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鄯州春秋

包邮鄯州春秋

¥29.4 (7.7折) ?
1星价 ¥29.4
2星价¥29.4 定价¥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505426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91
  • 出版时间:2017-05-01
  • 条形码:9787225054261 ; 978-7-225-05426-1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以隋唐时期发生在河湟地区的历史事件为主线而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隋时,草原王国吐谷浑觊觎河湟、河西地区,三番五次袭扰隋边,攻城略地,抢夺人财,形成边患。隋朝灭亡后,继之而起的唐王朝迅速剪灭群雄,统一中原。同时,出兵征讨盘据陇右、河西的薛举、李轨两大军事集团,进而把唐朝边界西移至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一带。利用隋朝政息人亡、死灰复燃的吐谷浑,再度强大起来,为患河右,唐王朝恩威并举,剿抚兼施,巩固边境的安宁。 此时,吐蕃在松赞干布的领导下迅速崛起,统一青藏高原,成为西部边陲一个实力强盛的王国。吐蕃东扩,迅速攻灭吐谷浑,进而染指河陇,于是,唐蕃之间以河湟地区为舞台,上演了一出旷日持久、波澜起伏的历史活剧。绵延千里的唐蕃古道,曾有过多少唐蕃大军驰过,金戈铁马,征剿杀伐,纷争不断,战争迭起,给河湟人民带来杀戮之祸、离难之苦。当然,也曾承载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亲吐蕃的车辇。从西魏时鄯州东迁乐都,到北宋时复迁西宁(即唃厮啰吐蕃政权首府青唐城),鄯州在乐都存在了数百年,期间经历了西魏、北周、隋、唐等王朝,使乐都一度成为河湟地区乃至大西北的军事中枢、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贸重镇。这一时期,乐都作为区域间的政治文化中心,经历了中原王朝同吐谷浑、吐蕃政权和与战的风云变幻;见证了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及弘化公主和蕃(吐蕃、吐谷浑),促进民族融合、文化发展繁荣的历史进程。尤其隋、唐时期,由于中国西部出现隋唐、蕃(吐蕃)、吐(吐谷浑)“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地处青海高原东部以乐都为中心的河湟地区,以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吐蕃攻陷陇右地区后,河湟地区又成为吐蕃王朝重要的战略支撑和经济依托;及至吐蕃政权分裂消亡,这里又成为吐蕃纷争,战乱迭起的策源地,直至青唐唃厮啰政权成立…… 小说以鄯州为主轴,用粗犷而探寻的笔调,描写了隋唐时期河湟大地波澜壮阔的战争风云,叙述了以文成公主为代表的李唐皇室公主和亲二吐(吐蕃、吐谷浑)的民族和解事件,对隋唐时期河湟地区的社会背景、唐蕃关系和人物群相,亦有一定的铺写。读者通过小说,可以概略地了解河湟地区在那个时代所经历的发展变化。这是一部以隋唐时期发生在河湟地区的历史事件为主线而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隋时,草原王国吐谷浑觊觎河湟、河西地区,三番五次袭扰隋边,攻城略地,抢夺人财,形成边患。隋朝灭亡后,继之而起的唐王朝迅速剪灭群雄,统一中原。同时,出兵征讨盘据陇右、河西的薛举、李轨两大军事集团,进而把唐朝边界西移至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一带。利用隋朝政息人亡、死灰复燃的吐谷浑,再度强大起来,为患河右,唐王朝恩威并举,剿抚兼施,巩固边境的安宁。 此时,吐蕃在松赞干布的领导下迅速崛起,统一青藏高原,成为西部边陲一个实力强盛的王国。吐蕃东扩,迅速攻灭吐谷浑,进而染指河陇,于是,唐蕃之间以河湟地区为舞台,上演了一出旷日持久、波澜起伏的历史活剧。绵延千里的唐蕃古道,曾有过多少唐蕃大军驰过,金戈铁马,征剿杀伐,纷争不断,战争迭起,给河湟人民带来杀戮之祸、离难之苦。当然,也曾承载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亲吐蕃的车辇。从西魏时鄯州东迁乐都,到北宋时复迁西宁(即唃厮啰吐蕃政权首府青唐城),鄯州在乐都存在了数百年,期间经历了西魏、北周、隋、唐等王朝,使乐都一度成为河湟地区乃至大西北的军事中枢、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贸重镇。这一时期,乐都作为区域间的政治文化中心,经历了中原王朝同吐谷浑、吐蕃政权和与战的风云变幻;见证了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及弘化公主和蕃(吐蕃、吐谷浑),促进民族融合、文化发展繁荣的历史进程。尤其隋、唐时期,由于中国西部出现隋唐、蕃(吐蕃)、吐(吐谷浑)“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地处青海高原东部以乐都为中心的河湟地区,以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吐蕃攻陷陇右地区后,河湟地区又成为吐蕃王朝重要的战略支撑和经济依托;及至吐蕃政权分裂消亡,这里又成为吐蕃纷争,战乱迭起的策源地,直至青唐唃厮啰政权成立…… 小说以鄯州为主轴,用粗犷而探寻的笔调,描写了隋唐时期河湟大地波澜壮阔的战争风云,叙述了以文成公主为代表的李唐皇室公主和亲二吐(吐蕃、吐谷浑)的民族和解事件,对隋唐时期河湟地区的社会背景、唐蕃关系和人物群相,亦有一定的铺写。读者通过小说,可以概略地了解河湟地区在那个时代所经历的发展变化。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以隋唐时期发生在河湟地区的历史事件为主线而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隋时,草原王国吐谷浑觊觎河湟、河西地区,三番五次袭扰隋边,攻城略地,抢夺人财,形成边患。隋朝灭亡后,继之而起的唐王朝迅速剪灭群雄,统一中原。同时,出兵征讨盘据陇右、河西的薛举、李轨两大军事集团,进而把唐朝边界西移至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一带。利用隋朝政息人亡、死灰复燃的吐谷浑,再度强大起来,为患河右,唐王朝恩威并举,剿抚兼施,巩固边境的安宁。 此时,吐蕃在松赞干布的领导下迅速崛起,统一青藏高原,成为西部边陲一个实力强盛的王国。吐蕃东扩,迅速攻灭吐谷浑,进而染指河陇,于是,唐蕃之间以河湟地区为舞台,上演了一出旷日持久、波澜起伏的历史活剧。绵延千里的唐蕃古道,曾有过多少唐蕃大军驰过,金戈铁马,征剿杀伐,纷争不断,战争迭起,给河湟人民带来杀戮之祸、离难之苦。当然,也曾承载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亲吐蕃的车辇。从西魏时鄯州东迁乐都,到北宋时复迁西宁(即唃厮啰吐蕃政权首府青唐城),鄯州在乐都存在了数百年,期间经历了西魏、北周、隋、唐等王朝,使乐都一度成为河湟地区乃至大西北的军事中枢、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贸重镇。这一时期,乐都作为区域间的政治文化中心,经历了中原王朝同吐谷浑、吐蕃政权和与战的风云变幻;见证了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及弘化公主和蕃(吐蕃、吐谷浑),促进民族融合、文化发展繁荣的历史进程。尤其隋、唐时期,由于中国西部出现隋唐、蕃(吐蕃)、吐(吐谷浑)“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地处青海高原东部以乐都为中心的河湟地区,以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在历目前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吐蕃攻陷陇右地区后,河湟地区又成为吐蕃王朝重要的战略支撑和经济依托;及至吐蕃政权分裂消亡,这里又成为吐蕃纷争,战乱迭起的策源地,直至青唐唃厮啰政权成立…… 小说以鄯州为主轴,用粗犷而探寻的笔调,描写了隋唐时期河湟大地波澜壮阔的战争风云,叙述了以文成公主为代表的李唐皇室公主和亲二吐(吐蕃、吐谷浑)的民族和解事件,对隋唐时期河湟地区的社会背景、唐蕃关系和人物群相,亦有一定的铺写。读者通过小说,可以概略地了解河湟地区在那个时代所经历的发展变化。

