北鄂城。赤壁之战前,刘备进驻于此。”可见,史学界早已认同刘备在赤壁大战前驻扎在樊口的说法。按照《三国志》中的“赤壁”,毫无例外指的是夏口(今武昌)以东的江北赤壁,也即黄州赤壁。只是作者记述过于简略而已,方生出今天赤壁大战地名之争的事端来。而蒲圻赤壁一名则在《三国志》面世后数百年才出现。按照今人研究,“蒲圻赤壁”即“嘉鱼赤壁”,或说非也。主要出自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陵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武昌县(今江夏区)金口街之赤矶山)以及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的记载:“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嘉鱼赤壁)但是,持蒲圻赤壁说的这些证据,多自相矛盾,不足为据。  纵观全球,古今大小战争毫无例外均是以战争战场所在地命名的,即先有地名,后才有战争命名。例如,争夺世上*漂亮的女人海伦(Helen)为起因的特洛伊战争中的“特洛伊”为特洛伊城。即便是同为三国时的官渡之战、樊城之战和彝陵之战,抑或是后来的淝水之战,无一不是以战争所在地的地名命名。而在孙、刘联军抗曹的“赤壁大战”以前,蒲圻和黄州是否有该地名的记载呢?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则谁是这场战争命名的古战场遗址,将迎刃而解。  《中国名胜词典》关于“赤壁”在蒲圻的解释说:“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孙权、刘备联军在此用火攻,大破曹操战船,当时火光照得江岸崖壁一片彤红,‘赤壁’由此得名。”此说近乎荒唐。这是一个*基本、*简单、*朴素的常识性问题,论理说专家学者不应该犯如此低级的错误。试问,世上有用战争中出现的某种现象特征来命名一场战争的吗?显然有悖于常理,属于典型的穿凿附会。且蒲圻赤壁不赤,看上去是灰褐色石壁。而早在赤壁之战前,由汉代桑钦所著《水经》则记载有“江水左迳赤鼻(壁)山南”之语。这是一个记载赤壁之战战前唯一与赤壁音近、音同的地名,这个赤鼻(壁)山就是今天湖北黄冈黄州的赤壁山。按照地质学家探测,黄州赤壁在地质学中为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征。所谓丹霞地貌,即属于红层地貌,也就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形成这种地貌,一般要有几十万年的历史。丹霞地貌*突出的特点就是“赤壁丹岩”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地貌形态,故地质学家将由红色陆相砂砾岩构成的以赤壁丹岩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均称之为丹霞地貌。而黄州赤壁便是属于这种丹岩赤壁。除黄州赤壁及其上游一线上百里沿江山脉属于丹霞地貌外,还有下游黄石的西塞山和蕲州的凤凰山、麒麟山。如此具有“赤壁丹岩”的地貌特征的黄州赤壁有,而蒲圻赤壁则没有。可是,有的专家学者为了证明蒲圻赤壁是真赤壁,将黄州赤壁山呈丹霞地貌的红色则说成是巧合。蒲圻赤壁在《水经注》一书里不仅没有记载过,连音近音同的地名也没有。既然蒲圻赤壁既不具备赤壁丹岩的地貌特征,汉魏以前又无音近音同的地理著作记载,那么何来赤壁一名呢?难道真的像是《中国名胜词典》解释的那样吗?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持蒲圻赤壁说的冯金平先生也曾坦言:“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往往以初战之地命名。”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