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北京的桥

北京的桥

1星价 ¥19.4 (4.3折)
2星价¥18.9 定价¥4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013449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6
  • 出版时间:2018-03-01
  • 条形码:9787200134490 ; 978-7-200-13449-0

本书特色

北京文化,一城三带丛书 擦亮北京“金名片”——让卷帙浩繁的地方志书走向大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京华通览》的一个分册。在原来的《北京志·道桥志》基础上整理、加工、补充,利用原来已有成果,重新编著。以记述了北京桥文化的历史变迁、建筑要素、类型构成、设计施工等,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目录

概 述/ 1
跨永定河水系的桥/ 5
卢沟桥/ 5
二老庄桥/ 14
小清河桥/ 15
王佐桥/ 17
哑叭河桥/ 18
京原漫水桥/ 20
卢沟新桥/ 21
小清河新桥/ 22
大宁桥/ 24
永定河桥/ 24
跨通惠河水系的桥/ 25
高梁桥/ 25
北海大桥/ 28
金水桥/ 34
德胜门窎桥/ 38
大通桥/ 41
永通桥/ 42
左安门窎桥/ 50
右安门窎桥/ 52
永定门窎桥/ 55
广安门窎桥/ 59
喜凤桥/ 63
东大桥/ 65
红桥/ 66
双桥/ 67
五孔桥/ 70
木樨地桥/ 73
汇通桥/ 76
通惠河桥/ 78
旧鼓楼桥/ 81
新安河桥/ 83
广渠门桥/ 85
朱各庄桥/ 87
亚疗桥/ 90
京密引水渠下游段桥梁/ 91
温泉桥/ 95
红山口桥/ 96
霍道口桥/ 98
八一湖桥/ 99
劲松桥/ 100
周家巷桥/ 101
跨凉水河水系的桥/ 103
大红门桥/ 103
珊瑚桥/ 104
洋桥/ 106
凉水河桥/ 109
大红门西桥/ 112
三义庵桥/ 113
什坊院桥/ 114
跨坝河水系的桥/ 116
北小河桥/ 116
酒仙桥/ 119
三岔河桥/ 121
亮马河桥/ 123
新东路桥/ 125
新源桥/ 126
塔园西桥/ 127
小月河上游段桥梁/ 128
健安三座桥/ 129
樱花东、西桥/ 131
跨清河水系的桥/ 134
玉泉山东桥/ 134
景陵桥/ 135
广济桥/ 137
道路立交桥
肖家河桥/ 139
虹桥/ 140
清河大桥/ 141
沙子营桥/ 144
立水新桥/ 145
二环路上的立交桥/ 148
朝阳门桥/ 148
建国门桥/ 149
东便门桥/ 151
广渠门桥/ 154
光明桥/ 157
左安门桥/ 159
菜户营桥 / 160
玉蜓桥/ 161
广安门桥 / 166
天宁寺桥 / 166
西便门桥 / 167
复兴门桥/ 168
阜成门桥/ 170
西直门桥/ 171
西直门北桥/ 175
积水潭桥 / 176
三环路上的立交桥/ 177
三元桥/ 177
国贸高架桥 / 180
北窑桥/ 181
十里河桥/ 183
分钟寺桥/ 183
方庄桥/ 185
东铁营桥/ 186
刘家窑桥/ 187
赵公口桥/ 188
木樨园桥/ 189
六里桥/ 190
莲花桥 / 193
玉南桥/ 193
航天桥 / 194
紫竹桥 / 195
三义庙桥 / 195
蓟门桥/ 196
马甸桥/ 198
安华桥/ 199
安贞桥/ 200
太阳宫桥 / 201
四环路上的立交桥/ 202
四元桥 / 202
四惠桥 / 203
大红门桥 / 204
岳各庄桥 / 204
定慧桥 / 205
万泉河桥 / 205
健翔桥/ 206
北辰桥(北中轴路桥) / 207
跨铁路桥及天桥
安慧桥/ 208
五环路上的立交桥/ 211
远通桥/ 211
五方桥/ 212
来广营桥/ 213
上清桥/ 213
六环路上的立交桥/ 214
马驹桥/ 214
百葛桥/ 214
酸枣岭桥/ 215
跨铁路桥/ 217
南苑路跨线桥/ 222
京原一号跨线桥/ 223
京原二号跨线桥/ 224
南平庄跨线桥/ 225
赵辛店跨线桥/ 226
人行过街天桥/ 228
西单商场天桥/ 228
动物园东、西天桥/ 229
东单北天桥/ 230
新街口西天桥/ 230
南新华街(琉璃厂)天桥/ 231
刘家窑北天桥/ 232
蒲安里天桥/ 232
后 记/ 251


