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全史-(插图本)
读者评分
5分

日本全史-(插图本)

1星价 ¥31.5 (7.0折)
2星价¥31.5 定价¥45.0
商品评论(1条)
wey***(三星用户)

1925年民国时期的书,文言

因为是文言,比较精炼。本书是作者在大学期间写成。到1925年为止,包括当时日本的野心和日美在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也许是年轻的关系,比较敢于展示自己的一些观点;不过作者当时对日本的一些分析和预言有一定的前瞻性。

2022-06-30 17:19:21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086857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8
  • 出版时间:2018-07-01
  • 条形码:9787500868576 ; 978-7-5008-6857-6

本书特色

在致力于史学研究的四十年中,他(陈恭禄)几乎没有助手,全靠自己的勤劳,完成了如此之多的史学巨著,可见陈先生的治学精神多么惊人。
——原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 杨振亚 他(陈恭禄)在美籍系主任贝德士教授的指导下,潜心阅读中外史料,把近代中国置于世界史的宏观视野。在他看来,国人的历史知识比较浅陋,外来的社会科学理论又未必切合于中国,却急于运用,好书难找。就在毕业那年,即1926年,始萌撰述近世国史之念。鉴于当时国内还缺乏日本史的阅读书籍,他就先著《日本全史》与《印度通史》。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 郭世佑 我中年以后读书,主要不是看什么书,而是看书是谁写的。陈恭禄先生的书,我每见必读,因为我敬佩陈先生这个人。 ——厦门大学教授 谢泳

内容简介

《日本全史》全书共二十四篇。**篇至第六篇详细介绍了日本的地位、民族的由来以及社会之演变等内容。第七篇至第二十四篇分述日本从幕府统治时期到明治维新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

目录

**篇 日本之位置与其地理上之影响 001
日本之位置 日本之气候 日本之物产 日本之渔农及工商等职业 日本之地理与其国民性 日本民族发展问题

第二篇 佛教输入前之日本(?— 552A.D.) 007
神武开国之传说 日本土著 日本民族 开国时之情势 天皇之威权 古代生活风俗及女子之地位 神道教之由来 古代日本与大陆之关系一 古代日本与大陆之关系二 古代日本与大陆之关系三

第三篇 佛教输入后之改革时期(552— 857) 015
佛教初输入时与神道教之冲突 推古女皇时圣德太子之摄政 中臣镰足谋诛苏我氏 大化改革 《大宝律令》之渊源与其效用 奈良奠都始革酋长帐幕之风 佛教之盛行 求三韩工匠以大兴寺观及文学之萌芽 改革所以不彻底之原因

第四篇 藤原氏之专横及平源二氏之盛衰(857— 1192) 027
藤原氏之专横 菅原道真之贬谪 藤原时代风纪之坏 僧徒一变为兵 藤原氏之衰落 关东武士皆附源氏 君臣父子相杀之局 源氏被摒于平氏 平氏之贵盛 源赖政之举兵及源赖朝之崛起 赖朝定关东 赖朝杀叔行家弟义经

第五篇 中世纪之武人时代(1192— 1606) 037
(一)镰仓幕府(1192— 1333) 038
镰仓幕府之起源 镰仓幕府之成因 赖朝多猜忌而独信北条氏 北条氏之得势 《贞永式目》 北条氏利用幼年将军 忽必烈欲通日本及镰仓对元之强硬 北条氏上下一心以备元 蒙古兵败之过程 蒙古兵败之原因 战胜蒙古后北条氏之势渐衰 北条氏亡镰仓幕府告终
(二)战争时代(1333— 1392) 046
北条氏亡后之乱政 南北统一 南北朝之战士变为倭寇
(三)室町幕府(1338— 1573) 048
足利氏开室町幕府 室町幕府之腐败 应仁之乱 明代嘉靖年间之倭寇 战略时代割据之局
(四)三雄平乱(1573— 1606) 051
织田信长焚死本能寺 丰臣秀吉为关白 丰臣秀吉用兵朝鲜之对内外原因 朝鲜以军备不修而败 汉城平壤之失陷 明军援朝鲜失利 丰臣秀吉受明册封之失望 杨镐败后水师之胜利 朝鲜人深恨日人及中国援韩之不得已 丰臣秀吉在行政上之设施

第六篇 耶教在日本之盛衰(1549— 1638) 057
葡船漂至太隅之种子岛 初传天主教之萨弼 蕃侯援助天主教及织田信长之摧残佛教 对于佛耶二教之社会心理 丰臣秀吉严禁天主教 德川家康惧日本天主教化 德川秀忠严禁旧教、屠戮教土 宗教战争杀戮之惨 历行闭关主义