目录

**章 夺帝位晋王施计 征吐谷浑炀帝西巡 第二章 施暴政杨广失政 乱河湟薛李逞雄 第三章 大凉王魂断河西 唐高祖进占河陇 第四章 吐谷浑失信扰河湟 唐太宗派兵伐伏允 第五章 蕃赞普武力逼婚 宗室女进藏和亲 第六章 兴吐蕃藏王东进 灭吐谷浑可汗失国 第七章 伦钦陵逞雄河湟 薛仁贵兵败乌海 第八章 承风岭唐军败绩 黑常之力挽狂澜 第九章 武氏女临朝称帝 王孝杰西域用兵 第十章 再会盟公主和亲 纳贿赂痛失九曲 第十一章 蕃大相兵犯陇塬 薛将军名震洮水 第十二章 陇右道烽火不息 拒吐蕃陇右屯兵 第十三章 再结盟赤岭互市 毁盟誓唐蕃交战 第十四章 边将邀功起烽烟 忠嗣赤诚治河陇 第十五章 哥舒翰血战石堡 护秋收光复失地 第十六章 安史乱唐廷现危局 哥舒翰走河湟失陷 第十七章 郭令公计收长安 长庆盟鄯州易帜 第十八章 禁佛令吐蕃内乱 三贤者避乱央宗 第十九章 吐蕃边将乱鄯州 河湟生民遭涂炭 第二十章 毁屯寨蕃军逞雄 战河湟竖子骂关 第二十一章 走河西老汉诉衷 张议潮收复河陇 第二十二章 鄯州府咀末起义 唃厮啰建政河湟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华民,笔名文石,青海省乐都县人,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平时嗜好文学和史学,曾发表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民间文学作品数十篇(部)60余万字,2007年出版**部长篇小说《大山的囚徒》。作者写作风格独到,水平较高。作者为《乐都县志1986—2005》担任执行副主编 于2015年创作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河湟巨擘》《南凉悲歌》和《瞿昙疑云》。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