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35674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7cm
- 页数:13,557页
- 出版时间:2013-02-01
- 条形码:9787030356741 ; 978-7-03-035674-1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新的长期气候资料改写了中国气候的一般内容, 包括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子与天气系统、气候要素特征与气候区划等。同时, 总结了近30年气候理论、概念和方法论的重大发展。
目录
总序
前言
绪论
**节 研究气候的意义
第二节 气候与气候系统
第三节 中国气候研究的历史
一、经典气候研究时期
二、现代气候研究时期Ⅰ:1950年代到1970年代
三、现代气候研究时期Ⅱ:1980年代以来
第四节 中国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几个核心问题
一、东亚季风
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影响
三、青藏高原的作用
四、短期气候预测
五、气候变化
六、全球气候变暖
七、人类活动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章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节 中国气候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与海陆分布
二、中国的主要地貌单元
三、中国的植被
四、中国的土壤
五、中国的水文概况
第二节 东亚大气环流系统
一、东业大气环流概况
二、东亚大气活动中心
三、对流层大气环流
四、描述东亚大气环流的指数
五、夏季东亚大气环流遥相关
第三节 东亚季风气候
一、东亚季风的概念
二、东亚夏季风
三、东亚冬季风
四、东亚季风的年代际变率
第四节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一、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
二、干旱气候变率
三、西北气候转型问题
第五节 青藏高原高寒气候
一、青藏高原气候的主要特征
二、青藏高原的动力、热力作用
三、青藏高原的环流与季风
四、青藏高原气候的遥相关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子
**节 海洋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二、西太平洋暖池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三、热带印度洋海温和南海海温变化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四、黑潮区域海温变化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五、北极海冰变异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六、南极海冰变异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第二节 陆面过程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一、地表反照率异常变化的影响
二、土壤温度的影响
三、土壤湿度的影响
四、植被的影响
五、积雪的影响
第三节 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一、青藏高原地形动力作用对中国季风气候的影响
二、青藏高原大气冷热源平均状现及变化规律
三、青藏高原大气热状况异常变化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四、青藏高原积雪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第四节 大气涛动和遥相关型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一、主要的大气涛动与遥相关型
二、北极涛动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三、其他环流型的气候影响
第五节 人类活动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一、增强的温室效应
二、气溶胶增加的气候效应
三、土地利用的变化
四、城市化效应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东亚季风的活动和变率
**节 亚洲季风系统
一、亚洲季风系统的分区
二、亚洲夏季风活动的基本特征
三、亚洲冬季风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东亚夏季风的季节进程与季风爆发
一、东亚热带夏季风的建立过程
二、南海夏季风爆发的主要特征
三、东亚夏季风的爆发机制
四、东亚夏季风的推进
五、东亚夏季风的撤退
第三节 东亚季风的水汽输送及其对中国气候异常的影响
一、东亚地区水汽的来源及季风在水汽输送中的作用
二、东亚夏季风爆发对水汽输送的影响
三、中国主要雨季的水汽输送特征
四、东亚水汽输送的异常及其与中国旱涝的关系
第四节 东亚季风的季节内变率与降水过程
一、大气季节内变率
二、东亚季风的季节内变率
三、东亚季风区降水过程
四、东亚季风季节内变率与降水过程的关联
五、东亚季风季节内变率形成机制
第五节 东亚季风的年际变化与中国旱涝形成的关系
一、东亚季风年际变化的主要模态与主要影响因子
二、TBO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三、ENSO事件对东亚冬夏季风及其降水的影响
四、亚洲季风区遥相关与中国夏季降水
第六节 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率与中国气候变化的关系
一、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大气环流特征
二、1970年代的演变特征
三、海气相互作用年代际变化
四、中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
五、中国气温的年代际变化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节 锋面、温带气旋和反气旋
一、锋面的定义与结构
二、影响中国天气气候的锋面
三、温带气旋的源地、分类与路径
四、温带气旋的结构与形成
五、温带反气旋
六、风暴轴变异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第二节 热带气旋和其他热带天气系统
一、热带气旋的结构和天气
二、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
三、热带辐合带及其季节变化
四、越赤道气流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第三节 副热带高压与南亚高压
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结构与成因