第七篇 江户幕府之极盛时代(1606— 1651) 065
家康为征夷大将军 丰臣德川二家之不相容 《武家法例》 家康对于列藩之用心 家康对于朝廷之用心 日人心目中之天皇 家康执政之制度 三亲藩 藩之削弱 朝廷之控制 藩内之兵农工商 德川家康之为人 江户初年中国内乱明亡,朝鲜琉球属于中国及日本 刊印书籍,中国学术在日本盛行 建筑发达

第八篇 闭关时代及威逼通商(1651— 1858) 077
幕府式微原因 纲吉戒杀之影响 家宣殁后之幕府 岛原乱后各国通商之限制 日俄交涉之始 闭关政策之不适时势 美使陂理至日 幕府之主和 与陂理订约 英俄荷法相继订约 美国驻日领事巴理士续订商约 幕府签约之困难 条约中日本之失败:协定关税 条约中日本之失败:治外法权 开设商埠之利害 闭关时代告终

第九篇 订约通商后之内忧外患(1858— 1867) 091
日本人对于商约忘理 井伊直弼被刺 日人谓皇妹下嫁为幕府轻侮皇室 浪士仇杀外人 日人不知欧美金银市价 长萨二藩之崛起 诸藩妻子归国后之江户 萨藩侍从暴杀外人 长藩攘夷 长军入京之失败 伊藤博文、井上馨游学归国 长藩内部二党之消长 讨长声中之开港问题 幕府讨长之失败 新
开兵库港

第十篇 幕府覆亡 101
强藩劝将军归政 幕府告终 幕府覆亡之原因 一、奢靡穷困 二、神道教及忠君说之盛 三、亲藩之离心 四、浪士之激昂 五、强藩骤起 六、藩士之尊王覆幕 七、外交之困难 幕府对外主和之功

第十一篇 武士道 109
武士阶级之养成 幕府列藩奖励武士好学 浅野长矩之不辱 大石良雄等袭杀吉良义央 良雄之友天野直之 武士幼年之训练及战时之态度 武士在家庭中及社会上之行为 武士之自杀及殉葬之风 武士之妻 武士道与佛教及儒学 武士流为浪士 武士道之在今日

第十二篇 明治初年中之改革(1867— 1873) 117
被废幕时之波折 幕兵之败 庆喜之屈服 废幕后之外交 改革期中之官制 复古维新之争 《五事誓文》之用意 初期议官之失败 民始信教自由 维新三杰合谋废藩 废藩之实行 废藩前后之农工商 赋税之改良

第十三篇 文治武功派之党争及立宪运动(1873— 1890) 129
文治武功三派征韩论之争 江藤新平起兵佐贺 熊本藩士因怨望而起兵 西乡隆盛起兵鹿儿岛 隆盛围攻熊本之失败 隆盛破围重入鹿儿岛 隆盛死后政府之威权 板垣退助请召集民选议院 大隈重信谋开国会 大隈之职被免 伊藤博文组织内阁与修改条约 继续修改条约 过渡时代政党之需要与其缺点

第十四篇 宪法与政府的制度 139
伊藤博文之编纂宪法 宪法**章天皇之大权 第二章人民之权利义务 第三章议会法 第四章国务院大臣及枢密顾问 第五章司法之规定 第六章预算 日本宪法不规定地方自治 日本宪法之重大缺点

第十五篇 立宪初期政府政党之冲突(1890— 1894) 147
二院议员之资格 **次议会之召集及解散 第二次议会之纷扰 议会削减元勋内阁预算案 议会与政府协商通过预算 国民协会与改进党合作、第二次议会之解散 第三次议会之选举及解散 贵族院袒护内阁 政府与下院冲突之五原因 政府谋移国民注意力于对外

第十六篇 明治二十七年中内政之发达(1867— 1894) 153
陆 军 154
实行征实制
海 军 155
海军预算之扩张
财 政 156
太政官票 财政上三大计划 银行以渐发达
司 法 158
《新律纲领》 编制民法商法 监狱之改良
教 育 160
学制之订定 女子教育 教会学校及私立学校 文学作品及报纸
交 通 162
铁路之建筑 商办铁路之发达 汽船会社 邮局电报及电话
农工商业 163
农产与人口之比 造林 渔业 矿业 纺织 商业
宗 教 165
定神道为国教 佛教之改革 耶教之盛衰

