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的边界:关于我在生活世界的讨论
读者评分
5分

哲学的边界:关于我在生活世界的讨论

围绕“学以成人”展开哲学探索。在哲学家的前面寻找哲学,在哲学家的后面谈论哲学。

¥12.2 (2.4折) ?
1星价 ¥24.4
2星价¥24.4 定价¥4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二星用户)

全新书,十分满意。

2022-07-05 10:59:18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609157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04
  • 出版时间:2017-04-01
  • 条形码:9787506091572 ; 978-7-5060-9157-2

本书特色

本书围绕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北京,2018)“学以成人”主题,瞄准一组原初性哲学话题进行探索。所涉话题包括但不限于:事实与世界、意义与价值、理性与人性、真与真实、善与道德、美与自由等,*终指向“人的意义”话题。蕴含有三个思考向度:西方哲学自泰勒斯以来的形而上学(即“*开端”)转向“另一开端”的可能趋势,书中表述为从对象世界转向生活世界的路径;中西方哲学得以会通的可能通道,书中表述为东方“在的哲学”及“在-知”思维,与西方“思的哲学”及“思-知”思维在生活世界中的合流;网络时代人们言说哲学话题的可能方式,“连接”被挑选为本书的关键词,事实、世界、意义等均因为人的“在行为”连接而成。三个思考向度共同指向“我在”生活世界。
在哲学家的前面寻找哲学,在哲学家的后面谈论哲学。《哲学的边界》致力于拓展我们对哲学的理解,进而更好地理解生活世界。那些困扰我们多年的哲学话题,在书中忽然呈现出明白易懂的景观来。这些话题包括但不限于:人类智能相对于人工智能和动物智能的原初优势是什么?人类为何有哲学、宗教、数学和语言?事实、意义、价值连同真善美话题该如何谈论?中西哲学的原初区别是什么?心灵与自我属于什么类型的话题?人类语言对生活世界的言说为何一开始就是“错”的?形而上学镜像是如何产生的?数和逻辑是如何被构造出来的?劳动、财富以及货币的本质该如何描述?如何化解哲学的形而上学困惑和哲学的生活意义困惑,等等。

内容简介

在哲学家的前面寻找哲学,在哲学家的后面谈论哲学。《哲学的边界》致力于拓展我们对哲学的理解,进而更好地理解生活世界。那些困扰我们多年的哲学话题,在书中忽然呈现出明白易懂的景观来。这些话题包括但不限于:人类智能相对于人工智能和动物智能的原初优势是什么?人类为何有哲学、宗教、数学和语言?事实、意义、价值连同真善美话题该如何谈论?中西哲学的原初区别是什么?心灵与自我属于什么类型的话题?人类语言对生活世界的言说为何一开始就是“错”的?形而上学镜像是如何产生的?数和逻辑是如何被构造出来的?劳动、财富以及货币的本质该如何描述?如何化解哲学的形而上学困惑和哲学的生活意义困惑,等等。

目录

**章 生活世界:哲学的原点
1.1.世界的整体连续何以可能
1.2.生活事实连接成生活世界
1.3.事实与世界的内在构成
1.4.事实和世界的意义构成
1.5.事实与世界的形式结构
1.6.生活事实的“观测界限”
1.7.纯在事实,如何得以“再现”和言说
第二章 语言世界:哲学的形式
2.1.语言在哪里:语言手指和语言岛
2.2.语言与事实:语言岛上的景观
2.3.语言工具箱:语词、句法及其他
2.4.生活建构者:日常生活中的言说
2.5.观察思考者:对象世界中的言说
2.6.语言哲学家:形而上学语病举例
第三章 价值世界:哲学的意义
3.1.心灵与自我:主体的由来
3.2.个体与世界:意义的条件
3.3.人性与理性:价值的基础
3.4.真的价值:生活之真的两种形式
3.5.善的价值:普遍伦理何以可能?
3.6.美的价值:心灵自由从何而来?
第四章 哲学分论:真与真实
4.1.知识:体验与科学
4.2.形式:数与逻辑
4.3.认知:内容与结构
4.4.真实:对象与含义
4.5.宇宙:时空与光速
4.6.哲学:困惑与未来
第五章 哲学分论:善与道德
5.1.个体立场与普遍原则
5.2.在家之人与在世之人
5.3.财富本质与知识劳动
5.4.劳动、市场与货币
5.5.资源结构与阶层资本
5.6.身份伦理与规则伦理
第六章 哲学分论:美与自由
6.1.审美关系论,从《大希庇阿斯篇》说起
6.2.审美对象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6.3.审美范畴论:崇高、优美、滑稽及细分
6.4.崇高与悲剧,兼论“悲剧悖论”
6.5.滑稽与喜剧,兼论幽默剧与讽刺剧
6.6.美育与自由,兼论宗教与体育的美学性质
结语:哲学的边界正是生活的边界
展开全部