展开全部

节选

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北京城西南方,距今广安门桥12.5 公里,在宛平城(拱极城)西门外,跨于永定河(古称卢沟河)上,故随河名称卢沟桥。 该桥是一座11 孔连拱石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建成于金明昌三年(1192 年)三月。石桥主体长212.75 米,全长(包括桥堍)268 米,桥宽9.4 米,全部为石结构。北侧石栏杆有望柱141 根,其中桥身上有望柱109 根(含角柱),两端八字栏杆望柱各为16 根;南侧石栏杆望柱为140 根,其中桥身上有109 根望柱,西端八字栏杆望柱为16 根,而东端八字栏杆望柱为15 根。栏杆全部用青石雕凿而成,栏板上薄下厚,上面为平顶八字寻杖,内侧雕有云拱瘿项(凹心不镂空)和盆唇,下部有上下枋、立柱和海棠池雕线,两端与望柱相接。望柱方形,下端插入地栿,两端与栏板对接,柱头有方形狮座,雕有不同形态的狮子。栏杆东头有一对顶狮,栏杆西头有一对顶象。桥面为花岗岩石板铺砌,桥面纵坡0.8%,东西桥堍纵坡分别为5.4%、4.5%。11 孔拱碹均为半圆拱,10 个桥墩的上游都有高大的分水鉴(俗称分水尖),其下游是方形凤凰台。桥台有燕翅,燕翅上有八字翼墙。桥下有石砌海墁,上下游均伸出桥外。桥两端各有一对华表,东桥堍北侧有两通碑:一通是清康熙皇帝书写的关于石桥东北水毁及修复简记[ 康熙八年(1669 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另一通为清乾隆皇帝书写的《卢沟晓月碑》。西桥堍北侧也有两通碑:一是清乾隆书写的《重葺卢沟桥记》[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岁在丙午仲春之月中浣御笔],另一通是《乾隆诗碑》。上下游两岸都有条形石板砌筑和石灰土筑成的堤岸。桥东有镇守卢沟桥的拱极城,该城在民国时期曾是宛平县政府所在地,城内有石板道与桥头相接。桥西头也曾有石板道通过小清河和哑叭河,在20 世纪初修建小清河桥时将石板道截断。在金代历史资料中有建桥记载,《金史·河渠志》记述,大定二十八年(1188 年)五月诏卢沟河使旅往来之津要,令建石桥,未行而世宗崩。大定二十九年(1189 年)六月章宗以涉者病河流湍急,诏命造舟,既而更命建石桥。明昌三年(1192 年)三月成,敕命名曰广利。还有《章宗纪》载:“大定二十九年六月作卢沟石桥。明昌三年三月癸未卢沟桥成。” 1949 年以前历代都对卢沟桥进行过修葺。明代历史资料《英宗实录》中,就有“正统九年三月修卢沟桥”的记载。清康熙七年(1668 年)和乾隆五十年(1785 年)卢沟桥有过大规模的修葺,两次修桥在桥头都立有碑记。在20 世纪20 年代和30 年代初修过碑亭、栏杆、桥面、堤岸和碹脸。 桥东西两端各有两通碑,都曾有碑亭,碑亭的顶为盔式四坡瓦顶。而“康熙碑”的亭顶是四坡瓦顶。因年久失修已有危险,于是将“卢沟晓月”碑和“乾隆诗”碑改成无顶框架式碑亭,另两座碑亭拆去未建。拆改碑亭的年代约在1935 年至1936 年间。桥面石板因常年行车碾压,车辙逐年加深,沟坎不平,从前常垫以砂石土维持通行,后来改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又因当时多有铁轮马车过桥,为保护面层,在石桥面上靠南侧加铺一层薄花岗岩石板将旧石板面就地粗加工找平,宽2 米,长213 米,专供马车通行,东桥堍未铺沥青混凝土。西桥堍至小清河桥头修筑弹石(小方块花岗石)路面。 桥的栏杆有部分望柱和栏板因风化或开裂严重,曾予以更换,民国时期更换的这些石件雕刻较粗,石料呈黑色,现今尚存17 根望柱。其更换时间与桥面铺沥青混凝土同年代。 东桥台燕翅及其以外堤岸曾不止一次做过加固,多用水泥砂浆和大卵石在原构筑物外面又做包砌。堤岸也曾加高。1935 年照片中的碹脸已有水泥抹面。20 世纪20 年代曾修过碹脸,那时碹脸石有很多已脱皮。1950 年,22 面碹脸和拱眉都用水泥砂浆抹面,盖住了旧石面。