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521537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19
  • 出版时间:2017-11-01
  • 条形码:9787515215372 ; 978-7-5152-1537-2

本书特色

《伤寒杂病论》,汉代张仲景撰,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古代医家称其“为后世医方之祖”。《伤寒杂病论》著成后,由于当时纸张还未发明,被传抄于竹简之上,不久便已散乱。西晋王叔和重新加以编次,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使得原书得以保存。至北宋年间,《伤寒杂病论》在政府领导下进行了整理和校勘,史称为宋本《伤寒论》,后世通行本多据此版本为底本。光绪二十年(1894年),仲景第十六代孙张绍祖将家藏第十二稿《伤寒杂病论》传与桂林左盛德,其内容较宋本多出三分之一,并称王叔和“所得相传为第七次稿”,“其间阙如固多,编次亦不相类”。此版本经罗哲初手抄,传与其子罗继寿,继寿将手稿于1956年献给广西人民政府,1960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称为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1934年至1935年,医学家黄竹斋偶识罗哲初,将其收藏的第十二稿《伤寒杂病论》手抄保存。1939年,张伯英将黄本捐资木刻,藏板于南阳医圣祠,称为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黄竹斋晚年在白云阁本的基础上,采集历代医家注释之精华,著成《伤寒杂病论会通》,并于1948年出版。
本次整理出版的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以1939年木刻版为底本,以1960年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和1948年《伤寒杂病论会通》为参校本。原书繁体竖排,现改为简体横排,并加现代标点,以便当今读者阅读。

内容简介

《伤寒杂病论》,汉代张仲景撰,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古代医家称其“为后世医方之祖”。《伤寒杂病论》著成后,由于当时纸张还未发明,被传抄于竹简之上,不久便已散乱。西晋王叔和重新加以编次,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使得原书得以保存。至北宋年间,《伤寒杂病论》在政府领导下进行了整理和校勘,史称为宋本《伤寒论》,后世通行本多据此版本为底本。光绪二十年(1894年),仲景第十六代孙张绍祖将家藏第十二稿《伤寒杂病论》传与桂林左盛德,其内容较宋本多出三分之一,并称王叔和“所得相传为第七次稿”,“其间阙如固多,编次亦不相类”。此版本经罗哲初手抄,传与其子罗继寿,继寿将手稿于1956年献给广西人民政府,1960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称为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1934年至1935年,医学家黄竹斋偶识罗哲初,将其收藏的第十二稿《伤寒杂病论》手抄保存。1939年,张伯英将黄本捐资木刻,藏板于南阳医圣祠,称为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黄竹斋晚年在白云阁本的基础上,采集历代医家注释之精华,著成《伤寒杂病论会通》,并于1948年出版。 本次整理出版的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以1939年木刻版为底本,以1960年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和1948年《伤寒杂病论会通》为参校本。原书繁体竖排,现改为简体横排,并加现代标点,以便当今读者阅读。

目录

伤寒杂病论 卷一
伤寒杂病论 卷二
伤寒杂病论 卷三
伤寒杂病论 卷四
伤寒杂病论 卷五
伤寒杂病论 卷六
伤寒杂病论 卷七
伤寒杂病论 卷八
伤寒杂病论 卷九
伤寒杂病论 卷十
伤寒杂病论 卷十一
伤寒杂病论 卷十二
伤寒杂病论 卷十三
伤寒杂病论 卷十四
伤寒杂病论 卷十五
伤寒杂病论 卷十六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