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的变动
三、两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中国天气
四、南亚高压的形成和东西振荡
五、南亚高压与中国天气气候的关系
第四节 阻塞高压和大陆高压
一、阻塞高压的空间结构和地理分布
二、阻塞高压的气候特征
三、阻塞高压的形成和维持机制
心、大陆高压基本特征
五、阻塞高压和暖高压对中国天气气候异常的影响
第五节 急流
一、一般特征
二、急流分类
三、东亚西风急流的季节演变特征
四、东亚急流与东亚大槽和中国天气
五、急流和风暴轴
第六节 中尺度对流系统
一、中尺度对流系统与极端气候事件
二、一般特征和形成条件
三、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的大尺度背景
四、影响我国的强对流中尺度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 季节性重要天气与气候过程
**节 寒潮
一、寒潮的定义与标准
二、寒潮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
三、寒潮发生的空间分布特征
四、寒潮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五、强寒潮过程及其影响
第二节 低温连阴雨和低温冷害
一、春季低温连阴雨和低温冷害的定义
二、低温连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
三、低温连阴雨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四、低温冷害的时空分布特征
五、低温冷害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六、典型连阴雨过程和低温冷害及其影响的个例分析
第三节 梅雨
一、梅雨期与梅雨强度
二、梅雨和梅雨系统的主要气候特征
三、梅雨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四、典型梅雨过程及其影响
第四节 高温
一、高温定义和监测指标
二、高温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
三、高温出现的空间分布特征
四、高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五、极端高温过程及其影响
第五节 秋雨
一、秋雨概况
二、秋雨的空间分布
三、秋雨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四、秋雨典型个例分析
第六节 干旱
一、中国主要的干旱区
二、常用的大气干旱指标
二、不同季节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
四、干旱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和百年际变化趋势
五、极端干旱过程及其影响
第七节 洪涝
一、洪涝的概念
二、洪涝的空间分布和年循环特征
三、洪涝的气候变化特征
四、洪涝的个例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气候要素特征
第七章 中国气候区划
第八章 中国的古气候变化
第九章 现代气候变化
第十章 气候变化的监测与预测
附图:中国气候区划图
前言
绪论
**节 研究气候的意义
第二节 气候与气候系统
第三节 中国气候研究的历史
一、经典气候研究时期
二、现代气候研究时期Ⅰ:1950年代到1970年代
三、现代气候研究时期Ⅱ:1980年代以来
第四节 中国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几个核心问题
一、东亚季风
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影响
三、青藏高原的作用
四、短期气候预测
五、气候变化
六、全球气候变暖
七、人类活动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章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节 中国气候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与海陆分布
二、中国的主要地貌单元
三、中国的植被
四、中国的土壤
五、中国的水文概况
第二节 东亚大气环流系统
一、东业大气环流概况
二、东亚大气活动中心
三、对流层大气环流
四、描述东亚大气环流的指数
五、夏季东亚大气环流遥相关
第三节 东亚季风气候
一、东亚季风的概念
二、东亚夏季风
三、东亚冬季风
四、东亚季风的年代际变率
第四节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一、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
二、干旱气候变率
三、西北气候转型问题
第五节 青藏高原高寒气候
一、青藏高原气候的主要特征
二、青藏高原的动力、热力作用
三、青藏高原的环流与季风
四、青藏高原气候的遥相关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子
**节 海洋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二、西太平洋暖池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三、热带印度洋海温和南海海温变化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四、黑潮区域海温变化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五、北极海冰变异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六、南极海冰变异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第二节 陆面过程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一、地表反照率异常变化的影响
二、土壤温度的影响
三、土壤湿度的影响
四、植被的影响
五、积雪的影响
第三节 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一、青藏高原地形动力作用对中国季风气候的影响
二、青藏高原大气冷热源平均状现及变化规律
三、青藏高原大气热状况异常变化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四、青藏高原积雪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第四节 大气涛动和遥相关型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一、主要的大气涛动与遥相关型
二、北极涛动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三、其他环流型的气候影响
第五节 人类活动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一、增强的温室效应