在1986 年的修复工程中拆去碹脸外面的水泥抹面时,发现在东起第三孔南面有一段用青砖补修过的碹脸下边旧碹脸石上凿有“中华民国壬戌年五月”字样。又在东起第五孔南面碹脸的东下脚水泥抹面上刻有“民国廿二年春”六个字。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期,伪华北建设总署曾修补过桥面沥青混凝土面层和东桥台两侧的护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 年以前卢沟桥属河北省管辖,从1950 年9 月起纳入北京市桥梁养护范围。除日常保洁、养护和管理外曾做过如下修理工程:碑亭柱修复 “卢沟晓月”碑亭在1937 年七七事变时遭到七七事变前夕的卢沟桥损坏。1950 年9 月政务院接人民来信建议修“卢沟晓月”碑亭,来信转交北京市人民政府办理,市政府要求建设局在国庆节前修完。在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的帮助下,经研究拟订了修复方案。当时碑亭损坏情况是:西北角石柱断裂未倒,西南角石柱折断倒塌,西面和南面石坊塌落稍有损伤,西面栏板平放,其他部位基本完整。修复工程限于资金缺乏和石料不理想,经请示市政府同意暂缓进行,只做旧件复位处理。1956 年4 月,市政府又要求道路工程局(原建设局)彻底修复“卢沟晓月”碑亭。其中断裂的两根石柱需要用断面长、宽各0.5 米,柱长4 米的汉白玉石料,为此曾找遍近郊30 多处坟地的石碑和石坊,只有西郊李家坟和北苑祠堂有两通碑够此尺寸,石质和颜色也相近似。经北京市文物组和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商讨认为这两通碑都有保留价值,不宜使用,而由市政府拨款于1956 年9 月下旬用新石料将碑亭修复。 1950 年9 月在修葺碑亭的同时,将全桥积土和杂草、小树进行了清理,经过清理的古石桥显得有了生气。1952 年10 月,南侧靠近东段四个节间的栏杆被撞倒落入水中,经捞起检查有两根望柱狮雕损坏。因辨认不清石狮“卢沟晓月”碑亭(20世纪80年代重修)身上是否还有小狮,于是就照其大致形态按一柱狮雕刻了两件,依旧修复。1957 年9 月中旬至10 月下旬和1958 年4 月上旬至6 月中旬,两次对全桥石缝进行清理,并用水泥砂浆将其勾严。同时将局部碹脸和拱碹缺损处用红机砖予以填补,外面抹水泥砂浆。 桥面加宽工程 1967 年9 月开工,1968 年12 月竣工。当时桥上车道宽7.1 米,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交通需要,但又因资金缺乏,无力修建新桥,不得不将古石桥桥面加宽,以增大桥面的通行能力。工程做法是先将栏板和望柱拆卸待用,再将地栿全部拆除,还拆除了桥面两侧的缘石。又将旧桥面石板凿出57 道横向沟槽,在槽内放置预制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梁两侧空隙用混凝土填平,梁端挑出石桥两侧,外悬梁上铺钢筋混凝土板为人行道。全部地栿改用混凝土筑成,其上安装旧石栏杆。栏杆两端的顶狮卢沟桥拦河闸和顶象原封不动。因桥面加宽,使栏杆的总长度有所减短,为适应加宽后的栏杆长度,又要保持原有栏杆的节间数,新做了8 块较短的栏杆。桥面加宽后四角的八字栏杆减短了,东南角八字栏望柱由原来的15 根改成12 根(不含角柱),其他三处八字栏杆望柱均由原来的16 根改成13 根(均不含角柱)。南北两侧两个角柱之间的望柱(包括角柱)由原来的109 根均改115 根。北侧的望柱总数仍为141 根,南侧的望柱总数仍为140 根,桥面面层仍以沥青混凝土补平。同时,将桥头路面加高与桥面接顺。桥面加宽后全宽达到13.6 米,其中车行道宽9.5 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4 米,地栿各宽0.65 米。施工中将栏杆中风化损坏较严重的望柱予以更新,共更换望柱91 根,其中有1 只狮子的柱34 根,两只狮子的柱43 根,3 只狮子的柱12 根,4 只狮子的柱2 根。