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中医临床专科必备方剂速查手册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3579838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896
- 出版时间:2017-05-01
- 条形码:9787535798381 ; 978-7-5357-9838-1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 ★ 权*:本书涵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熟悉掌握的542首中医专科临床**方剂,可作为学习中医临床专科方剂的口袋书和中医临床专科规范化培训的案头书。 ★ 精深:专科方剂作为中医专科专病技术内涵的核心,它代表着中医专科专病的精深和高效,代表着中医医院的特色和优势。 ★ 实用:本书既可使读者全面掌握中医专科方剂的常法和变法、共性和特性,又便于携带,可随时翻阅,迅速查找,诵读学习。
内容简介
本书涵盖26个临床专科的542首推荐方剂,按功效分为解表剂、泻下剂、和解剂、清热剂、祛暑剂、温里剂、表里双解剂、补益剂、固涩剂、安神剂、开窍剂、理气剂、理血剂、治风剂、治燥剂、祛湿剂、祛痰剂、消食剂、驱虫剂、外用剂,并分别介绍每首方剂的来源、组成、剂量、用法、功效、适应证、随症加减、专科应用、临床经验、方歌等内容,书末附有中医专科临床常用方剂一览表和汉语拼音索引。
目录
**章解表剂
**节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大青龙汤()
桂枝汤()
桂枝加葛根汤()
六味汤()
温肺止流丹()
九味羌活汤()
加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
射干麻黄汤()
止嗽散()
香苏散()
桂枝麻黄各半汤()
第二节辛凉解表剂
银翘散()
桑菊饮()
芎芷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又称麻杏甘石汤)
()
辛夷清肺饮()
越婢汤()
葛根汤()
柴葛解肌汤()
升麻葛根汤()
疏风清热汤()
第三节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又称人参败
毒散)()
荆防败毒散()
参苏饮()
麻黄附子细辛汤()
双解散()第二章泻下剂**节寒下剂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星蒌承气汤()
大黄牡丹皮汤()
第二节温下剂
大黄附子汤()
温脾汤()
三物备急丸()
第三节润下剂
麻子仁丸(又称脾约丸)()
润肠丸()
苁蓉润肠丸(又称温养
润肠丸)()
五仁丸()
济川煎()
第四节逐水剂
十枣汤()
禹功散()
舟车丸()
第五节攻补兼施剂
增液承气汤()
增液汤()第三章和解剂**节和解少阳剂
小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第二节调和肝脾剂
四逆散()
逍遥散()
丹栀逍遥散(又称加味
逍遥散)()
痛泻要方()
开郁种玉汤()
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汤()
第三节调和寒热剂
半夏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第四章清热剂**节清气分热剂
白虎汤()
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加桂枝汤()
竹叶石膏汤()
栀子豉汤()
第二节清营凉血剂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清经散()
玉露散()
犀角散()
凉血地黄汤()
化斑汤()
第三节气血两清剂
清瘟败毒饮()
普济消毒饮()
第四节清热解毒剂
黄连解毒汤()
凉膈散()
仙方活命饮()
五味消毒饮()
四妙勇安汤()
犀黄丸()
黄连膏()
三黄丸()
银花解毒汤()
眼珠灌脓方()
新制柴连汤()
栀子金花丸()
还阴救苦汤()
金黄膏()
金黄散()
银花甘草汤()
化斑解毒汤()
薏苡附子败酱散()
瓜蒌牛蒡汤()
第五节清脏腑热剂
导赤散()
清心莲子饮()
龙胆泻肝汤()
当归龙荟丸()
清肝止淋汤()
泻肝汤()
化肝煎()
羚羊角饮子()
牛黄清心丸()
左金丸()
千金苇茎汤(又称苇
茎汤)()
泻白散(又称泻肺散)
()
清胃散()
玉女煎()
清热泻脾散()
栀子胜奇散()
泻肺饮()
泻心汤()
泻黄散()
菊花决明散()
泻肝散()
泻心导赤散()
枇杷清肺饮()
清咽利膈汤()
四顺清凉饮子()
柴胡清肝汤()
止痛如神汤()
白头翁汤()
芍药汤()
驻车丸()
猪苓散()
第六节清虚热剂
青蒿鳖甲汤()
清骨散()
当归六黄汤()
百合地黄汤()第五章祛暑剂**节祛暑清热剂
香薷散()
新加香薷饮()
第二节祛暑利湿剂
六一散()
益元散()
苓桂甘露饮(又称桂苓
甘露饮)()
碧玉散()
清暑汤()
第三节祛暑益气剂
清暑益气汤()
王氏清暑益气汤()第六章温里剂**节温中祛寒剂
理中丸()