节选

哲学本应该谈论什么?
哲学曾经和正在谈论的东西,与哲学本应该谈论的东西,理应是同一个东西。这句话的潜台词是:
1.两者如是同一个东西,仅就话题而言,哲学已实现“是其所是”了(哲学话题的“是其所是”,不同于哲学自身的“是其所是”:后者是一永恒的过程)。
2.哲学话题一直未能实现“是其所是”,哲学本应该谈论什么因而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问题。这样的一个回答又只能是面向哲学活动整体的回答,没有哪一部分哲学活动被排除在外。
3.因而不意味着我们已断言哲学谈论了它不该谈论的东西,然后鼓励人们同现有的哲学决裂。哲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创新出不同形态的哲学,但作为人类哲学活动的整体则不可分割。
4.*后也不意味着现有哲学学科之外,另有一种未曾出现的哲学学科,倒有可能意味着现有哲学学科一直未能呈现出它应该有的样子来。当本书谈论哲学该如何如何时,所谈论的已是作为独立学科活动的哲学,且是作为一级学科的哲学学科自身。
您不妨直接将本书所谈论的哲学,理解为哲学学科活动及其成果。讨论哲学话题的“是其所是”,成为本书的首要目标。
如此一来,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哲学学科本应该谈论它本应该谈论的东西,结果却是谈论了它已经谈论的东西——显然又不是它本该谈论的东西。欲描述这一状况,很自然地想起语词“漂移”和“遮蔽”。意味着本该谈论的东西或漂移为已经谈论的东西,又或是已经谈论的东西遮蔽了本该谈论的东西,也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可以确定的是,已经谈论的东西和本该谈论的东西不仅有内在联系,且藏身于人类哲学活动的同一个过程中——该过程当包括东西方哲人的共同努力与贡献。就西方哲学而言,可借用海德格尔的话语,将已经谈论的东西和本该谈论的东西描述为“相互指派的状态”,进而还可以将前者对应于哲学的“**开端”,指向自泰勒斯以来的整个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后者对应于哲学的“另一开端”,指向未来的实现“是其所是”的哲学。就东方哲学这里仅限于中国传统哲学而言,可以被解释为在同一个“天人合一”的理论框架内进行追问的哲学活动。该理论框架来源于“我在天地之间存在”这一生活事实,道、干支、阴阳等学说孕育于其中。*终还可将中国传统哲学纳入到人类共有的同一个哲学活动中,尽管它和西方形而上学有着很不相同的开端。将人类的全部哲学思考纳入同一个哲学活动的企图,与追寻某个唯一的“哲学”这类形而上学式的努力,有着根本性的甚至是截然对立的差异。哲学目前的处境是,课程目录上属于独立学科,但远非严格意义上的和发展成熟的独立学科。

作者简介

老湾,本名章龙飞,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大中文系,从事过教师、记者等职业。现为独立学者,关注哲学基础话题和中华传统文化。出版著作有《汉字有话说:说出中华文化原初样式》、《存在即关系》、《知识资本论》、《道哲学:老子之“道”的哲学》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