第十七篇 明治二十七年前之外交(1867— 1894) 167
修约大使之失败 日俄交换千岛库页 日本收回小笠原岛 中日之琉球台湾交涉 中国争台湾而遗琉球 格兰特论当时东亚情势 日本侵略琉球之野心 日与朝鲜订约认为自主之国 李鸿章对于朝鲜片面之外交政策 一八八二年朝鲜之内乱 日公使助韩开化党作乱 修改条约始末 改约成功之主因

第十八篇 中日之战(1894— 1895) 179
天津条约中国对韩势力之让步 日韩之邦交益恶 袁世凯监督朝鲜之严厉 朝鲜臣民之无能 中国对韩外交上之孤立 金玉均被刺 朝鲜东学党之乱、中日出兵朝鲜 日使向朝廷要求四事 牙山之战 平壤之战 黄海之战 奉天东南部之战、金州旅顺之战 盖平海城之战 威海卫之战 营口之战 中国议和大使被拒绝 李鸿章被日人狙击、中日媾和 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战争之酝酿 日人欲望之奢侈

第十九篇 中日战后十年中之内政外交(1894— 1904) 197
松方及伊藤内阁与议会之冲突 党阁之内讧 议会通过增税案及选举法 立宪政友会与伊藤内阁 桂太郎内阁 军阀势力下之日本内阁 军备以外之各种内政 日政府之经营台湾 朝鲜之局势 列强分割中国之议 美国倡议开放中国门户 英日两国缔结同盟 英日两国盟约重要条款

第二十篇 日俄战争(1904— 1905) 209
俄国不肯撤满洲驻兵、日俄猜忌渐深 日俄开战前之邦交
态势 旅顺仁川之海战 鸭绿江之战 金州南山之战 旅顺之
第二次海战 辽阳之战 辽阳之反攻 旅顺被攻下 奉天大战 
波罗的海舰队丧失 日军战胜之原因 俄军失败之原因 日俄
议和,签订《朴资冒斯和约》 日本愿意议和原因分析 日人对
于外交失败之愤激

第二十一篇 明治末年国势之膨涨(1905— 1912) 221
西园寺内阁 桂内阁减轻公债息改订关税率 西园内阁整理财政计划 军阀反对西园内阁、议会反对桂内阁 日本谋韩益急 日韩合并 中日间之满洲交涉 美国提议国际共同管理满洲铁路 日英缔结新约 旧金山禁止日童入学之原因、日美协定《绅士同意》及对华条约 日法、日俄缔约

第二十二篇 *近日本内政之嬗变(1912— 1925) 231
山本权兵卫组阁 大隈首相言行之矛盾 日本对德宣战 日人对华之舆论 元老不满意于大隈 寺内军阀内阁主借款于中国 原敬内阁改定枢密院之律令 华盛顿会议期间原敬被刺 加藤内阁撤回西比利亚驻军 山本内阁时之大地震 皇太子被刺不中 清浦内阁解散议会 加藤高明内阁之政绩 政党党纲之空泛 欧战后日本经济状况 教育之进步 台湾收入之丰 日本改良韩人待遇

第二十三篇 日本*近之外交政策(1912— 1925) 241
日人赞助中国革命 中国二次革命与日本 日本对中国之二十一条要求 日本不顾中国民情 寺内内阁与段祺瑞 华人主张国民外交之失败 山东问题解决后日人对华注重之点 日美对华宣言 美参议院保留《凡尔赛和约》中之要案 华盛顿会议 美人排日运动 一九二四年美国之移民律 日本在欧战和会之目的 欧战后之日本与俄 日俄缔约

第二十四篇 结论(日本对于世界之贡献及其国内问题) 253
日人对于世界文明之贡献 政治上重大问题 军事与人民生活问题 教育与固有道德问题 工商业原料器械与妇女问题 资本集中与社会主义问题 人口增加问题 属地同化问题 中日亲善问题 美日开战问题

