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4465125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212页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544651257 ; 978-7-5446-5125-7
内容简介
全书从“编年史的起源与演变”“司马光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与《通鉴》学”“《资治通鉴》与新史体”“《资治通鉴》的社会影响”等几个方面, 对《资治通鉴》编写的起源和流变作了简明扼要的概述。
目录
**节 编年史的起源
第二节 战国时期编年史的改进
第三节 汉唐时期编年史的缓慢发展与停滞
第二章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节 司马光其人
第二节 《资治通鉴》的编纂
第三节 《资治通鉴》的特点及其价值
第三章 《资治通鉴》与《通鉴》学
**节 《资治通鉴》的续作
第二节 《资治通鉴》的注解
第三节 《资治通鉴》的订补
第四节 《资治通鉴》的评论
第四章 《资治通鉴》与新史体
**节 《资治通鉴》与纪事本末体
第二节 《资治通鉴》与纲目体
第五章 《资治通鉴》的社会影响
**节 历代帝王与《资治通鉴》
第二节 士大夫与《资治通鉴》
第三节 军事将领与《资治通鉴》
第四节 平民百姓与《资治通鉴》
第六章 结语
节选
《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与中国史学》: 《左传》与《春秋》关系密切。不少古今学者认定《左传》是为《春秋》而撰,是释经之作。《春秋》正文是经,释经之文称传,经与传犹如衣服之表里,相辅而成,经文简要,传辞详博,两者不可分割。然而也有人认为《左传》本是一部独立的史学著作,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春秋》列为经书,“左传》则被强置于”公羊传》《谷梁传》之列,合称《春秋三传》。现存的《左传》与《春秋》歧异之处不少:有经载而传无者,亦有传载而经无者;《春秋》以鲁史为主,《左传》记晋事居多;至若两书思想,分歧更多。因此,《左传》一书并不是《春秋》的注传。 上述见解或许各有道理,一时也难有定论。但不论怎么说,《左传》与《春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书关系十分密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左传》是一部比《春秋》更成熟、更完备、资料更丰富的编年史,也是应该充分加以肯定的。 《左传》记事和《春秋》一样,叙述以年、时、月、日为序,但在记事形式上却有了显著的改进。《春秋》只标事纲,不记具体内容,故被称为流水账式的大事记。《左传》则不同,它原原本本地叙述事件经过,对人物形象、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都尽可能详其原委,较真实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如著名的晋楚城濮之战,《春秋》的记载仅是寥寥一二百字,《左传》则多达数千言,对事件的原委、战争的经过、晋文公和楚将子玉的人物形象等,都作了详细的交代和描述,大大提高了史料的价值。 春秋是社会剧烈动荡的时代,各种矛盾之尖锐、复杂乃前所未见,随着周王室的衰微,大国诸侯的争霸与兼并战争连绵不绝。为了揭示历史的内幕,《左传》多记战争。它写战争,从战役前的准备到临战的料敌决策,再到战场上的交锋搏杀,直至战争结束,层次分明,有条不紊,波澜起伏,变化多端,行文言简意赅,修辞严谨优美,读来真是感人,一扫《春秋》那种枯燥无味之感。这是编年体史书走向成熟的重要体现。 在叙事和论史相结合方面,《左传》也形成了自己的显著特点。孔子修《春秋》,注重“文约指博”,往往用*简单的文字表达对事件性质、人物善恶的基本看法,寓褒贬于文辞之中。后人称孔子的这种修辞法为《春秋笔法”,是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这种方法的弊端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会束缚作者思想,而且限制了对史实的详尽记载。《左传》不在微言大义上作文章,而是采取了在叙述史事的同时加以评论的方法。 综观《左传》一书,作者是通过三种方式或直接或间接地对史事进行评论的。其一是以“君子日”的方式直接加以评论。全书的“君子日”多达五十多处,大多是对关乎礼治的史事直接表达作者的态度。如在周王室与郑国互相抵押人质一事之后,“君子日”的评语说:“不以诚实来取信对方,交换人质为抵押也毫无益处。办事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用礼义约束自己,就是没有人质,谁也不能离间他们的关系。君子为两国结信,只能实行礼义,哪里能抵押人质呢?”周天子与郑庄公交换人质一事发生在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起因是天子与诸侯间彼此的不信任。以后的事实证明,交换人质对周天子和郑庄公都未起到丝毫的约束作用。作者的这一评论,毫不回避地矛头直指周天子和郑庄公,一针见血,直截了当,明确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态度。评论的第二种方式,是借用前人的话或伪托前人的话来加以评论。这种方式随处可见于《左传》的正文。如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记载子产的临终遗言说:“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意思是说治理国家必须实行宽厚和严厉相结合的政策。作者对此是十分赞赏的,但没有直接加以评论,而是借用孔子的评论说:“讲得好!政策太宽,百姓就怠慢;百姓怠慢不遵法度,就用严厉的办法来纠正。过于严厉,就会伤害百姓;百姓受到伤害,就要用宽厚政策加以安抚。宽厚要用严厉来补充,严厉又需要用宽厚来配合,这样的政策才适合治理百姓。”很显然,作者用孔子的评论明白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又如在记叙子产死后,借孔子之口说,“古之遗爱也。”有人说这是《左传》的作者假托孔子之辞。其实,不论孔子是否说过这样的话,作者这样做的用意,无非是要凭借孔子的声望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清朝穿越指南
¥14.4¥4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3.1¥68.0 -
朱元璋传
¥14.0¥39.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1.7¥3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7¥38.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2¥35.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27.8¥7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4.1¥68.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9.7¥58.0 -
中国近代史
¥6.0¥20.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16.0¥45.8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8.9¥29.8 -
硬核原始人
¥21.0¥65.0 -
中国通史
¥18.5¥45.0 -
谁是剽窃者: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
¥15.8¥45.0 -
中国庭园记
¥13.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