丁香散()
丁香柿蒂汤()
附子理中丸()
小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
当归建中汤()
大建中汤()
吴茱萸汤()
甘草干姜汤()
第二节回阳救逆剂
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
回阳救急汤()
四味回阳饮()
独参汤()
第三节温经散寒剂
当归四逆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暖肝煎()
阳和汤()
小金丹()
艾附暖宫丸()
乌头汤()
赤石脂丸(又称乌头赤
石脂丸)()
《金匮》温经汤()
温经汤()第七章表里双解剂**节解表清里剂
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石膏汤()
第二节解表攻里剂
大柴胡汤()
防风通圣散()
疏凿饮子()第八章补益剂**节补气剂
四君子汤()
异功散()
六君子汤()
香砂六君子汤()
保元汤()
补中益气汤()
玉屏风散()
生脉散(又称生脉饮)
()
举元煎()
人参健脾丸(又称大健
脾丸、人参健脾汤)
()
归灵内托散()
升阳益胃汤()
益气聪明汤()
黄芪汤()
益气健脾汤(又称健脾
益气汤)()
《外台》茯苓饮()
透脓散()
托里消毒散()
第二节补血剂
四物汤()
桃红四物汤()
胶艾汤(又称芎归胶
艾汤)()
圣愈汤()
当归补血汤()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归脾汤()
壮筋养血汤()
神应养真丹()
神功内托散()
秦艽丸()
秦艽汤()
第三节 气血双补剂
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又称十全
大补丸)()
大补元煎()
人参养荣汤(又称人参
养营汤、人参养荣丸、
人参养营丸)()
先天大造丸()
毓麟珠()
健步虎潜丸()
第四节补阴剂
小营煎()
六味地黄丸(又称六味
地黄汤)()
知柏地黄汤(又称知柏
地黄丸)()
明目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
调元肾气丸()
滋阴地黄丸()
都气丸()
左归丸()
左归饮()
大补阴丸(又称大补丸)
()
一贯煎()
补肺阿胶汤()
上下相资汤()
百合固金汤()
益胃汤()
胎元饮()
熟地首乌汤()
归肾丸()
河车大造丸()
寿胎丸()
虎潜丸()
保阴煎()
滋阴退翳汤()
补肾地黄丸()
芍药甘草汤()
二至丸()
耳聋左慈丸()
两地汤()
第五节补阳剂
金匮肾气丸(又称肾气
丸、附桂八味丸)
()
济生肾气丸()
桂附理中丸()
附子理中汤()
十补丸()
右归丸()
右归饮()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
第六节阴阳双补剂
地黄饮子(又称地黄饮)()
七宝美髯丹()
二仙汤()
补肾明目丸()
第七节益气养阴剂
顾步汤()
水陆二仙丹()
四神煎()
五痿汤()
人参乌梅汤()
竹叶黄芪汤()
第八节温阳益气剂
参附汤()
无比山药丸()
青娥丸()
助阳活血汤()
壮筋续骨丹()
补肾壮筋汤()
第九节滋阴养血剂
养精种玉汤()
补肝散()
五子衍宗丸()
养血润肤饮()
当归饮子()
第十节气血阴阳并补剂
炙甘草汤()
四乌贼骨一藘茹丸()第九章固涩剂牡蛎散()
人参五味子汤()
真人养脏汤()
四神丸()
桑螵蛸散()
金锁固精丸()
缩泉丸(又称固真丹)
()
菟丝子散()
固冲汤()
固本止崩汤()第十章安神剂**节重镇安神剂
朱砂安神丸()
珍珠母丸()
第二节补养安神剂
天王补心丹()
柏子养心丸()
孔圣枕中丹(又称孔子
大圣知枕中方)()
安神定志丸()
定志丸(又称开心散、
定志小丸)()
酸枣仁汤()
甘麦大枣汤()
养心汤()
高枕无忧散()
宁志膏()
七福饮()
四物五子汤(丸)()
二阴煎()
第三节交通心肾剂
交泰丸()
黄连阿胶汤()第十一章开窍剂安宫牛黄丸()
紫雪丹()
苏合香丸(又称吃力
伽丸)()
通关散()第十二章理气剂**节行气剂
越鞠丸()
柴胡疏肝散(又称柴胡
舒肝散)()
金铃子散()
栝蒌薤白白酒汤()
栝楼薤白半夏汤(又称瓜蒌薤白半夏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
半夏厚朴汤()
枳实消痞丸()
枳术丸()
厚朴温中汤()
良附丸()
天台乌药散()
加味乌药汤()
乌药散()
乌药汤()
木香顺气散()
木香槟榔丸()
逍遥蒌贝散()
六郁汤()
第二节降气剂
苏子降气汤()
定喘汤()
四磨汤()
六磨汤()
旋覆代赭汤()
橘皮竹茹汤()
小半夏汤()
葶苈大枣泻肺汤()第十三章理血剂**节活血祛瘀剂
桃核承气汤()
桃仁承气汤()
抵挡汤(又称抵当汤)
()
血府逐瘀汤()
通窍活血汤()
膈下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又称身痛
逐瘀方)()
少腹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复元活血汤()
七厘散()
生化汤()
桂枝茯苓丸()
失笑散()
丹参饮()
活络效灵丹()
大黄虫丸()
鳖甲煎丸()
通幽汤()
......