附录参考书目 260
展开全部

节选

**篇 日本之位置与其地理上之影响 日本之位置 日本居太平洋西部,当亚洲大陆之东;北界俄属冈札德加半岛,状如长蛇,蜿蜒而南,迄南洋群岛,长约七千里。中部为日本群岛,岛数约近三千;其大者为虾夷、九州、本州、四国四岛。虾夷在北,中有阿奴(Ainu)土人;今皆驯服,日人迁居其地者日众。南部函馆,昔时美俄商货往来,萃集于此。其南本州,四岛中之*大者,国都东京在焉;地势平衍,民物殷阜,政治、文化之中心也。旧都西京(即京都),僻近西隅,街市整列,名迹林立。横滨、大阪、神户为重要商埠,轮舶麇集。南端下关(即马关),隔海与九州相对。九州海岸屈曲,附近小岛星罗棋布;长崎在其西端,港阔水深,自我国往日东部者率取道于此。九州西北为四国,则四岛中之*小者。九州之南,有琉球群岛,散处海中,若长带形;位当我江苏、浙江、福建之东,为自三省东航者之冲要地;本我属国,惜已并于日本。迤逦而南,至台湾,台湾之西,即澎湖列岛,实我福建门户也;中日战后,亦皆由我国割让于日。虾夷之北,为千岛,与冈札德加半岛遥遥相望;当明治初年,日俄争为己属,交涉久之,乃以库页岛归俄,千岛归日。日俄战争之后,俄又割库页岛南半与之。其地寒冷,居民稀少,而渔业尚盛。本州之西,朝鲜半岛,旧亦我属国也;历中日、日俄两次战争之后,初为日
属,一九一○年,卒归并焉。其面积约当日本群岛之半;由是日本领土,西隔图们江、鸭绿江,而与我为邻。且自日俄战后,我之旅顺大连,由俄转租于日;南满安奉铁道,亦移转而握于日人之手,东三省之主权,不啻与日共之。日本东南,有小笠原群岛,于明治时,日本收为己属。欧战之后赤道北之德属马利亚纳群岛、加罗林列岛,归其管治,日本势力遂益伸入于太平洋中。
日本本部为库页、昆仑两山脉所构成:库页,自北渡海而南,昆仑,自我福建渡海而北,山峦重叠,地势高低往往悬殊。山之*高者曰富士。其巅积雪,一白如银,自海上望之,出没云间;旭日破晓,则现黄金色。太平洋沿海之高峰,多属火山。据近日调查,火山之犹活动者,为数十九,熄灭者,约三百余。每岁地震平均计算,共五百余次,往往毁屋伤人,为害甚烈。一九二三年,东京地震,损失之大,尤属可惊。统计全岛,山地约占面积三分之二,沙砾散布,溶石犹存;可耕之地,不足三分之一。且以地面狭长,河流无曲折之势;高山又直列于中,自高趋下,水流极速,一泻无余,故无舟楫之利。惟火山左近,温泉甚多,沐者可疗癞疾。湖之负盛名者,首推琵琶湖,在西京之东;绿树蓊郁,清波沦漪,游客争集焉。朝鲜台湾亦多山地。朝鲜山巅、犹有火山遗迹,惟久不喷发耳。
日本之气候 日本南部受赤道黑潮之温流,北部受寒带之冰流,中有高山起伏,故气候随地变异。千岛、库页纬度已高,夏短冬长;严寒之日,北风砭骨,玄冰助威。虾夷受冰流影响,地亦苦寒;每当九月之初,西北冷风,自西伯利亚而来,势极凶猛,摧草落叶,地冻水冰,霜雪偕至;直待来春三月,方稍和暖。黑潮自吕宋而来,环绕琉球、九州、四国以至本州。本州东岸,冷风所不能及,气候和煦,冬少冰雪;时有贸易风夹雨而来,一岁之中,降雨常至一百五十余日。西岸则受冷风影响,霜雪较多;中部风为山阻,气候少变。朝鲜南部,天朗气爽,冬令寒甚;汉江冰冻,常逾三月。惟春秋二季,草木畅茂,天气温和,为一岁中之安乐时节;一入夏季,高山蔽风,内地又苦旱热,炙人肌肤。台湾地跨热带,暑期长而寒期短;自四月至十月之间为暑期,气候热甚,寒期略和。又台北山巅,间见白雪;台南暑期,时常阴雨,气候尤热。
日本之物产 物产随气候而异;草木极其繁茂,凡三带植物皆有之。就中虾夷为产麦豆之区;本州重要产品,为米棉丝麦等;九州四国天气和暖,尤宜于米棉烟草。惟土地狭隘,可耕者又少,所产谷类,不足以供养人民;又以不适豢牧,故畜产极不发达。马身颇小,不足以供驰驱;牛仅为耕种之用;羊属尤少;惟犬猫较多。野兽之中,狐狼*夥。朝鲜境内,家畜推鸡犬豕马牛驴为盛,其南部所产者,尤负盛名。山中多虎,力大而猛,人民之居近山者,常为所噬;亦间有猎之以为生者。虎皮丰厚,价值昂贵,肉可以为食,骨可以为药。次于虎者为熊鹿,亦负盛名。农产,米、麦、豆等为输出要品。台湾之地,宜于米茶豆等;近更疏浚水利,开拓荒地,产米之量,岁岁增进。台北各厅,凡斜倾之丘陵,灌溉困难之区,皆为茶园。全岛位置气候,尤适于甘蔗;当局力与援助,设立试验场等,种植日良,出产