为了保持原有柱头狮子的总数不变,事先清点了全部柱头狮子,认为至少有狮子480 只,另有11 只难以准确辨认。经研究决定望柱更新后柱头狮子总数不少于484 只。此次加宽工程中损失了全部旧地栿石和拆下来的旧缘石、旧桥面石。 碹脸维修 碹脸外面的水泥抹面因年久逐渐有零星脱落,1970 年发现东起第九、第十两孔南面碹脸上露出用青砖补修过的痕迹,外层砖已风化,曾拟用石料翻修,因无投资未能实施。到1972 年,部分青砖因风化已开始脱落,于当年4 月间将东起第九、第十两孔南面碹脸上补修的青砖凿除。发现第九孔用砖补修的位置是龙门石和西边相邻的一块碹脸石,以及其上的少量拱眉,第十孔用砖补修的位置是龙门西侧**块碹脸石和东侧第三块碹脸石的上端约三分之一处。所用砖材都是手工青砖,结合料为纯石灰。清除砖砌体后用花岗岩方形石块补齐。纵联石(俗称丁头石)端部有裂缝,因尚较稳定,故未做处理,补修后仍抹以水泥面层,以求与其他碹脸一致。 拱碹修补 1982 年10 月,东起第五孔南面碹脸上的龙头脱落。此后对全桥进行检查,发现各孔中的碹石局部缺损已发展到40 多块,其中以第五孔损坏较重,有些碹石已裂缝尚未脱落。还发现第五孔南面碹脸的水泥抹面有空鼓现象,遂敲开面层,露出内部有用青砖补修处。1983 年4 月间对11 孔的拱碹中凡有开裂和缺损的碹石进行了补修。同时对第五孔脱落的龙头及碹脸进行修复。全桥11 孔碹石都有少数碹石的一端出现斜向裂缝和损缺处,脱落的石块呈楔状,其缺损深度达20 ~ 30 厘米。补修方法是用与碹石同石质的花岗岩石料,按缺损的形状加工成石件。将石件装入槽内用钢板嵌紧,缝内压入水泥浆,外露缝用水泥砂浆抹平。此次共计补修碹石51 块。第五孔碹脸上龙头脱落的原因是由于龙头东侧的纵联石端部与其相接的碹脸石上端风化开裂所致,又因其外面被水泥抹面覆盖而难以发现,故突然脱落。龙头的雕刻造型与北面第六、第七孔碹脸上的龙头略有差别。龙头脱落后露出拱碹以上的空洞,洞深3 米以上,洞高约15 厘米,两侧未探查到边。这次修理属临时性修葺,先用混凝土填充拱上空洞,共填入混凝土近1 立方米,再用花岗岩石料修补了碹脸石的损坏部位和纵联石,然后按原位装上龙头。青砖补修处将其外面的风化层清除后,用水泥砂浆抹齐全部水泥面层。 1983 年拱碹修补后,有关部门感到卢沟桥损坏情况日趋严重,有必要进行石桥的整体修复。于是将卢沟桥现状向北京市有关领导做了汇报。领导及文物专家经查看现场、认真研究后由市政府组织成立了卢沟桥修复委员会,确定修复工程方案。卢沟桥修复以保护古桥风貌为基本原则,尊重历代修葺的历史,凡属基本完整的石件,均原件原位利用,必须更换时,新石件要使用与原件石料相同的优质石料,制作加工雕刻要依照同类石件的精度、风格和神态,以恢复石桥原貌。工程范围主要包括:拆除桥面加宽加高部分,拆除桥上的电灯杆和电缆;将石栏杆按1967 年以前的位置恢复,恢复原石板桥面;恢复桥头至宛平城西门的石板道;拆除桥西南角靠近桥栏杆的平房,将桥东头遮挡桥栏杆的防洪墙向东移建,以便能使古桥全貌在其上下游可以看到,修复全桥碹脸为石碹脸原貌;用石料更换桥墩下游凤凰台上的混凝土补修部位,探查石桥基础情况,进行保持处理和必要的加固措施等七个方面。 修复工程施工中,*困难的事是寻找青石料源,既要找同类优质石料,又要找便于运输的石料开采场,*后选定下石府东山石料。桥面用花岗岩,则是房山县东流水村所产。修复工程由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负责组织施工,石工来自房山县石窝村。为了保证修复工程顺利进行,达到恢复旧时风貌的预期效果,开工前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并实地进行勘察、测量和试验工作,取得了古桥宝贵资料。修复工程于1986 年12 月5 日开工,1987 年6 月30 日完成,剩余碹脸修复工程于1990 年2 月9 日开工,12 月20 日竣工。修复后的卢沟桥恢复了古朴壮观的原有风貌,不再是通行车辆的交通设施,而作为文物古迹专供游览观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