节选
第二章泻下剂**节寒下剂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来源】《伤寒论》:“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一云顺衣妄撮怵惕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汗(汗一作卧)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组成】大黄(酒洗)、枳实(炙)各12 g,厚朴(去皮,炙)24 g,芒硝9 g。【用法】[古法:以水1斗(10 L),先煮二物,取5 L,去渣,内大黄,更煮取2 L,去渣,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本方煎煮方法亦应注意,原书是先煮枳、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因硝、黄煎煮时间短,可以增强泻下作用。【功效】峻下热结,急下存阴。【适应证】主治阳明腑实证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热结旁流证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数;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临床应用以痞、满、燥、实四症,及舌红苔黄,脉沉实为辨证要点。【随症加减】兼气虚者加人参;阴液不足者加玄参、麦冬、生地黄;兼见至夜发热、舌质紫黯、脉沉涩等加桃仁、赤芍、当归。【专科应用】①以腹痛,大便不通为症状的疾病,如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等,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幽门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胃结石、胆总管结石等腹部术后,肾绞痛、泌尿系结石、前列腺肥大并发尿潴留等泌尿系疾病,脑梗死、高血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升高、头痛等脑血管疾病,肺心病、肺炎、支气管哮喘等肺系疾病,肝性脑病等。②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如急性菌痢等。③以烦躁、发狂等为症状的疾病,如高热、躁狂抑郁症、癔症、精神病、子痫、破伤风等。④某些热病过程中出现高热、神昏谵语、惊厥、发狂而有大便不通,苔黄脉实者。⑤临床还应用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铅中毒、食物中毒等急性中毒病症,流行性出血热,顽固性呃逆,头面部丹毒,急性睑结膜炎等。【临床经验】①本方为泻下峻剂,凡气虚阴亏、表证未解、燥结不甚者,以及年老、体弱等均应慎用;孕妇禁用;用药过程中注意调理气血,注意中病即止,以免耗损正气。②临床上需根据年龄大小,体质情况,痞(心下闷塞坚硬)、满(胸胁脘腹胀满)、燥(肠有燥屎,干结不下)、实(腹中硬满,痛而拒按,大便不通或下利清水而腹中硬满不减)的程度等不同情况适当掌握用药的剂量,特别是大黄、芒硝两味药物的剂量和用法,谨记“得快利止后服”。原方厚朴用量倍于大黄,后世医家亦有用大黄重于厚朴者;一般来说,如痞满较重,可重用厚朴,如痞满较轻,可减轻厚朴用量。③多数在适应证的情况下尽早服,如肠梗阻、阑尾炎等出现坏死、穿孔等不宜再用,有些情况不宜早用,以免滥用损伤患者正气。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进退大承气汤(太阴证不能食,当先补而后泻,乃进药法也。先煎厚朴半两,俱依本方加制,水1盏半,煎至一半服之。若3两服后未已,谓有宿食不消,又加枳实2钱同煎服。3两服泄又未已,如稍加食,尚有热毒,又加大黄3钱,推过泄止住药。如泄未止,谓肠胃有久尘垢滑黏,加芒硝半合,宿垢去尽则愈矣。阳明证,能食是也,当先泻而后补,谓退药法也。先用大承气汤5钱,水1盏,依前法煎至7分,稍热服。如泄未止,去芒硝,后稍热退,减大黄一半2服。如热气虽已,其人心腹满,又减去大黄,枳实厚朴汤又煎3两服。如是腹胀满退,泄亦自愈。后服厚朴汤数服则已),治疗大瘕泄,有太阴、阳明二经证者。⑤复方大承气汤(枳壳易枳实,加炒莱菔子、桃仁、赤芍),治疗单纯性肠梗阻属于阳明腑实而气胀较明显者。小承气汤不用芒硝,枳、朴用量亦轻,厚朴用量为大黄之半,其功轻下,主治痞、满、实之阳明腑实轻证;
作者简介
周德生,男,1965年出生,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现就职于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主编《湖南药物志(第五卷)》《中国历代医论选讲》《中医内科查房手册》《中医验方全书》《中医名方全书》《中医外治方全书》,本书为作者主编第29本图书。
-
中国针灸学概要(精装)
¥6.5¥19.0 -
黄帝内经鉴赏辞典(文通版)
¥15.5¥28.0 -
舌诊图谱:观舌知健康
¥11.9¥39.8 -
小儿推拿秘旨
¥5.5¥9.0 -
内外伤辨惑论-局方发挥
¥2.5¥5.0 -
直到最后一课 生与死的学习
¥36.3¥59.0 -
中医诊断全书
¥28.1¥59.0 -
本草纲目
¥38.8¥76.0 -
外科急救常识图解
¥1.7¥4.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3.3¥38.0 -
伤寒论 注解伤寒论-杏林传习十三经
¥15.4¥32.0 -
临床常用百药精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18.6¥32.0 -
(一八三五-一九三五)-博济医院百年
¥17.5¥70.0 -
神农本草经 本草三家合注
¥27.8¥58.0 -
千金方
¥14.1¥32.0 -
脉因证治
¥6.5¥13.0 -
中医入门
¥7.5¥10.0 -
医方集解
¥13.9¥29.0 -
黄帝内经素问
¥22.5¥30.0 -
格致余论
¥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