日多。龙眼、樟脑,亦为本岛重要产品。先是畜产不甚发达;由官吏力为提倡,洋豚、印度牛等,因以输入,蕃殖繁衍,其前途未可量也。
日本之渔农及工商等职业 日本海岸屈曲,小岛林立,而温流又环绕沿海两岸,鳞介之类因而繁盛。人民之居近海岸者,习闻波涛之吼声,惯见舟楫之破浪,幼而游泳,没水取鱼,恬不为怪,故从事于渔业者甚多,渔业遂为重要职业,鱼肉更为家常食品。自明治以来,渔船构造,日益进步;而琉球、台湾、澎湖、库页,鱼产丰富之区,相继收为己有,故业渔者
增至一百五十万人以上。此辈习于驾舟,虽在惊波骇浪之中,视之无异于陆居;故有所谓“天生水手”之称,其技能之优,有足多者。又日本自古以农立国,农为重要职业,今耕种者犹多;专治桑蚕茶棉者,数逾百万。惟人口增进极速,而土地有限,苦于不能更事扩充。明治中叶以后,工业益进,作工于工场者日增。欧战时更为发达,贸易额随之俱长,而经商者日益众。
日本之地理与其国民性 日本岛数三千,彼此相距,仅有一水之隔,小舟可以往来;因交通便易,而风俗言语、思想习惯,无大径庭,俨然纯一之民族也。地多湖泊,气候适宜,草木茂美,山川明秀,故人民富于美观,美术图画,殊为发达。其移居于国外者,爱念故乡之心,亦甚坚强。又以其地位孤立海中,惟本州南隅、九州西岸,中隔海峡与朝鲜相对,在昔航海之术未精,异国人民,怵于风涛之险,不易侵入,一姓君主,遂得绳绳相继,居人因有自负之心,颇借以发其忠君爱国之念。然其舟楫亦常往来大陆,我中国之学术、政治、历史、文学、技能,因以输入,明治前之日本,一大陆化之日本也。明治以来,日本与大陆之交涉,日益密切而纠纷,其侵略政策,亦由其地位使之然欤!
日本民族发展问题 前文所云可耕之地,约占全岛三分之一,以此为比例,则日本当推为世界人口*密之国之一。但其殖民之能力,苟以之与英人相较,迥乎不及,故自得台湾朝鲜等地后,政府鼓励殖民,而移居者,寥寥无几。其在美国及澳大利亚者,以黄白人种生活程度之各异,多招仇视。今美国已禁其劳动界入境;人口问题,诚为今日日本*大之问题,亦*难解决之问题也。野心之政治家,固尝欲侵略我中国,垄断其权利;但不过引起吾人之恶感,为全世界所共恶而已。侵略致策,已归失败,其暂可解决者,惟有扩张工业,以工立国之一途;近已从事于此。前谓川流甚急,无舟楫之利,但已利用之发电以制造货物;沙砾山地,亦已培植森林。然仍有不能解决者,工业发达之后,市场必在大陆,民间食物,亦必来自大陆,日人之生命财产,将皆系于大陆民族之手,殊非细事耳。更进而言之,煤、
铁、原料三者为工业之母,而日本皆不足,必赖大陆供给,尤以铁与原料为甚;海上输运,则恃海军保护;日本海军,今固甚强,其奈大陆之恶感何?吾人殊惜其不能诚心与中国互助也。

作者简介

陈恭禄(1900-1966),著名历史学家。1900年生于江苏省丹徒县。1916年考入美国教会办的扬州美汉中学,1921年考入金陵大学,先习化学,再转农科,后入历史系学习,大学期间撰写《日本全史》《印度通史大纲》,深受欢迎。1933年到武汉大学任教,1934年完成巨著《中国近代史》,数月内售至四版,被列为当时大学丛书之一,其后又重印再版多次,在当时的学界影响极大。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66年10月8日病逝。与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教授,并称为“史坛二陈”。
主要著作:《中国近代史》《中国通史》《中国上古史史料之评论》《甲午战后庚子乱前中国变法运动之研究》《近代中国史料评论》《曾国藩与海军》《日本全史》《印度通史》《中国近百年史》《中国近代史资料概述》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