二、气溶胶增加的气候效应
三、土地利用的变化
四、城市化效应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东亚季风的活动和变率
**节 亚洲季风系统
一、亚洲季风系统的分区
二、亚洲夏季风活动的基本特征
三、亚洲冬季风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东亚夏季风的季节进程与季风爆发
一、东亚热带夏季风的建立过程
二、南海夏季风爆发的主要特征
三、东亚夏季风的爆发机制
四、东亚夏季风的推进
五、东亚夏季风的撤退
第三节 东亚季风的水汽输送及其对中国气候异常的影响
一、东亚地区水汽的来源及季风在水汽输送中的作用
二、东亚夏季风爆发对水汽输送的影响
三、中国主要雨季的水汽输送特征
四、东亚水汽输送的异常及其与中国旱涝的关系
第四节 东亚季风的季节内变率与降水过程
一、大气季节内变率
二、东亚季风的季节内变率
三、东亚季风区降水过程
四、东亚季风季节内变率与降水过程的关联
五、东亚季风季节内变率形成机制
第五节 东亚季风的年际变化与中国旱涝形成的关系
一、东亚季风年际变化的主要模态与主要影响因子
二、TBO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三、ENSO事件对东亚冬夏季风及其降水的影响
四、亚洲季风区遥相关与中国夏季降水
第六节 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率与中国气候变化的关系
一、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大气环流特征
二、1970年代的演变特征
三、海气相互作用年代际变化
四、中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
五、中国气温的年代际变化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节 锋面、温带气旋和反气旋
一、锋面的定义与结构
二、影响中国天气气候的锋面
三、温带气旋的源地、分类与路径
四、温带气旋的结构与形成
五、温带反气旋
六、风暴轴变异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第二节 热带气旋和其他热带天气系统
一、热带气旋的结构和天气
二、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
三、热带辐合带及其季节变化
四、越赤道气流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第三节 副热带高压与南亚高压
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结构与成因
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的变动
三、两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中国天气
四、南亚高压的形成和东西振荡
五、南亚高压与中国天气气候的关系
第四节 阻塞高压和大陆高压
一、阻塞高压的空间结构和地理分布
二、阻塞高压的气候特征
三、阻塞高压的形成和维持机制
心、大陆高压基本特征
五、阻塞高压和暖高压对中国天气气候异常的影响
第五节 急流
一、一般特征
二、急流分类
三、东亚西风急流的季节演变特征
四、东亚急流与东亚大槽和中国天气
五、急流和风暴轴
第六节 中尺度对流系统
一、中尺度对流系统与极端气候事件
二、一般特征和形成条件
三、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的大尺度背景
四、影响我国的强对流中尺度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 季节性重要天气与气候过程
**节 寒潮
一、寒潮的定义与标准
二、寒潮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
三、寒潮发生的空间分布特征
四、寒潮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五、强寒潮过程及其影响
第二节 低温连阴雨和低温冷害
一、春季低温连阴雨和低温冷害的定义
二、低温连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
三、低温连阴雨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四、低温冷害的时空分布特征
五、低温冷害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六、典型连阴雨过程和低温冷害及其影响的个例分析
第三节 梅雨
一、梅雨期与梅雨强度
二、梅雨和梅雨系统的主要气候特征
三、梅雨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四、典型梅雨过程及其影响
第四节 高温
一、高温定义和监测指标
二、高温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
三、高温出现的空间分布特征
四、高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五、极端高温过程及其影响
第五节 秋雨
一、秋雨概况
二、秋雨的空间分布
三、秋雨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四、秋雨典型个例分析
第六节 干旱
一、中国主要的干旱区
二、常用的大气干旱指标
二、不同季节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
四、干旱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和百年际变化趋势
五、极端干旱过程及其影响
第七节 洪涝
一、洪涝的概念
二、洪涝的空间分布和年循环特征
三、洪涝的气候变化特征
四、洪涝的个例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气候要素特征
第七章 中国气候区划
第八章 中国的古气候变化
第九章 现代气候变化
第十章 气候变化的监测与预测
附图:中国气候区划图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勒维特之星-大发现系列丛书
¥4.0¥16.0 -
喜马拉雅山珍稀鸟类图鉴
¥27.2¥68.0 -
昆虫的生存之道
¥12.2¥38.0 -
昆虫采集制作及主要目科简易识别手册
¥15.0¥50.0 -
古文诗词中的地球与环境事件
¥8.7¥28.0 -
声音简史
¥21.3¥52.0 -
不匹配的一对:动物王国的性别文化
¥16.7¥42.8 -
现代物理学的概念和理论
¥18.4¥68.0 -
物理学之美-插图珍藏版
¥20.7¥69.0 -
技术史入门
¥14.4¥48.0 -
宇宙与人
¥10.5¥35.0 -
几何原本
¥35.6¥93.6 -
袁隆平口述自传
¥19.9¥51.0 -
星空探奇
¥14.0¥39.0 -
改变世界的发现
¥15.4¥48.0 -
图说相对论(32开平装)
¥13.8¥46.0 -
80种昆虫彩图馆
¥16.3¥39.8 -
数学专题讲座
¥13.3¥29.0 -
光学基础教程
¥20.8¥63.0 -
布尔巴基-数学家的秘密社团
¥12.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