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什刹海

什刹海

1星价 ¥18.5 (4.1折)
2星价¥18.0 定价¥4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013425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
  • 页数:240
  • 出版时间:2018-03-01
  • 条形码:9787200134254 ; 978-7-200-13425-4

本书特色

《京华通览》丛书以一城三带为脉络展开编写,所述内容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擦亮北京“金名片”——让卷帙浩繁的地方志书走向大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京华通览》的一个分册。改编自《北京地方志·北京风物图志丛书》中的《什刹海》。什刹海曾是永定河故道;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研究什刹海,对研究北京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从多方面、多角度透过对什刹海的研究,把对北京文化的研究触角引向边缘和纵深,对北京文化的起源和立体化研究推进了一步。图书四色印刷,图文并茂,详古略今,通俗易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大众读物。

目录

形成演变
永定河故道/ 2
高梁水积成湖/ 4
金代的白莲潭/ 6
元大都与积水潭/ 9
明北京城营建与积水潭演变/ 13
清代的什刹海/ 18
民国时期的什刹海/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什刹海/ 23
周边景物
名 宅/ 30
宋庆龄故居/ 30
郭沫若故居/ 32
梅兰芳故居/ 36
马海德故居/ 38
田间故居/ 40
萧军故居/ 41
张伯驹故居/ 42
周怀民故居/ 44
溥杰故居/ 45
府 邸/ 46
醇亲王府(摄政王府)/ 46
恭亲王府/ 52
庆王府/ 60
阿拉善王府/ 63
涛贝勒府/ 64
棍贝子府/ 66
兆惠邸/ 68
张之洞邸/ 69
园 囿/ 72
定国公园/ 72
鉴园/ 73
萃锦园/ 74
明珠宅西园/ 79
盛园/ 80
园菊园/ 81
潭苑/ 82
前海小公园/ 83
儿童乐园/ 83
门 楼/ 85
地安门/ 85
德胜门箭楼/ 86
鼓楼/ 88
钟楼/ 90
寺 庙/ 93
火德真君庙(火神庙)/ 93
护国寺/ 98
广化寺/ 100
汇通祠/ 106
关岳庙/ 108
瑞应寺/ 109
净业寺/ 111
普济寺(高庙)/ 113
拈花寺/ 115
什刹海寺/ 117
护国德胜庵/ 120
广福观/ 122
双寺/ 123
什刹海清真寺/ 124
民俗文化
三官庙/ 125
天寿庵/ 125
龙华寺/ 126
正觉寺/ 127
寿明寺/ 128
保安寺/ 129
桥 梁/ 130
万宁桥(后门桥)/ 130
银锭桥/ 135
德胜桥/ 138
西步粮桥/ 140
李广桥/ 142
金锭桥/ 143
民俗活动/ 146
上元灯节/ 146
游皇城/ 150
上巳春禊/ 151
浴佛行像/ 152
城隍出巡/ 154
荷花市场/ 156
浴象、洗马/ 163
祭祀火神/ 165
观莲赏荷/ 166
盂兰盆会/ 168
德内果子市/ 171
重九登高/ 173
冰上活动/ 175
西寺庙会/ 179
后海晓市/ 183
文化蕴涵/ 186
戏曲活动/ 186
诗词活动/ 191
匾额楹联/ 202
书画刻雕/ 207
曲艺演出/ 214
民间传说/ 216
参考书目/ 219
后 记/ 225


展开全部

节选

今什刹海元代称为积水潭,又称海子。元代百余年间,对积水潭大挖大修共有5 次:**次是忽必烈中统三年(1262 年),引玉泉诸水入大都城;第二次是至元二十八年(1291 年),引昌平南的白浮诸水入城;第三次是延祐六年(1319 年),重修积水潭水岸工程;第四次是至治元年(1321年),疏浚积水潭上游和玉泉河;第五次是泰定元年(1324 年),修海子(积水潭)南岸工程。元代的积水潭水深面阔,东西宽二里,“汪洋如海”,水天一片。积水潭与元大都的关系主要有三:一是以积水潭为依据兴建元大都城。蒙古至元四年(1267 年),于金中都城东北郊,以琼华岛为中心营建宏伟的大都城。关于元大都的建设,侯仁之先生在《北京历代城市建设中的河湖水系及其利用》一文中说:“从大都城的整体规划来分析,控制其平面布局的决定因素……是太宁宫以北那一段高梁河上的积水潭。整个大都城在平面设计上的中轴线,正是紧傍积水潭的东岸才确定下来的。中轴线的起点,即在积水潭的东北岸上,也就是全城设计的几何中心,就地筑有‘中心台’作为标志。”“根据已复原的元大都与积水潭、金中都城平面图大都城平面图进行分析,十分明显的是大都城西墙的位置,刚好在积水潭西岸以外,其间仅容一条顺城街的宽度。紧傍积水潭的东岸,又已确定为全城的南北中轴线。这就说明这积水潭东西两岸之间的宽度稍加延长,便是全城宽度的一半,也就是说,东城墙也应该建筑在这同一宽度的地址上,只是由于当时现场上可能有沼泽洼地或其他不利因素,其位置不得不稍向内移……至于南北两面城墙的位置,则是根据先前已确定的全城几何中心,沿中轴线向南,在皇城南墙与旧中都城北墙之间的适当地点,选定南墙的位置,然后以同等的距离,选定北城墙的位置。结果就构成了大都城南北略长的长方形轮廓”。二是大都城的兴建致使金代白莲潭水域发生重大变化。白莲潭原处于金中都的东北郊,元大都建成后,被全部圈入大都城内,成为元大都城市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白莲潭的整体水域被一分为二,南部水域(今北海、中海)被圈入皇城之内,称为太液池,成为皇家御园的组成部分,从此百姓被禁止进入,与被隔在皇城外的白莲潭北部水域(元代的积水潭、今什刹海),衍生出不同的命运轨迹,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据《元史·地理志》记载:“海子在皇城之北、万寿山(即琼华岛)之阴,旧名积水潭,聚西北诸泉之水,流入都城而汇于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恣民渔采无禁,拟周之灵沼云。”修建大都城时,在和义门(今西直门)南北处各修一座水关,积水潭上游之水自北水关入城。三是兴修通惠河以利漕运,使元大都内积水潭成为大运河北端的终点码头。据《元史·郭守敬传》记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 年)……守敬因陈水利十有一事。其一,大都运粮河,不用一亩旧源,别引北山白浮泉水西折而南,经瓮山泊(今昆明湖)自西水门入城,环汇于积水潭,复东折而南出南水门,合入旧运粮河。每十里置一闸,比至通州,凡为闸七,距闸里许,上置斗门,互为提阏,以过舟止水。帝(元世祖忽必烈)览奏,喜曰:‘当速行之。’于是复置都水监,俾守敬领之。帝命丞相以下皆亲操元代积水潭示意图畚锸倡工,待守敬指授而后行事。”至元三十年(1293 年)秋告成,计用二百八十五万工、楮币百五十二万锭、粮三万八千七百石。是年,“帝还自上都,过积水潭,见舳舻蔽水,大悦,名曰通惠河,赐守敬钞万二千五百贯”。通惠河的修通,使积水潭上游的水源大大开拓的同时,又使积水潭下游水道畅通并延长,使大都城内的积水潭与南北大运河连通一气,成为大运河北端的终点码头,从而获得了空前的漕运效益。明代劳宗茂曾作诗赞此舟楫之便说:“莫谓盈盈衣带水,胜他多少犊轮辛。”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