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包邮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37.4 (7.2折) ?
1星价 ¥37.4
2星价¥37.4 定价¥5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6041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8页
  • 出版时间:2018-09-01
  • 条形码:9787519604165 ; 978-7-5196-0416-5

本书特色

研究青海的新型城镇化问题,至少有三大战略意义:一是中国已经进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时期,构筑区域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必然要求;二是青海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生态环境治理、扶持贫困地区发展、促进民族融合、维护边疆安全等意义重大;三是青海地理生态环境特殊,因地制宜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新路径,对于国家城镇化发展转型具有重要创新实践意义。

内容简介

本研究以青海省新型城镇化现实问题出发,以实现青海省城镇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散见的诸多理论点进行了梳理,并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揭示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符合青海省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是本课题研究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性质,本课题研究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人口等全方位论述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观点,将城市化理论与系统论、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工业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等理论相融合,提出构建青海特色新型城镇化体系的观点,构建了青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论框架体系。

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创新之处

2 青海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条件

2.1 自然条件优劣共存(地形复杂、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独特)

2.2 经济发展滞后且失衡(与东部经济差距拉大、城市化基础薄弱、地区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

2.3 人文环境错综复杂(人口东密西疏、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城市化难度大)

2.4 立足青海省情,推进城镇化进程

3 青海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历史

3.1 历史时期发展徘徊不前(古代、近代城市发展缓慢)

3.2 建国后发展跌宕起伏

3.3 改革开放后发展步入正轨

3.4 历史特征:政府主导明显

4 青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实分析

4.1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城镇集聚功能不强)

4.2 城镇化受多方面制约(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分布不均、经济实力弱、人口素质低、政策与制度障碍、地理空间格局不经济)

4.3 新时期的发展机遇(政府扶持与政策倾斜、比较利益驱使、信息化、制度创新)

5 青海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政府规制

5.1 政府角色定位(转变观念、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城市规划、弥补市场机制不足)

5.2 政府行为选择(制定城镇化发展战略、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提升公共服务、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多方筹集城镇化建设资金、加强宏观协调与调控、开征生态资源税)

5.3 以制度创新促进青海城镇化建设(深化户籍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城镇建设融资机制、健全城乡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城乡统一就业制度)

6 因地制宜建设青海新型特色城镇化的模式

6.1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资源型城镇模式

6.2 生态移民与城镇化结合模式

6.3 依托交通干线建设城镇带模式

6.4 因地制宜发展旅游型城镇模式

6.5 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城镇化建设模式

7 青海新型特色城镇模式体系构建

7.1 各等级城镇合理均衡的规模结构

7.2 分工合理的城镇职能结构

7.3 “点轴面”立体布局的空间结构

8 青海新型城镇化模式建设的战略构想

8.1 总体发展思路(走多元化道路、局部跨越发展)

8.2 战略原则(生态保护为首、城乡一体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兼顾地区差异、可持续发展)

8.3 战略目标与重点

8.4 发展道路与重点

9 研究总结与展望

9.1 研究总结


展开全部

节选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它推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结构、城乡空间布局和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质变,并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以及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形成不同的推进特点和发展特色。由于城镇化的推进过程实际上就是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的演变过程,因此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水平以及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镇化是每个国家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必经的过程,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伴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城镇化模式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自上而下”型,逐步演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并行的发展格局。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大潜力所在”;2013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也强调,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是政府工作的重点,要以人为本,走新型城镇化道路”。随着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提出,城镇化进程呈现出加速增长的势头,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宁波市镇海区发改局 全域城市化课题组.引领新型城镇化——镇海模式解读[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6:1.] 城镇是产业和消费的集中地,是生产要素的聚集点,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是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枢纽,也是城乡融合的载体与平台。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综合标志,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

作者简介

李毅,汉族,1976年生,湖北广水人,民革党员,经济学博士,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经济与管理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累计发表科研成果300余万字,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科研及教学奖励20余项。主要研究兴趣是产业集群、中小企业融资、跨国经营与利用外资。在《科研管理》等国家级和省级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或参与各类课题近30项,主编和参编教材4部。出版著作5部。 主要社会兼职:青海省企业管理咨询中心主任:藏区特色产业发展学科团队负责人;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理事;中国藏毯协会特聘专家;青海省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决策咨询专家:青海省统战理论研究会理事;西宁市城东区政协委员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民革青海省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